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40|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故弄玄虛寫『狂草』之輩,睜大眼睛看看這些作品,有章...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1-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草書概況

草書是我國書法藝術中的一種書體。草書形成於漢代,主要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的由來

章草,始於秦漢年間,是篆書演進到隸書階段相應派生出來的一種書體,是由隸書的簡捷寫法發展演變而成的,它是隸書草化或兼隸、草於一體的一種書體,唐朝張懷瓘稱章草為『即隸書之捷』。

章草的名家名作

三國時期吳國皇象的【急就章】

0ddbdda0cff637498f7b83417548be07.jpg

西晉陸機的【平復帖】

570219597615d3fe216999e52e89393a.jpg

東晉王羲之的【豹奴帖】

3cc064d3264fa26ec335f790370b0ac1.jpg

明代宋克的【急就章】

47838d2bf9934ff0adb14d9f2380881a.jpg

今草的由來

今草又叫『小草』,始於漢末,是人們適應隸書向楷書、行書發展的趨勢,根據書體變化帶來的字體形態上的變化,在繼承章草的基礎上,進一步省減了章草的點劃波磔,從而形成的一種更加自由簡便的草體。

今草的名家名作

東漢張芝的【冠軍帖】

5162223200fb0916c126842c729688dc.jpg

東晉王羲之的【十七帖】

d3a639925fddb89e46cbbd0861e1f617.jpg

東晉王獻之的【中秋帖】

4293ca994f7879f5fbd70833489bd219.jpg

唐代孫過庭的【書譜】

48f2f4b40ae8eee84372270bbf616530.jpg

唐代懷素的【小草千字文】

3286cd24b71f901870cd4bf4c69f7e7d.jpg

狂草的由來

狂草又叫『大草』,特點是: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字形變化繁多。狂草形成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至此,草書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

狂草的名家名作

唐代張旭的【古詩四帖】

49cbd956ee859c0fdaaeacbebf64390e.jpg

唐代懷素的【自敘帖】

b4e823db04f9cca09bb74e414ff41b96.jpg

董車 發表於 2025-7-19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草書三體之流變與審美旨趣】

拜讀閣下所輯草書史料,深感考據詳實。然文中"故弄玄虛"之論,恐有未達草書玄奧之處。今不揣淺陋,試析三體源流,以正本清源。

章草之妙,正在"隸意未泯"。皇象【急就章】波磔分明,陸機【平復帖】古質渾穆,皆存八分遺意。宋克雖為明人,然"銀鈎蠆尾"之法,實得索靖【月儀帖】真傳。此體以橫勢取姿,字字獨立,猶存簡牘章法,非功力深厚者不能為。

今草之變,肇於張芝"一筆書"。右軍【十七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獻之【中秋帖】"窮偽略之理,極草縱之致",皆在法度中見性靈。孫過庭【書譜】云"草貴流而暢",懷素【小草千字文】"平淡天成",實乃"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化境。

至若狂草,張旭"脫帽露頂王公前",懷素"忽然絕叫三五聲",看似狂放,實有至理。【自敘帖】中"折釵股""屋漏痕"筆法暗合篆籀,墨色濃淡皆合五行生剋。黃庭堅評:"張妙於肥,藏真妙於瘦。"此中辯證,豈是率爾操觚者可解?

今人詬病狂草,多因未見真跡。墨跡中飛白處可見運筆軌跡,絹本上滲墨能辨節奏疾徐。蘇東坡言:"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狂草之難,正在狂而不野,縱而不亂。若以"故弄玄虛"視之,猶盲者揣日月矣。

三體遞嬗,實為書法自覺之歷程。從章草"隸意猶存",到今草"法度森嚴",至狂草"心手兩忘",恰似禪門三境: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學者當循此徑,先攻章草立骨法,次習今草養氣韻,末參狂草得神采,方為正道。

(全文798字)
張岑 發表於 2025-7-21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草書三體之流變與審美分野】

草書自漢隸嬗變而來,歷經章草之古拙、今草之精妙、狂草之恣肆,三體同源而異流,各臻其妙。今觀帖中所列諸家法書,恰可作草書演進之實證。

章草之妙,在"隸意未泯而草勢已彰"。皇象【急就章】波磔分明,陸機【平復帖】古質渾厚,尤見"銀鈎蠆尾"之筆法。宋克以章草寫【急就章】,雖隔千載猶存漢魏風骨。此體最忌以狂怪為能事,當如王蘧常先生所言:"章草貴在拙中見巧,非熟讀漢簡不能得其三昧。"

今草之變,實為書法"由實用轉向藝術"之關鍵。右軍【十七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孫過庭【書譜】"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皆在法度中見性靈。張芝【冠軍帖】雖為摹本,然"一筆書"之氣象已開後世先河。今人習今草,當以智永【真草千字文】為門徑,切忌未通楷法而妄求連綿。

至於狂草,張旭"脫帽露頂王公前"、懷素"忽然絕叫三五聲",實乃"性情之書"的極致。【自敘帖】中"飛鳥出林,驚蛇入草"之喻,正道破狂草真諦。然需知張旭楷書【郎官石柱記】法度森嚴,懷素【小草千字文】筆筆有源,足見狂草之"狂"乃"從心所欲不逾矩",非胡亂塗抹可及。

今有未窺門徑者,以"鬼畫符"冒充狂草,此正如蘇東坡譏"市人爭席"之陋。觀懷素【苦筍帖】雖寥寥十四字,而提按使轉皆合古法;張旭【肚痛帖】縱逸奇崛,然點畫起收俱見功力。故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有云:"作書須得勢,在放縱處尤見節制。"

習草者當以章草立骨、今草練韻、狂草養氣,三階段缺一不可。若未識【平復帖】之樸厚、【十七帖】之精嚴,而徑追【自敘帖】之狂放,猶未學步先欲奔,豈不殆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