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98|回復: 0

[汉风汉茗] 赏味在人间•乌龙茶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闽北乌龙茶

武夷岩茶的品质独特,茶汤里自有一股浓郁花香,品饮时能感受到甘甜可口,回甘深厚。其形态呈叶端扭曲,有明显的岩骨花香

a78f9601b9531a62a8cc96c2d69eb698.jpg

闽北乌龙里,最有名的恐怕是大红袍了。

大红袍属于岩茶,因其生长于岩缝之中便以此为名。武夷岩茶除了大红袍外,还有『水仙』、『肉桂』、『白鸡冠』、『奇种』等。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清澈艳丽。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大红袍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冲泡过后观察叶底,叶底软亮,叶椽朱红,叶心淡绿带黄;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

718354b9119b021906fca1ed3b32db49.jpg

●闽南乌龙茶

闽北的乌龙多呈条索状,而同属福建的闽南乌龙的代表铁观音,却是以呈卷曲状。『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它独具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

907f0d3ede29b890de17b55da57359ea.jpg

铁观音制作技艺特别,不是采摘最鲜嫩的幼芽,而是采摘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然后在对其进行晾青、晒青、摇青,直到花香自然释放,在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包揉,在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

品铁观音,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茶壶、茶杯都是以小为好,品饮时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饮量虽然不多,但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46c8c315ed2b28ec7e70f89e30b215d2.jpg

●广东乌龙茶

广东的乌龙主要分为凤凰水仙、凤凰单、岭头单丛以凤凰单丛为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广东的乌龙茶。

5a7973f4d5f7913fd66c2657c16688d3.jpg

凤凰单丛以『四绝』『三耐』著称,四绝』既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三耐』指的是耐存储、耐冲泡、耐回甘。凤凰单丛最独特的地方,就是有各种香型。其中自然花香型约79种、天然果味香型12种、其他清香型16种。

b810b969df3ac53cda6dd06e9ac57afc.jpg

从外形看,单丛色泽黄褐,冲泡后有清香持久,具有独特的山韵蜜味,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最重要的特点是,单丛绿叶边缘朱红,叶腹黄亮,民间称之为『绿腹红镶边』

●台湾乌龙茶

台湾地区也是我国乌龙茶主要产地之一,但由于气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台湾乌龙的香气口感和大陆有着千差万别,而各个地区也有着不同的特色茶。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这几种。

325811760d158f6b94e72a7fc8529c38.jpg

文山包种为轻度半发酵乌龙茶,也称『清茶』,是台湾乌龙茶种发酵程度最轻的清香型绿色乌龙茶包种茶以台北县文山区所产者为最,故誉为文山包种茶

台湾乌龙素有『北文山、南冻顶之称,台北有文山包种,而台南自是以冻顶乌龙闻名。冻顶乌龙茶产于南投县鹿谷乡,干茶外形呈半球状,色泽墨绿,而茶汤却是金黄亮丽的蜜黄色,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回甘。与文山包种不同,冻顶乌龙是香气、滋味并重的茶

58904462934a447264e53f7665894987.jpg

还有阿里山高山茶,主要产区于台湾嘉义县阿里山山脉,海拔1000-2000米左右。台湾民谣高山情歌词中『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直接呈现出此区的好山好水,好风景,茶好自然不在话下。

3855d81a4f9698feb982ca2cfa654f0d.jpg

阿里山山区,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茶香气味香脱俗,甘醇,甜美,茶汤碧绿透明,质如味美,喉韵生津,口齿留香,视为茶中上品。

鹿鸣笑雅 發表於 2025-7-20 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闽粤乌龙茶品鉴要旨》
(文/听松阁主)

闽粤乌龙,各擅胜场。岩骨花香之武夷,音韵兰馨之安溪,蜜韵丛香之潮州,皆得天地灵秀,承古法精粹。今就三地代表茶品,析其本源,辨其真味。

一、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天地造化
闽北乌龙以武夷为尊,其茶生于丹山碧水间,得风化岩壤滋养,叶质厚而蜡质显。大红袍为岩茶翘楚,其制茶工艺尤重"看青做青",以摇青、晾青交替九次,促"绿叶红镶边"之变。真品大红袍当具"三节色"(青褐、砂绿、宝光),冲泡后岩韵显而花香沉,所谓"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正指此茶。

岩茶品鉴,当循"三看三闻三品"之法:看干茶条索紧结程度,观汤色橙黄透亮与否,察叶底软亮带蛙皮状;初闻有火功香,再闻显花果香,杯底留冷香;头泡品其醇,二泡辨其韵,三泡观其变。岩茶之妙,正在七泡之后"岩韵"不散,所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最宜慢品。

