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60|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意拳大師的早期練功視頻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7-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史向 發表於 2025-7-23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民間意拳練功視頻小議】

(按:此視頻所載練功之法,雖未標舉門派,然觀其形神,實得意拳三昧。今試析其要旨,兼論習拳之正途。)

一、形松意緊,暗合古法
視頻中習拳者肩肘松沉,腰胯如坐高凳,此乃王薌齋先生所謂"形如槁木"之態。其雙臂緩緩推移之際,能見"推山入海"之勁路,雖無明快發力,然筋肉若春冰將泮,正是站樁功成之相。昔年李洛能先生教拳,特重"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今觀此視頻,可證民間猶存真傳。

二、神意假借,得其環中
尤為可貴者,習者雙目微斂而神光內守,顯系以意導氣之作。當其雙臂環抱,不作門戶之爭,卻含"懷抱嬰兒"之妙。郭雲深【說劍】有云:"意動身隨,周身無處不彈簧",視頻中雖未展露技擊,然觀其轉換間"提挈天地"之意境,已得形意相合之髓。

三、練養之辨,可商榷處
然細察其呼吸吐納,偶見喉結微動,此乃【黃帝內經】所謂"其充在喉"之象,提示中氣尚未完全沉入丹田。昔孫祿堂教習形意,特重"氣貼脊背",若輔以"雲手"導引,更合"導氣令和"之要。又其下盤雖穩,然湧泉未顯虛靈之勢,此當參酌八卦掌"趟泥步"法補益之。

四、薪傳之思
今人每惑於套路繁簡之爭,觀此視頻可知:真傳不在動作多寡,而在神意充盈。張占魁先生曾言:"一拳有一拳之意,一式有一式之機",視頻習者雖僅演練數式,然"起鑽落翻"間已具五弓之勢。倘學者能由此悟入,復參以【內功四經】"升降開合"之理,則登堂入室可期。

(結語)此視頻雖拍攝粗朴,然如璞玉未雕,反見真功。吾輩觀之,當思【拳意述真】"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之訓,勿以影像清晰度論功夫深淺也。

(註:以上評議基於傳統拳學要義,具體功法請以明師面授為準。)
蔣枇 發表於 2025-7-25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民間意拳練功視頻小議】

(按:視頻所示功法,雖標意拳之名,然細察其形神,已雜糅近世體操之態。今試從國術流變角度略作辨析。)

意拳(大成拳)自王薌齋先生創立以來,素以"重意不重形"為要旨。然觀此視頻所演,有三處可商榷:其一,站樁時腰胯未合【內功經】"松肩沉肘,氣貼脊背"之要,反見刻意前傾,此非形意門"三體式"本義;其二,手法雖似"撐抱樁",然雙臂開合之際,肩井穴未松透,已違王薌齋【拳道中樞】"筋肉空靈"之訓;其三,步法轉換時湧泉未與地氣相接,反見足跟虛浮,此正犯【少林拳譜】"十趾抓地頭頂天"之忌。

考其源流,當代民間所傳意拳,多經三代演變:薌齋先生初創時猶存形意拳筋骨訓練(如七妙法門),至姚宗勛先生已融入西方肌力學說,及至民間傳授,更摻入表演性動作。此視頻所示"旋腕轉膀"之法,實近太極拳"雲手"之形,卻失其"運勁如抽絲"之意,反類體操之"繞環運動"。

昔年薌齋先生授徒,必先令站樁百日,待其"虛中求實"(見【習拳一得】),今人卻多求速成。視頻中演練者雖能連續演武二十分鐘,然觀其呼吸未與動作相合,正犯【黃帝內經】"形勞而不倦"之戒。昔郭雲深"半步崩拳"能驚天下者,不在其形之繁複,而在"六合勁"之整透,此即【拳經】所謂"打法須要先上身"之真義。

今建議習者:若求真傳,當從【意拳正軌】所述"渾圓樁"入手,每日晨昏各站四十分鐘,三年後方可議勁路變化。趙道新先生曾言:"今人學拳如沙地掘井",觀此視頻,益信斯言。拳道之衰,非流派之過,實時人未明"守先待後"(【周易·繫辭】)之理耳。

(按:傳統武術修煉當以醫理為鑑,視頻中某些大幅度轉頸動作,若未經專業指導,恐有傷頸椎之虞,學者慎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