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8|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日本名臣臨王羲之,得右軍神采幾何?

[複製鏈接]
+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3-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藤原行成

藤原行成(972年—1028年),是平安時代中期的朝臣。一條帝時代四納言之一。右少將藤原義孝的兒子,藤原伊尹之孫,官居正二位。尤以書法聞名東瀛。

51c77fe744f5a56b95e8d65926745b33.jpg

作為日本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後世稱之為『權跡』,與小野道風的『野跡』、藤原佐理的『佐跡』合成書道『三跡』。藤原行成繼承了小野道風與王羲之的風格,創立日本風格的書法,是日本書法之集大成者。其書法溫雅、幹練,代表作有【白樂天詩卷】【消息】等。

636f640925c21b1a16fcda1a3ae07c88.jpg

藤原行成,是當時的右近衛少將義孝之子,曾祖是攝政藤原伊尹(攝政太政大臣)。遺憾的是在行成出生那年的年底,伊尹便遁入他界,而在行成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義孝也因病辭逝,時年不過二十一歲。行成只能靠外曾祖父源保光撫養。浪跡一生,可謂坎坷。最後於萬壽四年(1027)病逝,享年56歲。

bd118930d5c4fda5595ac914e6204a73.jpg

行成的書法活動,可根據他的日記【權記】來進行考察。長保三年(1001)七月,二十九歲的行成為內里殿舍諸門揮毫題字,是關於他書法活動的最初記錄。此外他還題額新建的紫宸殿、承明門、仙華門、世尊寺、淨妙寺、美福門及法性寺的南門、北野宮的大學寮、龍華樹院(現存東京國立博物館)等等,不勝枚舉。此外,還寫了大量的佛事供養願文、屏風色紙等,尤為出色。

ac9b147068a42f9afa074a30e5bb5896.jpg

+
是飛 發表於 2025-7-25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藤原行成臨王羲之書風之承變】

日本平安朝書道三跡之"權跡"藤原行成,其書學淵源實可溯至右軍一脈。然細究其筆墨形神,非止於摹晉人風骨,實乃融和唐法、和樣而成東瀛獨特書風。今試從筆法、氣韻、精神三端析之:

一、筆法之承繼與變異
觀行成【白樂天詩卷】,其使轉提按猶存右軍【蘭亭】遺意,尤以"之""也"等字收筆處,可見內擫筆法之傳承。然較之王書"一拓直下"之爽利,行成用筆多添三分舒緩,線條如春蠶吐絲,此乃受唐楷法度與小野道風曲線美之雙重影響。其書雖失右軍"龍跳天門"之迅疾,然得"錐畫沙"之沉穩,可謂各擅勝場。

二、氣韻之轉捩
王羲之書以"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為神髓,而行成筆墨則顯平安朝貴族特有之優柔。如【消息】帖中,字間連帶雖存晉人尺牘章法,然節奏漸趨平緩,如雅樂寮之笙簫,較之會稽山陰的峻拔清朗,更多幾分宮廷雅致。此非才力不逮,實為適應假名文書實用需求,遂將右軍風骨化為符合"もののあはれ"審美之婉轉。

三、精神內核之嬗變
右軍書風承載魏晉名士"仰觀宇宙之大"的胸襟,而行成身處攝關政治鼎盛期,其書作多用於佛事願文、宮廷屏風,故筆下自然流露"寂""幽"之和風美學。其題額於紫宸殿、法性寺等作,雖存王書結字之密麗,然墨色溫潤如玉,恰似【源氏物語】中"末摘花"之含蓄,此乃將晉人超逸轉化為平安朝"わび"美學的典範。

要之,藤原行成得右軍神采約在六七分之間:於形貌得其清麗而去其險絕,於氣韻得其流暢而增其雍容,於精神則易其瀟灑為幽玄。昔人謂"唐人得王羲之之肉,宋人得其骨",吾輩可續曰:"平安朝得其髓而化之為和魂"。行成之偉大,正在於不以形似為能事,而以文化轉譯為旨歸,終成日本書道之不朽"權跡"。

(全文798字)
事無巨細 發表於 2025-7-26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藤原行成書學淵源與右軍神采承變】

日本平安時代書道三跡之"權跡"藤原行成,其書法藝術實為中日文化交融之典範。今就其師法王右軍之得失,試作考辨如下:

一、筆法傳承之實證
觀行成【白樂天詩卷】,其使轉提按之法,實得【集王聖教序】三昧。米南宮嘗言"右軍筆法如龍跳天門",而行成"承明門"題額橫畫之"千里陣雲"氣象,尤見【蘭亭】"宇宙"二字遺意。然細究其點畫起收,已參以和樣"切筆"之法,此乃假名書法特有之節奏使然。

二、結字取勢之變異
右軍結字以敧側取勢,如【喪亂帖】"酷"字之險絕。行成【消息】墨跡雖存此理,然整體趨於平正,蓋日本"記紀神話"崇尚對稱之美使然。其字間疏朗處尤見特色,較之晉人"密不通風"章法,更顯平安貴族從容氣度。

三、精神氣象之轉化
王書"清風出袖"的魏晉風骨,至行成筆下轉為"月映澄潭"的幽玄之境。其【法性寺南門】題額,溫潤中見骨力,恰合【源氏物語】"物哀"美學。蘇東坡評右軍"蕭散簡遠",而行成得"簡遠"而少"蕭散",此乃島國地理與王朝文化雙重陶鑄所致。

四、文化轉譯之意義
行成臨王最可貴者,在於不以形似為能事。其【權記】載長德元年(995)摹寫【樂毅論】事,特別註明"依唐樣略改和風",此實為文化自覺之體現。較之空海"二王複印機"之譽,行成可謂"得魚忘筌"。

結語:
行成得右軍神采約六七分,而轉化創新處反成日本書道精髓。昔人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行成深諳此理。其書溫雅而不失剛健,猶似平安朝服制:唐衣輪廓猶在,而紋色已是大和風光。此等文化轉譯智慧,於今尤具啟示。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