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20|回覆: 0

[中醫養生] 人民日報 · 你不學會淡定,疾病更不會淡定!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據統計,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病已達到200多種,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緒有關。

如果您想不得病,就請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情緒是身體的報警信號

現在人們最愛說的一個字就是『累』,不僅累身更累心。生存壓力讓很多人越來越情緒化,有些情緒連自己都沒意識到,但身體卻早早地發出了『報警信號』。

當人情緒變化時,往往伴隨着一系列生理變化。比如恐怖會讓人瞳孔變大、口渴、出汗、臉色發白;而情緒低落或過度緊張時,人會越來越討厭自己的長相,覺得怎麼穿、怎麼梳妝都不順心,然後就會發現自己頭髮愛出油、鼻翼出油、心煩冒汗,甚至下體分泌物異常或有味。精神科專家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長時間處在某種情緒中不能自拔,就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不同情緒對應不同疾病

不同的情緒對應着不同的身體疾病。比如恐懼、焦慮會導致腹部疼痛;批評、內疚引發關節炎;壓抑導致哮喘;經常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還愛發生膿腫;恐懼會引發暈車和痛經。

胃腸道被認為是最能表達情緒的器官,心理上的點滴波動它們都能未卜先知。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腸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全球約有10%的人一生中患過該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遇到緊張焦慮的狀況就會胃疼或腹瀉,壓力大的時候根本吃不下飯。司機、警察、記者、急診科醫生等患胃潰瘍的比例最大。

其次是皮膚。對很多人來說,緊張時頭皮發癢、煩躁時頭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頭髮,還有反覆無常的蕁麻疹、濕疹、痤瘡,都可能是長期不良情緒帶來的後果。

第三就是內分泌系統。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衝擊。

大量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與情緒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充滿心理矛盾、壓抑,經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一着急就喉嚨痛;緊張的人則會頭痛、血壓升高,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經常忍氣吞聲的人得癌症的幾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趕跑傷身的7種情緒

第一名:生氣。

『氣死我了!』這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健康角度來講,閒氣、怨氣、悶氣、賭氣和怒氣這五種氣,不僅讓人心情變差,還會在身體裏留下『不良記錄』。生氣時面色蒼白、嘴唇發紫、手腳冰涼,天長日久,會導致免疫功能低下,臟器病變。特別是身體不好的老年人,在生氣的時候血壓瞬間上升,很容易出現腦溢血、心臟病和心肌梗死。

制怒劑:要發火前可以閉上眼睛,想像着面前掛着一幅『怒』字。『怒』就是奴隸自己的心,這時要給自己心理暗示,千萬不能做情緒的奴隸。生氣最好不要超過3分鐘,氣頭上不盲目做決定。

第二名:悲傷。

『對心臟危害最大的莫過於悲傷。』心血管科專家告訴記者,『茶飯不思』、『借酒消愁』都是過於悲傷的表現。此時,人體交感神經系統分泌出大量的壓力激素,會使動脈收縮,容易導致心臟病發作。當一個人悲傷時,往往呼吸急促甚至泣不成聲,容易造成肺氣的損傷。

抑悲靈:悲傷時可以試着強裝笑臉,這種『心理假動作』有利於釋放不良的情緒。或者用『愉快回憶法』,想想之前的一些快樂,轉移注意力,而且悲傷時一定要和人交流。

第三名:恐懼。

『害怕公共場合與人交往,看到恐怖片就汗毛豎立驚聲尖叫。』人在面臨威脅,或者可能受傷時會本能地產生出一種情緒,這就是恐懼。它可能派生出很多種其他的情緒,比如緊張、焦慮、害怕、不安等。調查顯示,『害怕失去工作』是男人最恐懼的一件事情。如果一直處於恐懼狀態下,就會心慌心跳、呼吸急促、頭腦混亂甚至暈厥。

消恐藥:恐懼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不必有壓力和負擔。對於已經發生的恐懼事實,要設法冷靜下來。想到事情最壞的結果並坦然面對。也可以先將自己恐懼的各種可能因素列舉出來,學會直面它。

第四名:憂鬱。

性格內向、鬱悶不暢、不善交往、遇事自解能力差……這是部分癌症病人的共同特點。長期處於憂鬱狀態,會導致過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類膽固醇的產生,加快人體衰老進程。不少老年人由於退休後兒女不在身邊,在孤獨和憂鬱的陰影包圍下,很容易『老得快』。

寬心丸:面對憂鬱可以反向思維,看到問題中好的一面,並積極尋求快樂的心態。廣交朋友可以讓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和三五好友下幾盤棋、唱唱京劇甚至跳幾支舞都有利於消除心中的鬱悶。

第五名:敵意。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每天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難免有『不對付』的,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敵對情緒會轉化為焦慮,長期積累可能破壞免疫系統,更嚴重的會導致心臟受損。消極情緒與肺功能衰退有關,還會反過來加速老人肺功能衰退。此外,敵對情緒還會引起心臟病、哮喘等。

友善片:80%的敵對情緒是能被克服的,試着將對方的優點放大,正視社會和職場規則,多想一點工作,少算計人際關係。當出現敵對情緒的苗頭時,可以給自己沏一杯綠茶,其中的茶氨酸有助平穩情緒,理清思路。

第六名:多疑。

中國人是最多疑的。辦公室裏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強行與自己聯繫起來;丈夫晚歸幾小時,馬上懷疑他是否有第三者。多疑的人往往感到孤獨、寂寞、心慌和焦慮,特別是有些老年人,即便一點小事,也要琢磨猜忌很久。他們天天緊張不安,最終可能導致心理崩潰,也會因為寢食不安引起食欲不振和營養不良。

