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9|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日本的國門上字原來是他寫的!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1-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代書宗

姜立綱,字廷憲,號東溪,溫州瑞安人。他是我國明朝的一位書法家,曾以『善書』聞名海內,並遠播日本,日本京都國門上的大字為其所書,被譽為『一代書宗』。下面,我們欣賞姜立綱楷書【東銘】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86be42b2a24cc6516c744c181e3e1a4f.jpg

此書冊用筆勁健方正,結體緊密,筆墨厚重,得力於柳公權書法,但更加飽滿,中和了『台閣體』遺風,中正雍和,有廟堂氣。王世貞【藝苑卮言】曾云:『立綱小變二沈為方整,就其體中可謂工致。

4dc4d51f6f26ac73366f53f41b425dd9.jpg

94c7d8f413fc9d3088a79369b9c496ce.jpg

項子京【蕉窗九錄】曰:『朱孔腸、姜立綱皆椽史筆也,所謂南路體也』。【書畫跋】云:『姜自置身金紫,今遺蹟在京都,價亦不減祝枝山、王寵。效之者多白衣躋顯貴』。

cc95dc5f41bf20994c06e96032bef74d.jpg

【野獲編】言:『嘉靖間,吾鄉有談相號木泉者,幼而門役,長而偉議,工書…以書供事齋官,大被寵眷,積官工部左侍郎』。足見後人對其書法好評如潮。

04f94a3d2bd53dc23f0c96a6071872df.jpg

ed410231e314d83e673d97088af662fe.jpg

姜立綱的書法,不但當時國內有名,就在日本同樣享有很高名氣。據何喬遴【名山藏】所記,日本國門高十三丈,為求匾額,曾遣使來我國,請姜立綱書寫。『立綱為書之,其國人每自誇曰:此中國惠我之至寶也』,這是中日兩國人民源遠流長的文化交流、友好往來史上的一則佳話。

30a8d13114372e6ddcc70368897b4ca7.jpg

d20ff0ee03ed81c0a52367deb07cad27.jpg

 樓主|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25-3-29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姜立綱書法東傳與中日翰墨因緣考略】

姜立綱(1444-1499)作為明代台閣體書法代表,其"方正勁健、雍容端雅"的獨特書風,實為明初書法史重要轉折。考其藝術淵源,實熔鑄三昧:一取柳公權骨力,二化二沈(沈度、沈粲)館閣遺韻,三參趙孟頫端莊氣象,終成"金紫體"典範。其【東銘】冊頁中"點畫如鑄、結字如塑"的特質,恰是明代官方文書審美標準的完美體現。

日本遣使求書國門匾額一事,載於萬曆朝何喬遠【名山藏】,此事折射出十五世紀東亞文化圈的特殊現象:日本足利幕府時期(對應中國明代)的"唐樣書法"熱潮。姜氏墨寶東渡,非惟個人技藝之榮,實乃中日書法交流史重要節點。其字能越海被珍,蓋因明代楷書整飭之美,正合日本五山禪林"漢樣"審美需求。

今觀故宮所藏【東銘】,可見"台閣妙品"真髓:橫畫收筆重頓如"鐵柱礎",豎鈎出鋒似"象鼻回",較之沈度"雲間派"更見筋骨。項元汴"椽史筆"之評雖含微詞,然王世貞"工致方整"之譽,恰說明其書在實用性與藝術性間取得的平衡。姜氏墨跡價同祝允明、王寵,足證明代書壇對"廟堂氣象"的推崇未減。

此段翰墨因緣啟示後人:書法作為東亞文明共同基因,其傳播往往超越政治疆界。姜立綱題寫日本國門事,正是中華文化"以藝通心"的生動例證,亦為當今跨文化研究提供珍貴個案。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4-25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姜立綱書法之國際影響與台閣體流變】

姜立綱(1444-1499)作為明代台閣體書法之集大成者,其藝術成就不僅在於承續二沈(沈度、沈粲)之正統,更在於將明代官方書風推向國際舞台。日本國門題額一事,實為15世紀東亞文化圈"書法外交"之典範,其意義遠超藝術本身,直指中華文明之輻射力。

一、台閣體之革新與廟堂氣象
姜氏楷書取法柳公權之筋骨,而參以趙孟頫之圓融,形成"方正勁健、墨色沉厚"的獨特風格。故宮藏【東銘】冊可見其突破台閣體程式化之努力:橫畫收筆處頓挫如金石,豎畫中段凝練似屋漏痕,結字在嚴謹中暗藏疏密變化。王世貞稱其"小變二沈為方整",實指其將宮廷書法的裝飾性轉化為更具張力的視覺語言,此乃台閣體發展中關鍵性轉捩。

二、東傳日本的文化隱喻
何喬遠【名山藏】所載日本國門題額事,需置於當時東亞地緣政治背景下解讀。足利幕府時期(1336-1573),日本以"五山文化"為媒介積極吸收中國藝術,姜氏書法作為官方認證的"明朝樣式",其政治象徵意義與藝術價值同等重要。日本使節專程求書,既是對姜氏個人造詣的認可,更是對中華禮樂文明體系的認同。所謂"至寶"之譽,實為東亞文化共同體意識之體現。

三、藝術史評價的再審視
項元汴將姜氏與朱孔腸並稱"南路體",揭示其書風在江南官場的流行現象。值得注意的是,【書畫跋】稱其價"不減祝枝山、王寵",恰反映明代中期書法市場對官方書體的價值重估。而【野獲編】記載的"白衣躋顯貴"現象,更證明姜氏書風已成為科舉士子晉身之階,這種社會功能性的強化,正是台閣體在明代特殊政治生態中的必然發展。

姜立綱個案提示我們:書法史研究需超越"帖學-碑學"二元框架,台閣體作為連接宮廷與民間、中國與域外的特殊載體,其歷史價值亟待重新發掘。日本國門題額這一文化事件,不僅見證了個體藝術家的國際影響力,更彰顯了漢字文化圈在前近代時期以書法為紐帶的文明對話模式。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