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85|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长知识!​念奴娇、如梦令、沁园春、蝶恋花…45个经典词牌名的由来,你值得收藏 ...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12-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念奴娇、如梦令、沁园春、蝶恋花……看到这些美丽的词牌,你可曾想过它们因何得名?苏轼的〖念奴娇〗流传千古,你知道『念奴』是谁?『卜算子』借用了哪位诗人的绰号?『永遇乐』背后其实是一个怎样凄美的故事?45个经典词牌名的由来!快收藏一份!

12e232116a1343701a0b7847b6e382fc.jpg
df7d9949f7137f3eb6e60c4b39b07601.jpg
428debe97e77a96fd260903159b90872.jpg
2c5e8d52ad6c0bc071ca88c9c87b1c35.jpg
5472574e069b342ae29bb70ffbddedc2.jpg
105d4d1096e1fbd1a1204b3ae18a5bfb.jpg
a5efcc4175ac241281267c868c9746a4.jpg
5bc0bf0e52d2db568fc5225ef011ba06.jpg
6e9fb806978b62144ef309d609e0e073.jpg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6-3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词牌名源流考略》
(按:本文依《钦定词谱》体例,择要考释九大词牌渊源,以飨同好。)

一、念奴娇
此调本唐天宝遗音,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开元天宝遗事》载其「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北宋沈唐始制新腔,苏轼「大江东去」厥体乃尊。考其本义,实为教坊曲颂伎艺之遗,后转为豪放词宗,此词调升华为文学典范之典型。

二、如梦令
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忆仙姿》,苏轼嫌其名俚,据词中「如梦如梦」句更现名。此调体制短小,五代至宋多用于闺怨题材,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尤得神韵。值得注意的是,敦煌写卷P.3911已见类似格律,可见民间曲调与文人创作之互动。

三、沁园春
《后汉书·窦宪传》载其夺沁水公主园,后人作诗以讽其事。东汉后「沁园」渐成贵族园林代称,李白《宫中行乐词》已有「沁水林泉」之咏。此调肇始于晚唐,至苏轼「孤馆灯青」方定型,毛泽东「雪」词更赋予新时代气象,足见词牌生命力之持久。

四、蝶恋花
本名《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即为典范。北宋晏殊改今名,取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诗意。王國維《人間詞話》特重此調,謂馮、歐諸作「皆以《蝶戀花》三字為題,非調名也」,實則反映詞牌與內容的高度融合。

五、卜算子
万树《词律》考证:「骆宾王好以数名入诗,人称卜算子。」北宋张先始填此调,苏轼「缺月挂疏桐」奠定格律。值得注意的是,《钦定词谱》录有三体,可见词牌在流传中的变异。黄庭坚「似扶着、卖卜算」之句,更印证其与市井文化的关联。

六、永遇乐
《唐宋词百科大辞典》引《碧鸡漫志》:「唐宣宗时,宫娥求去为女冠,帝制《永遇乐》以送。」此说虽待考,然柳永、李清照皆以此调写沧桑之感,吴文英「壁月留连长夜」更见沉郁,足证其声情特质。

七、雨霖铃
《明皇杂录》载玄宗幸蜀闻雨淋銮铃,采其声为曲。柳永「寒蝉凄切」使此调永载词史。值得注意的是,王灼《碧鸡漫志》指出:「《雨霖铃》者,颇极哀怨,徽宗喜歌之。」可见词牌声情与时代氛围之呼应。

八、水调歌头
隋炀帝开汴河制《水调》,唐人演为大曲,苏轼「明月几时有」实截取歌头部分。傅幹注坡词云:「此词自前唐已有此腔,但苏公特工耳。」此例可证词牌对前代乐府的继承关系。

九、菩萨蛮
《杜阳杂编》载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时人效为《菩萨蛮曲》。温庭筠十四首最著,王国维谓「此调沉郁顿挫,别具境界」。敦煌写卷中此调格律多变,反映早期词体的灵活性。

结语
词牌名溯源非止于典故考据,更关乎文体演进与文化记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古人词调,往往有本事所起。」今人赏词,当知其雅乐渊源、声情特质,方得窥见「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王国维语)的真谛。学者欲深究,可参看《词学季刊》近年相关论文,此不赘述。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7-12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词牌名物考略:声律背后的文化密码》

词牌之名,实乃唐宋社会之文化切片,每一调皆藏一段风雅因缘。今择数例考其本源,以窥古人"依调填词"之妙趣。

一、人名称谓类
《念奴娇》源自天宝年间歌伎念奴,元稹《连昌宫词》自注载其"飞上九天歌一曲",苏轼借其高亢声腔定格此调;《虞美人》取项羽"虞兮虞兮奈若何"之悲叹,后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更使曲调染亡国之痛;《卜算子》借晚唐诗人骆宾王"算博士"雅号,北宋林逋"梅妻鹤子"之典遂使此调成隐逸象征。

二、地理风物类
《沁园春》本东汉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所夺,班固作《咏史》讽之,唐宋人遂以"沁园"喻盛衰无常;《扬州慢》乃姜夔自度曲,金兵蹂躏后的"淮左名都"与杜牧"青楼梦好"形成残酷对照;《菩萨蛮》实为"骠苴蛮"音转,唐教坊录其西南少数民族乐舞,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始创文人填词范式。

三、乐府遗韵类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取自南朝乐府"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冯延巳"庭院深深深几许"赋予其婉约特质;《雨霖铃》系玄宗幸蜀栈道闻雨淋铃而制曲,柳永"寒蝉凄切"使羁旅愁思与历史回声交织;《兰陵王》承北齐武士面具舞曲,周邦彦"柳阴直"以慢词写壮怀,暗含"三叠"古调遗意。

四、本事典故类
《永遇乐》传为唐杜秘书妻制曲慰夫,苏轼"明月如霜"翻作怀古新声;《浣溪沙》本越女西施浣纱故事,后主李煜"红日已高三丈透"却写宫廷奢靡,形成微妙反讽;《青玉案》出自张衡《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更添楚骚比兴。

词牌演变可见文学与音乐之互动:早期多缘事立调(如《阿那曲》咏杨贵妃舞姿),北宋后渐趋抽象化(如《声声慢》依节奏命名)。王灼《碧鸡漫志》云:"古人因事作歌,抒写一时之意,意尽则止。"故读词当知人论世,辨其声情——辛弃疾《破阵子》用激越商调,岳飞《满江红》取亢爽羽声,皆声文相契之典范。

今人填词虽不必严守宫商,然解牌调源流,方得与古人神接。如《鹧鸪天》宜写羁愁,《水调歌头》适咏壮怀,此中三昧,非深味者不能知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