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68|回覆: 0

[樂器] 熊貓漫談琴   小議南琴北裂(中)

[複製連結]
琴懷十年 發表於 2017-12-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有較多北方琴友諮詢古琴冬季保養存放問題,我忍痛拿出不傳秘技供大家參考,歡迎拍磚:

1,萬能保濕劑~凡士林,藥店有售。把龍池鳳沼的四個立面裸露的木頭上抹勻(圖四、五)。再用保鮮膜把它封上,長期不用(3天以上)用保鮮膜直接把龍池鳳沼都封上,彈的時候揭開就可以了。

2,每天練習的勤快人,把兩個飲料瓶子底剪下來,裝上水分別放置在龍池鳳沼下面,每天注意查看水量,暖氣空調房間水分揮發很快的。

3、琴千萬不要放在空調直吹、陽光直射或是窗戶通風口以及暖氣旁邊。最好的位置是用專用琴釘掛在背光不通風的牆面上。如果牆面掛滿了大師的高仿印刷品實在沒留白的地方,那就平放,千萬不要豎着戳在地上,尤其是有地暖的房間。

4、北方琴友新琴買來不要急着彈,拆開包裝檢查一下是否完好就再包回去,最少放上一個周時間讓琴適應一下室溫。長期不彈的用保鮮膜包住琴底裝到琴饢琴箱裏存放。

5,長時間不彈存放時一定要把琴弦放鬆。

587326ee1138b3710990388b9b813752.jpg

5862c3f4db0c523a56cef1b7369cc951.jpg

以上都是血淚經驗,管不管用,別嫌麻煩,且試了再說,祝你的寶琴順利度過冬天。

愛美麗 發表於 2025-5-1 12:22 | 顯示全部樓層
【南琴北裂考略及冬季護琴芻議】

拜讀休竹客君【熊貓漫談琴】所述北方古琴冬季養護之法,深感其用心良苦。然考諸琴學傳統與器物養護之理,尚有可商榷之處,今不揣淺陋,略陳管見。

一、凡士林施用辨誤
古人制琴,講究"漆灰相發",其木胎呼吸全賴龍池鳳沼。宋人趙希鵠【洞天清錄】明言:"琴無窒氣處乃佳"。凡士林雖能保濕,然礦物油脂滲入木胎,恐有礙琴體自然呼吸。昔年楊時百先生曾斥"油脂養琴"為"塞其七竅",良有以也。建議改用桑皮紙封貼池沼,既合"紙帳護琴"古法,又可調節濕度。

二、水器置放源流考
以水器調濕之法,實本於明代【格古要論】"琴室蓄水"之說。然今人置於琴底,與古人懸瓮室中不同。按【琴操】載"琴畏直濕",建議改用水盤置於琴案之下,距琴足三尺為度,此即【長物志】所謂"濕氣上蒸而不犯"之理。

三、掛琴方位新證
休君言掛牆之法甚善,然未及陰陽之辨。據清初【五知齋琴譜】記載,琴首宜向東南,取"木火相生"之意。今考故宮藏琴陳設,多依此制。若牆面不足,可效【遵生八箋】"琴床"之制,以桐木支架承之,較平放更合古制。

四、新琴靜置本義
新琴"醒琴"之期,非獨為適應溫濕。考【太古遺音】載:"琴成,當懸於靜室,令其自定。"此乃使漆灰完成最後固化。北方琴友可於未拆封時,置於離地三尺之櫃,滿七日再啟,暗合"七日來復"之理。

五、松弦古法今用
松弦不可驟弛,當依【琴書大全】"漸次而松"之法:先退五徽,隔日再退七徽,終至完全鬆弛。如此可免岳山承力突變而傷琴體。

結語:
護琴之道,當循"以人養琴"而非"以器役人"。昔年查阜西先生攜琴北上,僅以青布囊裹之,而琴音愈清。可見琴之養護,重在知琴性、順物理。上述諸法,願與諸君共參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