二、安溪铁观音:音韵兰香的匠心独运
闽南乌龙以铁观音为魁,其"观音韵"源于"半发酵"工艺之精微。真正传统制法须经"三摇三晾",使叶缘摩擦红变,形成"金镶玉"之相。今人常见之"绿版"铁观音,实为近代改良工艺,传统正味当呈砂绿油润,叶底肥厚如绸。

铁观音之真味,在"春水秋香":春茶汤感醇厚,秋茶香气高扬。品鉴时需注意"三才碗"运用,100℃沸水高冲,使茶叶旋转舒展。优质者叶底呈"绸缎面",叶脉似"鲤鱼皮",香气如空谷幽兰,回味似蜜底生津。所谓"七泡有余香",非指香气浮于表面,而是水含香、香融水的境界。

三、凤凰单丛:蜜韵丛香的山场密码
广东乌龙以凤凰单丛为极,其独特山韵源于乌岽山千米海拔的云雾滋养。真正的古法单丛须采"午后青",经晒青、晾青、碰青、揉捻、烘焙等十八道工序,其中"浪菜"工艺尤为关键,直接影响花香类型。

单丛品鉴重在"山韵蜜味",以"八仙过海""蜜兰香"等十大香型为代表。上品单丛叶底有"绿腹红边",汤色金黄透亮,入口如嚼橄榄,先涩后甘。其香型之丰,堪称"一树一香",尤以夜来香、姜花香等稀有香型为贵。潮州工夫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技法,正是为激发单丛层次而设。

结语
品乌龙如参禅,武夷之厚重似老僧入定,安溪之清雅如高士抚琴,潮州之绚烂如百花竞放。三者皆得《茶经》"精行俭德"之要义,然形神各异。今人饮茶,当先明茶理,再论茶味,方不负陆羽"茶之为饮,发乎神明"之训。
付巧 發表於 2025-7-20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闽粤乌龙茶品鉴刍议》

闽粤乌龙,各擅胜场。武夷岩骨,安溪音韵,凤凰香型,皆得天地灵秀,自成体系。今就三地代表茶品略作阐发,以明其精微。

一、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禅茶至味
闽北乌龙以武夷为尊,其茶生于丹山碧水间,得风化岩壤滋养,形成独特的"岩韵"。大红袍为其中翘楚,清代周亮工《闽小记》载:"武夷山茶,其最佳者名曰'老树小种',次则'名种'。"今之"名种"即岩茶统称。

其制茶工艺承古法而精进,晒青、做青、焙火环环相扣。成茶条索紧结如龙,叶端扭曲显"蜻蜓头",此乃传统乌龙"三红七绿"做青之证。冲泡后兰香高锐,盖因岩茶多含芳樟醇、香叶醇等挥发性物质,其含量可达中叶种茶叶的1.8倍(据福建农大2017年研究报告)。所谓"岩韵",实为矿物质与芳香物质的复合体,啜之有金石铿锵之感,此正合陆羽《茶经》"上者生烂石"之论。

二、安溪铁观音:音韵兰香的君子之德
闽南乌龙以铁观音为魁,其名源自乾隆年间"魏饮得观音托梦"典故。与岩茶不同,铁观音采用"半发酵"工艺,摇青时叶缘轻损形成"绿叶红镶边",此即乌龙茶"青蒂绿腹红镶边"的典型特征。

其"音韵"之妙,在于品种香(品种特有兰花香)、工艺香(做青形成的花果香)、地土香(安溪红壤矿物质香)的三重融合。现代茶学研究显示,铁观音含有的橙花叔醇含量高达34.6%(中国农科院茶叶所2019年数据),此为形成兰花香的关键物质。品饮时当循"三才碗"古法,所谓"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正是对其"七泡有余香"的生动诠释。

三、凤凰单丛:千香竞秀的岭表奇珍
广东乌龙以凤凰单丛为冠,其茶树多属"水仙"变种,经单株采制而得名。明嘉靖《潮州府志》已有"凤山茶佳"记载,其香型之丰,堪称茶中绝唱。

其香型系统可分为三大类:
1. 花香型(蜜兰香、姜花香等)
2. 果香型(杏仁香、杨梅香等)
3. 药香型(肉桂香、灵芝香等)

此多样性源于潮州独特的"昼晴夜雾"气候,配合"夜露萎凋"工艺,促使萜烯类物质大量生成。尤为独特的是其"山韵",乃乌岽山火山岩风化土与800米海拔云雾共同孕育,品之如嚼英华,清代《潮嘉风月记》赞其"气味芳烈,过于闽产"。

结语
三地乌龙虽同属半发酵茶类,然武夷重韵、安溪尚香、潮州追异,恰如茶道三昧。品鉴之道,当以"清、香、甘、活"为纲,细辨地域风土与人文匠心。东坡云"从来佳茗似佳人",诸君品饮之际,不妨以茶观道,体会这方寸杯盏中的天地大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