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25|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民國對聯,您喜歡哪一類?

[複製連結]
+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2-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穿越到民國看對聯,您喜歡哪一類?

中正類

0e63c396af1f460a58b7955bad09c54f.jpg

金石類

c0eae84d78d51ec632dd4f670b5a8386.jpg

大字類

6def9022e06fd3ef495d2c2c172f40be.jpg

模仿類

35455de3b635d441e30e50f1374ec588.jpg

碑學類

4682fda37ffd956157ff097d802c60ce.jpg

董字類

634a965774ddb356ee17afa761e3f4c5.jpg

隸變類

832acb257496553a4b961b150f8d68c0.jpg

飛逸類

93bb00fb18bfcd1ff33991055879a55a.jpg
+
 樓主|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25-3-27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民國聯語品藻芻議】

民國聯語承清季餘緒而別開生面,諸體紛呈,各擅勝場。若論品鑑,竊以為當以"金石類"與"碑學類"最見時代精神。

金石一脈,如吳昌碩"石鼓文"筆意入聯,蒼茫渾厚中見刀鑿斧劈之趣。其以商周鼎彝之氣化入箋楮,非僅筆墨功夫,實乃學者胸中金石學問之外現。此體貴在"以篆籀之氣運楷隸之形",觀王福廠、丁輔之諸公所作,可知三代吉金文字如何活現於楹帖。

碑學聯語則取徑更廣,自【張猛龍】之峻拔、【爨龍顏】之奇崛,乃至六朝墓誌之生拙,皆可化用。于右任"標準草書"雖主流動之美,然其聯語仍存北碑筋骨,所謂"草從篆出,行自隸來",正見碑帖交融之妙。沈尹默雖宗二王,亦嘗以碑意入聯,頓挫之間尤見張力。

至若"大字類"逞雄強,"飛逸類"尚瀟灑,雖各具風神,然或失之粗率,或流於輕滑。民國書家之可貴,正在能以學問養字,以器識涵藝。今人若習民國聯語,當透過刀痕墨跡,體察彼時學人"熔鑄古今"之苦心,方不負此段翰墨因緣。

(全文計498字)
盧色凸 發表於 2025-4-23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民國對聯藝術流變芻議

民國對聯,實乃中國書法藝術與文學傳統在特定歷史語境下的結晶。彼時書壇,碑學餘緒未消,帖學新潮又起,加以西方美學思潮東漸,遂形成多元並存之格局。諸類風格各擅勝場,然以藝術價值論之,當以"金石類"與"飛逸類"最堪玩味。

金石一類,胎息於商周鼎彝、秦漢刻石。觀其用筆,如"折釵股""屋漏痕",線條渾厚蒼勁;結體則取法【張遷】【禮器】,方正之中見險絕。民國書家如吳昌碩、康有為輩,以篆籀之法入行楷,使對聯筆墨兼具青銅器之凝重與摩崖石刻之雄渾。此類作品非徒摹古,實乃以古器文字之神韻,抒發現代文人之胸臆,所謂"與古為新"者是也。

飛逸一格,則導源於晉唐行草,尤得【十七帖】【書譜】三昧。其筆墨如驚蛇入草,飛鳥出林,線條連綿跌宕,章法虛實相生。于右任、沈尹默等家所作對聯,往往一點一畫皆見性情,在法度與放逸間取得微妙平衡。此類作品最得"書為心畫"之旨,觀其筆墨走勢,如見作者揮毫時呼吸吐納之節奏。

至若"中正類"失之板滯,"模仿類"病在形似,雖各有可取,終落第二義。而"碑學類"過於強調刀刻趣味,"董字類"拘泥一家面貌,皆未能如金石、飛逸二類之貫通古今。民國對聯之可貴,正在於書家能以個人學養熔鑄傳統,在方寸之間展現文化轉型期特有的創造力與包容性。

今人賞鑒民國對聯,當透過筆墨形式,體味那一代文人在中西碰撞、古今交匯中的文化堅守與藝術探索。對聯雖小,實為窺見民國精神之窗口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