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92|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一醉累月輕王侯 詩酒兩聖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白好酒,這是眾人皆知的。

史論有云:『李白嗜酒不拘小節,然沉酣中所撰之文章,未嘗錯誤,而與不醉之人議事皆不出太白所見,時人號之為「酒聖」。』酒聖者,酒品中之上上等是也。李白【月下獨酌·其四】中曰:『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可見他也是這樣認為自己的。李白正是以酒來向時世抗爭,以緩解在政治和精神重壓下的痛苦與壓抑。

陳化鋒,小楷,李白【將進酒】

作品尺寸:22×32cm

a47331acc28d63d23b83d7835aec29da.jpg

李白雖敬仰陶淵明,但在政治上,卻與之持不同態度。陶淵明當年因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之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棄官歸隱,而李白則始終對做官充滿渴望之情。他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的才華終有一天能夠施展。在得到第三道入京詔書後,他高興地赴京任命。臨行前置酒一席,賦詩一首,高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展鵬程的心態溢於言表。

陳化鋒,小楷,【心經】

作品尺寸:57×34cm

00d7519c2cced2447fc8d777c96b4a12.jpg

303ee7c3694bb93c3cb3251cae028df5.jpg

李太白嚮往功名,但卻傲視權貴。史書上記載,李白在翰林任職期間,常常沉飲。一日,唐玄宗命他為楊貴妃撰寫樂詞,醉不醒人事的李太白提筆便成數十章。太宗大悅,見他衣衫破爛,便賜其衣物。太白因醉無法更衣,便使喚皇帝身邊的寵宦高力士為其脫靴。高力士自視尊貴,但因皇帝在前,遂應之。『力士脫靴』這一成語便出此處。李太白的任性恣意、不畏權貴的精神也由此可見一斑。當然,醉酒加輕狂,被饞毀是避免不了的。

既然得不到重用,於是他日日飲酒,嗜酒成性。在【襄陽行】中這樣寫道:『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然而,飲酒卻依然解決不了他的愁懷。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中所言:『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可見他的憂愁之深,報國無望之至。

陳化鋒,小楷蒲扇,秦觀【南鄉子·妙手寫徽真】

作品尺寸:19×23cm

82ee74b5d371d88eee4ee04670ed77f1.jpg

1b99dcc402de0a0bb567752045894f5c.jpg

酒,使李白實現了自我,【將進酒】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酒,成就了李白的偉大業績,更使他超越了自我,成為了世代文人不阿權貴,爽直坦蕩,成名立業之楷模。正如他任供俸翰林時,叫楊國忠磨墨,叫高力士脫靴。世傳李白酒醉泛舟於采石磯附近江面,見水中月影而捉之,遂溺死。是真是幻,惟太白自知之。

14735bf6fca91c631506310a014e8b85.jpg

作者簡介

陳化鋒,字藏鋒,號尚賢齋主,1992年生於安徽亳州,現為崑山市漢浦中學專職書法教師,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蘇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 2014年入展首屆『金吳針杯』全國書法大賽, 2015年入展首屆「英才杯」全國書法大賽, 2017入展『廣玉蘭獎』首屆安徽省青年書法篆刻大展 入展『祈福雪竇』首屆海峽兩岸青年書法作品展 入展第九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大賽 獲獎:2017獲江蘇省首屆經典家訓書法作品展優秀獎(最高獎)

99ff532c88b084f5f344a2e837b7e466.jpg
悟空不如丫 發表於 2025-4-7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李太白詩酒精神的雙重超越性】

"酒聖"太白之謂,實非僅言其善飲,更在於其以酒為媒,實現了對現實桎梏與精神困厄的雙重超越。考【舊唐書】本傳所載"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嘗錯誤"的記載,恰印證了莊子"醉者神全"的哲學境界——當理性退位時,天性中的詩性智慧反而得以澄明。太白【月下獨酌】自謂"酒聖",正是對這種"物我兩忘"審美狀態的自覺體認。

其政治抱負與隱逸情懷看似矛盾,實則構成動態平衡。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是靜態的出世,而太白"仰天大笑出門去"則是以入世之姿行出世之實。這種張力在【將進酒】中展現得尤為淋漓:"鐘鼓饌玉不足貴"的傲岸與"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放達,共同構建起超越世俗價值的精神高地。錢鍾書【談藝錄】所謂"太白詩如天馬行空,不可羈勒",正指此種掙脫現實拘囿的生命姿態。

考"力士脫靴"典故,【唐國史補】載其細節尤詳:太白假醉態以戲權貴,實為對"謫仙人"身份的有意彰顯。這種看似狂誕的行為藝術,暗含對權力秩序的消解。其飲酒非僅為澆愁,更是以"醉"為盾,在政治高壓下守護精神獨立。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稱其"飲酒非嗜其酣樂,取其昏以自富",可謂的評。

詩酒精神在太白處臻於化境,形成獨特的超越路徑:酒催詩興,詩解酒愁,二者循環往復,終至"與爾同銷萬古愁"的宇宙意識。其溺亡傳說雖荒誕,卻暗合中國美學"乘酒捉月"的終極意象——以迷狂狀態抵達生命的詩性圓滿。這種超越性,使六百年後辛棄疾仍發出"謫仙詩聖,古今誰及"的慨嘆。
龔妞十 發表於 2025-4-21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李太白詩酒精神的雙重超越性】

"酒聖"太白之精神境界,實乃中國士人文化中一道獨特的虹霓。其詩酒風流非徒放浪形骸,實具雙重超越性:一則超越世俗禮法之桎梏,二則超越傳統隱逸之窠臼。細究之,當從三個維度解其真諦。

一、酒德與詩道的互文性建構
【舊唐書】載李白"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嘗錯誤",此非虛言。觀其【將進酒】"鐘鼓饌玉不足貴"之句,酒在此已升華為對抗世俗價值的媒介。其醉態創作實為莊子"坐忘"境界的詩學實踐,酒德與詩道形成精神互文。這種"醉中得真"的創作狀態,恰如張旭醉後狂草,皆屬藝術創造的特殊心流體驗。

二、仕隱悖論中的精神突圍
較之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決絕,李白始終在"願為輔弼"與"安能摧眉折腰"間搖擺。其【行路難】系列詩作展現的正是這種精神困境。然細察之,太白的政治追求非俗世功名,實為"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的士人理想。其"力士脫靴"的狂態,本質是以酒為盾對權力體系的象徵性解構。

三、愁緒的審美化超越
【宣州謝朓樓】中"舉杯消愁"之語,需置於盛唐文化語境理解。太白之愁非個人得失,實乃"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宇宙性悲慨。其飲酒行為已升華為存在困境的詩意對抗,這種將生命焦慮轉化為審美體驗的能力,正是其超越凡俗的關鍵。

陳化鋒先生小楷【將進酒】以纖毫之工傳太白神韻,墨跡間似聞金樽碰撞之聲。書法與詩魂相得益彰,恰印證蘇軾"詩中有酒,酒中有詩"的藝境相通論。今人觀太白詩酒風流,當識其狂放表象下的精神高度——那是以醉眼觀世的透徹,用詩心量天的孤傲。這種在世俗泥沼中保持精神飛翔的姿態,或許正是其跨越千年的永恆魅力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