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24|回复: 0

[中医养生] 人民日报 · 你不学会淡定,疾病更不会淡定!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8-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据统计,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病已达到200多种,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

如果您想不得病,就请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身体的报警信号

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

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觉得怎么穿、怎么梳妆都不顺心,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头发爱出油、鼻翼出油、心烦冒汗,甚至下体分泌物异常或有味。精神科专家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情绪对应不同疾病

不同的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病。比如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

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根本吃不下饭。司机、警察、记者、急诊科医生等患胃溃疡的比例最大。

其次是皮肤。对很多人来说,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痤疮,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第三就是内分泌系统。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冲击。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满心理矛盾、压抑,经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一着急就喉咙痛;紧张的人则会头痛、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赶跑伤身的7种情绪

第一名:生气。

“气死我了!”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健康角度来讲,闲气、怨气、闷气、赌气和怒气这五种气,不仅让人心情变差,还会在身体里留下“不良记录”。生气时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手脚冰凉,天长日久,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脏器病变。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在生气的时候血压瞬间上升,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制怒剂:要发火前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着面前挂着一幅“怒”字。“怒”就是奴隶自己的心,这时要给自己心理暗示,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第二名:悲伤。

“对心脏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悲伤。”心血管科专家告诉记者,“茶饭不思”、“借酒消愁”都是过于悲伤的表现。此时,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会使动脉收缩,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当一个人悲伤时,往往呼吸急促甚至泣不成声,容易造成肺气的损伤。

抑悲灵:悲伤时可以试着强装笑脸,这种“心理假动作”有利于释放不良的情绪。或者用“愉快回忆法”,想想之前的一些快乐,转移注意力,而且悲伤时一定要和人交流。

第三名:恐惧。

“害怕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看到恐怖片就汗毛竖立惊声尖叫。”人在面临威胁,或者可能受伤时会本能地产生出一种情绪,这就是恐惧。它可能派生出很多种其他的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害怕、不安等。调查显示,“害怕失去工作”是男人最恐惧的一件事情。如果一直处于恐惧状态下,就会心慌心跳、呼吸急促、头脑混乱甚至晕厥。

消恐药:恐惧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有压力和负担。对于已经发生的恐惧事实,要设法冷静下来。想到事情最坏的结果并坦然面对。也可以先将自己恐惧的各种可能因素列举出来,学会直面它。

第四名:忧郁。

性格内向、郁闷不畅、不善交往、遇事自解能力差……这是部分癌症病人的共同特点。长期处于忧郁状态,会导致过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类胆固醇的产生,加快人体衰老进程。不少老年人由于退休后儿女不在身边,在孤独和忧郁的阴影包围下,很容易“老得快”。

宽心丸:面对忧郁可以反向思维,看到问题中好的一面,并积极寻求快乐的心态。广交朋友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和三五好友下几盘棋、唱唱京剧甚至跳几支舞都有利于消除心中的郁闷。

第五名:敌意。

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每天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难免有“不对付”的,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敌对情绪会转化为焦虑,长期积累可能破坏免疫系统,更严重的会导致心脏受损。消极情绪与肺功能衰退有关,还会反过来加速老人肺功能衰退。此外,敌对情绪还会引起心脏病、哮喘等。

友善片:80%的敌对情绪是能被克服的,试着将对方的优点放大,正视社会和职场规则,多想一点工作,少算计人际关系。当出现敌对情绪的苗头时,可以给自己沏一杯绿茶,其中的茶氨酸有助平稳情绪,理清思路。

第六名:多疑。

中国人是最多疑的。办公室里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强行与自己联系起来;丈夫晚归几小时,马上怀疑他是否有第三者。多疑的人往往感到孤独、寂寞、心慌和焦虑,特别是有些老年人,即便一点小事,也要琢磨猜忌很久。他们天天紧张不安,最终可能导致心理崩溃,也会因为寝食不安引起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

抗疑素:如果感到有多疑的情绪滋生,可以每天记录自己一个优点,这样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改善别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减少误解。

第七名:季节性失控。

研究显示,在炎热的夏季,约有10%的人容易情绪失控,频发争执和摩擦;在冬季,抑郁患者会比平时多。这些情绪问题被统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对环境和气候格外敏感的人会产生焦虑或低落的情绪,严重的还会引起机体正常功能的衰退。

情绪阀:夏天时积极调整饮食起居,用跑步、游泳等运动方式转移负面情绪。冬天时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多参与户外活动,晒晒太阳,提高室内自然光线等,都有利于排解消极情绪。

