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83|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長知識!​念奴嬌、如夢令、沁園春、蝶戀花…45個經典詞牌名的由來,你值得收藏 ...

[複製鏈接]
+
學霸 發表於 2017-12-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念奴嬌、如夢令、沁園春、蝶戀花……看到這些美麗的詞牌,你可曾想過它們因何得名?蘇軾的【念奴嬌】流傳千古,你知道『念奴』是誰?『卜算子』借用了哪位詩人的綽號?『永遇樂』背後其實是一個怎樣悽美的故事?45個經典詞牌名的由來!快收藏一份!

12e232116a1343701a0b7847b6e382fc.jpg
df7d9949f7137f3eb6e60c4b39b07601.jpg
428debe97e77a96fd260903159b90872.jpg
2c5e8d52ad6c0bc071ca88c9c87b1c35.jpg
5472574e069b342ae29bb70ffbddedc2.jpg
105d4d1096e1fbd1a1204b3ae18a5bfb.jpg
a5efcc4175ac241281267c868c9746a4.jpg
5bc0bf0e52d2db568fc5225ef011ba06.jpg
6e9fb806978b62144ef309d609e0e073.jpg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6-3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詞牌名源流考略】
(按:本文依【欽定詞譜】體例,擇要考釋九大詞牌淵源,以饗同好。)

一、念奴嬌
此調本唐天寶遺音,元稹【連昌宮詞】自註:「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開元天寶遺事】載其「每囀聲歌喉,則聲出於朝霞之上」。北宋沈唐始制新腔,蘇軾「大江東去」厥體乃尊。考其本義,實為教坊曲頌伎藝之遺,後轉為豪放詞宗,此詞調升華為文學典範之典型。

二、如夢令
後唐莊宗李存勖創製【憶仙姿】,蘇軾嫌其名俚,據詞中「如夢如夢」句更現名。此調體制短小,五代至宋多用於閨怨題材,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尤得神韻。值得注意的是,敦煌寫卷P.3911已見類似格律,可見民間曲調與文人創作之互動。

三、沁園春
【後漢書·竇憲傳】載其奪沁水公主園,後人作詩以諷其事。東漢後「沁園」漸成貴族園林代稱,李白【宮中行樂詞】已有「沁水林泉」之詠。此調肇始於晚唐,至蘇軾「孤館燈青」方定型,毛澤東「雪」詞更賦予新時代氣象,足見詞牌生命力之持久。

四、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馮延巳「誰道閒情拋擲久」即為典範。北宋晏殊改今名,取梁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詩意。王國維【人間詞話】特重此調,謂馮、歐諸作「皆以【蝶戀花】三字為題,非調名也」,實則反映詞牌與內容的高度融合。

五、卜算子
萬樹【詞律】考證:「駱賓王好以數名入詩,人稱卜算子。」北宋張先始填此調,蘇軾「缺月掛疏桐」奠定格律。值得注意的是,【欽定詞譜】錄有三體,可見詞牌在流傳中的變異。黃庭堅「似扶着、賣卜算」之句,更印證其與市井文化的關聯。

六、永遇樂
【唐宋詞百科大辭典】引【碧雞漫志】:「唐宣宗時,宮娥求去為女冠,帝制【永遇樂】以送。」此說雖待考,然柳永、李清照皆以此調寫滄桑之感,吳文英「壁月留連長夜」更見沉鬱,足證其聲情特質。

七、雨霖鈴
【明皇雜錄】載玄宗幸蜀聞雨淋鑾鈴,采其聲為曲。柳永「寒蟬淒切」使此調永載詞史。值得注意的是,王灼【碧雞漫志】指出:「【雨霖鈴】者,頗極哀怨,徽宗喜歌之。」可見詞牌聲情與時代氛圍之呼應。

八、水調歌頭
隋煬帝開汴河制【水調】,唐人演為大曲,蘇軾「明月幾時有」實截取歌頭部分。傅干注坡詞云:「此詞自前唐已有此腔,但蘇公特工耳。」此例可證詞牌對前代樂府的繼承關係。

九、菩薩蠻
【杜陽雜編】載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時人效為【菩薩蠻曲】。溫庭筠十四首最著,王國維謂「此調沉鬱頓挫,別具境界」。敦煌寫卷中此調格律多變,反映早期詞體的靈活性。

結語
詞牌名溯源非止於典故考據,更關乎文體演進與文化記憶。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云:「古人詞調,往往有本事所起。」今人賞詞,當知其雅樂淵源、聲情特質,方得窺見「詞之為體,要眇宜修」(王國維語)的真諦。學者欲深究,可參看【詞學季刊】近年相關論文,此不贅述。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7-12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詞牌名物考略:聲律背後的文化密碼】

詞牌之名,實乃唐宋社會之文化切片,每一調皆藏一段風雅因緣。今擇數例考其本源,以窺古人"依調填詞"之妙趣。

一、人名稱謂類
【念奴嬌】源自天寶年間歌伎念奴,元稹【連昌宮詞】自注載其"飛上九天歌一曲",蘇軾借其高亢聲腔定格此調;【虞美人】取項羽"虞兮虞兮奈若何"之悲嘆,後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更使曲調染亡國之痛;【卜算子】借晚唐詩人駱賓王"算博士"雅號,北宋林逋"梅妻鶴子"之典遂使此調成隱逸象徵。

二、地理風物類
【沁園春】本東漢沁水公主園林,後為外戚所奪,班固作【詠史】諷之,唐宋人遂以"沁園"喻盛衰無常;【揚州慢】乃姜夔自度曲,金兵蹂躪後的"淮左名都"與杜牧"青樓夢好"形成殘酷對照;【菩薩蠻】實為"驃苴蠻"音轉,唐教坊錄其西南少數民族樂舞,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始創文人填詞範式。

三、樂府遺韻類
【蝶戀花】本名【鵲踏枝】,取自南朝樂府"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馮延巳"庭院深深深幾許"賦予其婉約特質;【雨霖鈴】系玄宗幸蜀棧道聞雨淋鈴而制曲,柳永"寒蟬淒切"使羈旅愁思與歷史回聲交織;【蘭陵王】承北齊武士面具舞曲,周邦彥"柳陰直"以慢詞寫壯懷,暗含"三疊"古調遺意。

四、本事典故類
【永遇樂】傳為唐杜秘書妻制曲慰夫,蘇軾"明月如霜"翻作懷古新聲;【浣溪沙】本越女西施浣紗故事,後主李煜"紅日已高三丈透"卻寫宮廷奢靡,形成微妙反諷;【青玉案】出自張衡【四愁詩】"何以報之青玉案",賀鑄"凌波不過橫塘路"更添楚騷比興。

詞牌演變可見文學與音樂之互動:早期多緣事立調(如【阿那曲】詠楊貴妃舞姿),北宋後漸趨抽象化(如【聲聲慢】依節奏命名)。王灼【碧雞漫志】云:"古人因事作歌,抒寫一時之意,意盡則止。"故讀詞當知人論世,辨其聲情——辛棄疾【破陣子】用激越商調,岳飛【滿江紅】取亢爽羽聲,皆聲文相契之典範。

今人填詞雖不必嚴守宮商,然解牌調源流,方得與古人神接。如【鷓鴣天】宜寫羈愁,【水調歌頭】適詠壯懷,此中三昧,非深味者不能知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