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奔的『古希臘文明』史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說,古希臘搞的是奴隸制經濟。正因為這個奴隸制經濟,使得古希臘的公民們有吃有喝,有閒錢耍,有閒功夫天天看免費戲。由於閒功夫太多,閒的發慌了,便玩起了更刺激的遊戲----城邦之間天天打架,殺人取樂。
  據說,古希臘的奴隸制經濟十分發達。從所有制上分,有私人所有的奴隸,有政府所有的奴隸。從工種上分,有種地的奴隸,有做陶器的奴隸,有蓋房子的奴隸,有伺候主人起居的奴隸。據說,還有當老師的奴隸。總之,奴隸無所不在,深入到了古希臘的生產生活的犄角旮旯。
  據說,古希臘的奴隸貿易十分發達,擁有完整的奴隸產業鏈。有專門劫掠人口為奴的,有專門銷售奴隸的,有專門的奴隸交易市場。據說,古希臘各城邦軍隊的首領,無不將劫掠人口為奴,作為創收的主要手段之一。嗯,把人口作為商品,這的確是偉大的商業文明與人權文明傳統。
  有古希臘文明史專家研究認為:『公元前5世紀雅典文化繁榮的社會物質基礎是其奴隸制的大發展。』這就是說,是烏央烏央的奴隸,造就雅典十分牛逼的財富基礎。
  那麼,古希臘文明區裏,到底有多少奴隸呢?不知道。反正,這個數字,足以嚇死人。
  我們不妨大致估算一下雅典城邦的奴隸數量。
  據說,雅典的一個勞裏昂銀礦,就有超過2萬人的奴隸礦工。由此推斷:
  1、為雅典挖銅礦、鐵礦的奴隸,一定更多,至少也有3萬人,否則,如何為雅典戰士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武器呢!
  2、為3.5萬雅典公民種地的奴隸,至少也有3.5萬人,否則,如何將雅典農民解放出來去打仗、去搞民主政治呢!
  3、為雅典蓋N多神廟、雕N多裸體神像、建N多劇場、造N多戰船、做N多陶罐、挖N多其他礦山,以及發展N多其他工業的奴隸,至少也該有個2萬人吧。
  這麼粗枝大葉地一算,雅典的奴隸數量至少有:
  2﹢3﹢3.5﹢2﹦10.5萬人。
  顯然,這個10.5萬人,是指能承擔重體力活的青壯年的男性奴隸。至於要不要讓這些奴隸繁衍下一代奴隸,這是該古希臘人考慮的事情,我等就不必糾結了。至於在地中海沿岸,什麼地方有這麼多的人口,源源不斷地,專供希臘人劫掠為奴,且毫不反抗,這是宙斯的問題,我們不必深究。
  我們只要認可雅典擁有10.5萬奴隸,就行了。
  據說,雅典有三四萬公民。我們姑且按照3.5萬人,即約3.5萬戶人家來計算。那麼:
  10.5÷3.5﹦3
  如此說來,大致上,平均每三名奴隸,養活一戶雅典人家。
  徐松岩教授認為,古希臘平均每戶人家4口人。我以為,還是平均每戶人家5口人,更符合古代社會的實際,而且這樣算,古希臘更加高大上一些。
  那麼,古希臘人與奴隸的人口比就是5:3。
  考慮到古希臘是奴隸制經濟,我想,在古希臘文明區,其它的城邦,也應該是差不多的。
  這就是說,在古希臘,平均每8個人中,5人是希臘人,3人是奴隸。
  我們知道,奴隸也是人,也要吃飯、穿衣,不然就會餓死、凍死。而且,要想奴隸能夠有足夠的體力幹活,就必須讓奴隸們吃飽、穿暖。
  徐松岩教授援引的某些資料道:
  『公元前4世紀晚期雅典一名國有奴隸每年可從國家領取伙食費180德拉克瑪,另配發一套勞動服,價值45德拉克瑪……與雅典國家分發給年輕公民的口糧錢(240德拉克瑪)相差無幾。……一位中等財產的公民這樣說:我通曉一門可以賺取少量收入的手藝,由我本人親自經營,因為如果把它移交給一名奴隸來做,我就無力承擔養活奴隸的費用。』
  天哪!我的宙斯啊!
  原來,古希臘人,包括偉大的雅典人,奴隸主們的生活質量,與奴隸基本沒啥差別!大家都是維持僅夠活命的水平啊!
  徐教授的這段話,內涵多多:
  1、古希臘的奴隸,吃穿的花費也是不小的,與古希臘人消費的平均水平基本相當。
  2、對於古希臘人而言,奴隸,不僅不能帶來財富,反倒是在與主人爭奪極其有限的生存資源。
  3、古希臘人花錢買奴隸回家,等於打算與奴隸分享那點可憐的生活物資。
  ……
  聯想到古希臘的民主制度,我終於理解了:古希臘人善良啊!儘管窮的叮噹響,也要買回奴隸,分給他們一碗飯吃。
  古希臘實施的,哪是什麼奴隸制啊!這是偉大的慈善制度啊!
  古希臘人的善心啊,真的是感天地,泣鬼神!古希臘人制度啊,真的是只有天國才有的慈善制度!
  由此,我高度懷疑當今的古希臘文明研究者的動機!他們的論文論著,是對古希臘的高級黑!
  我又想起了我的【算個賬:神奇的『古希臘』有多少人口】一文。其中,我估算過,在古希臘文明區,其土地產出所能養活的人口的極限值,是52.5萬人;如果加上對外貿易換回來的糧食,這一極限值為75萬人。
  於是:
  1、在古希臘文明區的52.5萬人中,奴隸約19.8萬人,姑且算作20萬人吧;則真正的希臘人為32.5萬人。按平均每戶5人、每戶1名青壯年男子計算,則希臘共有6.5萬戶人家、6.5萬公民。
  2、如果充分考慮對外貿易換回來糧食,那麼,在古希臘文明區的75萬人中,奴隸約28萬人,真正的希臘人為47萬人。按平均每戶5人、每戶1名青壯年男子計算,則希臘共有9.4萬戶人家、9.4萬公民。
  於是,如果雅典是3.5萬戶(公民),斯巴達是0.9萬戶(公民),我們仍然按200個城邦計算,對古希臘各城邦人口的數據修正如下:
  1、如果不考慮對外貿易換回來糧食,那麼,平均每個城邦的人口是:
  32.5萬÷200﹦1625人
  那麼,平均每個城邦的戶數、青壯年男子數量是:
  1625÷5﹦325戶(人)
  那麼,扣除雅典、斯巴達之後,其它198個城邦的平均人戶數:
  (6.5-3.5-0.9)萬÷200﹦105戶(人)
  2、如果充分考慮對外貿易換回來糧食,那麼,平均每個城邦的人口是:
  47萬÷200﹦2350人
  那麼,平均每個城邦的戶數、青壯年男子數量是:
  2350÷5﹦470戶(人)
  那麼,扣除雅典、斯巴達之後,其它198個城邦的平均人戶數:
  (9.4-3.5-0.9)萬÷200﹦250戶(人)
  天哪!雅典、斯巴達之外的古希臘城邦,才一兩百戶人家!
  一兩百戶人家的古希臘城邦,能夠創造出的牛逼文明,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奴隸們干出來的!
  我終於明白了:古希臘的慈善制度,大大感動了眾多的奴隸。奴隸們個個靈感四射,智慧迸發,於是,輝煌的古希臘文明應運而生。
  擁有十萬奴隸的雅典,輝煌超越八千個宇宙,豈不天經地義!
  小心了:懷疑古希臘文明,等同於反慈善,即反人類。
來源:生民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