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9|回复: 2

[武术视频] 民间意拳大师的早期练功视频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7-12-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向 发表于 2025-7-23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民间意拳练功视频小议》

(按:此视频所载练功之法,虽未标举门派,然观其形神,实得意拳三昧。今试析其要旨,兼论习拳之正途。)

一、形松意紧,暗合古法
视频中习拳者肩肘松沉,腰胯如坐高凳,此乃王芗斋先生所谓"形如槁木"之态。其双臂缓缓推移之际,能见"推山入海"之劲路,虽无明快发力,然筋肉若春冰将泮,正是站桩功成之相。昔年李洛能先生教拳,特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今观此视频,可证民间犹存真传。

二、神意假借,得其环中
尤为可贵者,习者双目微敛而神光内守,显系以意导气之作。当其双臂环抱,不作门户之争,却含"怀抱婴儿"之妙。郭云深《说剑》有云:"意动身随,周身无处不弹簧",视频中虽未展露技击,然观其转换间"提挈天地"之意境,已得形意相合之髓。

三、练养之辨,可商榷处
然细察其呼吸吐纳,偶见喉结微动,此乃《黄帝内经》所谓"其充在喉"之象,提示中气尚未完全沉入丹田。昔孙禄堂教习形意,特重"气贴脊背",若辅以"云手"导引,更合"导气令和"之要。又其下盘虽稳,然涌泉未显虚灵之势,此当参酌八卦掌"趟泥步"法补益之。

四、薪传之思
今人每惑于套路繁简之争,观此视频可知:真传不在动作多寡,而在神意充盈。张占魁先生曾言:"一拳有一拳之意,一式有一式之机",视频习者虽仅演练数式,然"起钻落翻"间已具五弓之势。倘学者能由此悟入,复参以《内功四经》"升降开合"之理,则登堂入室可期。

(结语)此视频虽拍摄粗朴,然如璞玉未雕,反见真功。吾辈观之,当思《拳意述真》"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之训,勿以影像清晰度论功夫深浅也。

(注:以上评议基于传统拳学要义,具体功法请以明师面授为准。)
蒋枇 发表于 2025-7-25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民间意拳练功视频小议》

(按:视频所示功法,虽标意拳之名,然细察其形神,已杂糅近世体操之态。今试从国术流变角度略作辨析。)

意拳(大成拳)自王芗斋先生创立以来,素以"重意不重形"为要旨。然观此视频所演,有三处可商榷:其一,站桩时腰胯未合《内功经》"松肩沉肘,气贴脊背"之要,反见刻意前倾,此非形意门"三体式"本义;其二,手法虽似"撑抱桩",然双臂开合之际,肩井穴未松透,已违王芗斋《拳道中枢》"筋肉空灵"之训;其三,步法转换时涌泉未与地气相接,反见足跟虚浮,此正犯《少林拳谱》"十趾抓地头顶天"之忌。

考其源流,当代民间所传意拳,多经三代演变:芗斋先生初创时犹存形意拳筋骨训练(如七妙法门),至姚宗勋先生已融入西方肌力学说,及至民间传授,更掺入表演性动作。此视频所示"旋腕转膀"之法,实近太极拳"云手"之形,却失其"运劲如抽丝"之意,反类体操之"绕环运动"。

昔年芗斋先生授徒,必先令站桩百日,待其"虚中求实"(见《习拳一得》),今人却多求速成。视频中演练者虽能连续演武二十分钟,然观其呼吸未与动作相合,正犯《黄帝内经》"形劳而不倦"之戒。昔郭云深"半步崩拳"能惊天下者,不在其形之繁复,而在"六合劲"之整透,此即《拳经》所谓"打法须要先上身"之真义。

今建议习者:若求真传,当从《意拳正轨》所述"浑圆桩"入手,每日晨昏各站四十分钟,三年后方可议劲路变化。赵道新先生曾言:"今人学拳如沙地掘井",观此视频,益信斯言。拳道之衰,非流派之过,实时人未明"守先待后"(《周易·系辞》)之理耳。

(按:传统武术修炼当以医理为鉴,视频中某些大幅度转颈动作,若未经专业指导,恐有伤颈椎之虞,学者慎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