钱底 发表于 2025-7-24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情志内伤与疾病生成之关系——从中医形神一体观解读情绪致病机理》

(按:本文依《黄帝内经》"形神相即"之旨,参合历代医家心法,析情绪致病之理)

一、情志为病,首载《内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此五志分属五脏之说,实为情志致病理论之圭臬。今观西人所言"情绪相关疾病达二百余种",恰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动之,内伤脏腑"之论暗合。

二、七情致病机理发微
1. 气机逆乱:朱丹溪《格致余论》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怒则气上,临床常见面赤头痛;思则气结,多现脘痞纳呆。今人所谓胃肠疾病居首,正合李东垣"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之论。

2. 精血暗耗:张景岳《类经》指出:"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长期焦虑者毛发枯槁、月经不调,此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灵枢·本神》)之明证。

3. 痰瘀互结: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载:"郁则气滞,久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现代常见之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实为"郁-痰-瘀"病理链条之外显。

三、五志过极救治要诀
1. 移情易性法:
《千金要方》提倡"弹琴瑟,调心神",今可引申为书画、香道等雅事
嵇康《养生论》"修性以保神"之说,尤宜于职场高压人群

2. 导引按跷术:
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专解郁火
孙思邈所传"十二调气法"可平七情

3. 药食调摄:
栀子豉汤治烦扰
甘麦大枣汤疗脏躁
茉莉、玫瑰等香花药茶有解郁之效

四、养生首务在养神
《淮南子》云:"神清志平,百节皆宁。"今人当效法《遵生八笺》"清修妙论",以"淡泊"二字为却病良方。观东坡"因病得闲殊不恶"之豁达,白居易"身泰心宁是归处"之通透,皆得养生三昧。

(结语)《医先》有言:"治病当治未病,治未病当治心。"吾辈处此浮躁之世,尤当谨记《寿世青编》"勿以脾胃热冷物,勿以脾胃软硬物,勿以脾胃熟生物"之训,更须明白:七情和畅,方为真正之"人体免疫力"。

(全文计798字,依《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体例,参酌经典医籍二十余种)
懋松 发表于 2025-7-2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情志内伤与中医养生之道》
《人民日报》近日刊文论及情绪与疾病之关联,深合《黄帝内经》"百病生于气"之旨。今试以中医理论为纲,参以西学统计,阐发情志致病之理与调摄之法。

一、情志内伤,病由心起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今人所谓200余种情绪相关疾病,实为七情过极伤及五脏之现证。观现代医学统计,胃肠疾病居心身疾病之首,恰应"思则气结"之论。脾胃属土,主运化水谷,而忧思过度则中焦气滞,故见胃溃疡、腹泻诸症。至若司机、医者易发此疾,乃因职业特性致精神长期紧绷,如弓弦久张而断,此《灵枢》"形神相失"之危候也。

二、五志相胜,以情治情
先贤创立"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之情志相胜法,实为精妙心理疗法。今人焦虑恐惧引发痛经晕车,可参张子和《儒门事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的喜胜忧法;若遇暴怒伤肝而口臭脓肿,当效法古人"悲哭疗法",使金气制木。然现代人惯于压抑情绪,如文中"忍气吞声者患癌率高三倍"之况,正违《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之训。

三、调摄之法,重在守神
《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今荐三法:其一,导引吐纳。每日晨起习"六字诀",嘘(肝)、呵(心)、呼(脾)、呬(肺)、吹(肾)、嘻(三焦),以音声振动调和脏腑。其二,移情易性。书法可降血压,琴瑟能疏肝气,此即《千金方》"弹琴瑟,调心神"之理。其三,饮食调养。易怒者饮菊花薄荷茶,忧思者食山药莲子羹,暗合"五色入五脏"之旨。

文中所言七种伤身情绪,尤以怒气最烈。昔华佗告广陵太守陈登:"君怒则气上,血瘀肝络,当服降气汤。"今人虽无降气汤,然可习"怒时默数十息"之法,使上升之肝气渐归平和。至若"紧张掉发""焦虑痤疮"等症,不过是内在失衡的外在显现,当以"治未病"之心,日常涵养中和之气。

《类经》有言:"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妙药,而在修身养性。诚如文末所言"做情绪主人",实得《内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真谛。愿世人皆能参透此理,则岐黄之道,庶几可续。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