抗疑素:如果感到有多疑的情緒滋生,可以每天記錄自己一個優點,這樣有助於增強自信心,改善別人面對面溝通的能力,減少誤解。

第七名:季節性失控。

研究顯示,在炎熱的夏季,約有10%的人容易情緒失控,頻發爭執和摩擦;在冬季,抑鬱患者會比平時多。這些情緒問題被統稱為『季節性情緒失調』,對環境和氣候格外敏感的人會產生焦慮或低落的情緒,嚴重的還會引起機體正常功能的衰退。

情緒閥:夏天時積極調整飲食起居,用跑步、游泳等運動方式轉移負面情緒。冬天時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多參與戶外活動,曬曬太陽,提高室內自然光線等,都有利於排解消極情緒。

錢底 發表於 2025-7-24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情志內傷與疾病生成之關係——從中醫形神一體觀解讀情緒致病機理】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形神相即"之旨,參合曆代醫家心法,析情緒致病之理)

一、情志為病,首載【內經】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明言:"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此五志分屬五臟之說,實為情志致病理論之圭臬。今觀西人所言"情緒相關疾病達二百餘種",恰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七情動之,內傷臟腑"之論暗合。

二、七情致病機理髮微
1. 氣機逆亂:朱丹溪【格致餘論】謂:"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怒則氣上,臨床常見面赤頭痛;思則氣結,多現脘痞納呆。今人所謂胃腸疾病居首,正合李東垣"脾胃內傷,百病由生"之論。

2. 精血暗耗:張景岳【類經】指出:"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長期焦慮者毛髮枯槁、月經不調,此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靈樞·本神】)之明證。

3. 痰瘀互結: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載:"郁則氣滯,久必化熱,熱郁則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機失度。"現代常見之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實為"郁-痰-瘀"病理鏈條之外顯。

三、五志過極救治要訣
1. 移情易性法:
【千金要方】提倡"彈琴瑟,調心神",今可引申為書畫、香道等雅事
嵇康【養生論】"修性以保神"之說,尤宜於職場高壓人群

2. 導引按蹺術:
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式專解鬱火
孫思邈所傳"十二調氣法"可平七情

3. 藥食調攝:
梔子豉湯治煩擾
甘麥大棗湯療髒躁
茉莉、玫瑰等香花葯茶有解郁之效

四、養生首務在養神
【淮南子】云:"神清志平,百節皆寧。"今人當效法【遵生八箋】"清修妙論",以"淡泊"二字為卻病良方。觀東坡"因病得閒殊不惡"之豁達,白居易"身泰心寧是歸處"之通透,皆得養生三昧。

(結語)【醫先】有言:"治病當治未病,治未病當治心。"吾輩處此浮躁之世,尤當謹記【壽世青編】"勿以脾胃熱冷物,勿以脾胃軟硬物,勿以脾胃熟生物"之訓,更須明白:七情和暢,方為真正之"人體免疫力"。

(全文計798字,依【中醫基礎理論】教材體例,參酌經典醫籍二十餘種)
懋松 發表於 2025-7-27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情志內傷與中醫養生之道】
【人民日報】近日刊文論及情緒與疾病之關聯,深合【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之旨。今試以中醫理論為綱,參以西學統計,闡發情志致病之理與調攝之法。

一、情志內傷,病由心起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明言:"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今人所謂200餘種情緒相關疾病,實為七情過極傷及五臟之現證。觀現代醫學統計,胃腸疾病居心身疾病之首,恰應"思則氣結"之論。脾胃屬土,主運化水谷,而憂思過度則中焦氣滯,故見胃潰瘍、腹瀉諸症。至若司機、醫者易發此疾,乃因職業特性致精神長期緊繃,如弓弦久張而斷,此【靈樞】"形神相失"之危候也。

二、五志相勝,以情治情
先賢創立"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之情志相勝法,實為精妙心理療法。今人焦慮恐懼引發痛經暈車,可參張子和【儒門事親】"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的喜勝憂法;若遇暴怒傷肝而口臭膿腫,當效法古人"悲哭療法",使金氣制木。然現代人慣於壓抑情緒,如文中"忍氣吞聲者患癌率高三倍"之況,正違【丹溪心法】"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之訓。

三、調攝之法,重在守神
【上古天真論】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今薦三法:其一,導引吐納。每日晨起習"六字訣",噓(肝)、呵(心)、呼(脾)、呬(肺)、吹(腎)、嘻(三焦),以音聲振動調和臟腑。其二,移情易性。書法可降血壓,琴瑟能疏肝氣,此即【千金方】"彈琴瑟,調心神"之理。其三,飲食調養。易怒者飲菊花薄荷茶,憂思者食山藥蓮子羹,暗合"五色入五臟"之旨。

文中所言七種傷身情緒,尤以怒氣最烈。昔華佗告廣陵太守陳登:"君怒則氣上,血瘀肝絡,當服降氣湯。"今人雖無降氣湯,然可習"怒時默數十息"之法,使上升之肝氣漸歸平和。至若"緊張掉發""焦慮痤瘡"等症,不過是內在失衡的外在顯現,當以"治未病"之心,日常涵養中和之氣。

【類經】有言:"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養生之道,不在求仙丹妙藥,而在修身養性。誠如文末所言"做情緒主人",實得【內經】"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之真諦。願世人皆能參透此理,則岐黃之道,庶幾可續。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