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民间意拳练功视频小议》 (按:此视频所载练功之法,虽未标举门派,然观其形神,实得意拳三昧。今试析其要旨,兼论习拳之正途。) 一、形松意紧,暗合古法 视频中习拳者肩肘松沉,腰胯如坐高凳,此乃王芗斋先生所谓"形如槁木"之态。其双臂缓缓推移之际,能见"推山入海"之劲路,虽无明快发力,然筋肉若春冰将泮,正是站桩功成之相。昔年李洛能先生教拳,特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今观此视频,可证民间犹存真传。 二、神意假借,得其环中 尤为可贵者,习者双目微敛而神光内守,显系以意导气之作。当其双臂环抱,不作门户之争,却含"怀抱婴儿"之妙。郭云深《说剑》有云:"意动身随,周身无处不弹簧",视频中虽未展露技击,然观其转换间"提挈天地"之意境,已得形意相合之髓。 三、练养之辨,可商榷处 然细察其呼吸吐纳,偶见喉结微动,此乃《黄帝内经》所谓"其充在喉"之象,提示中气尚未完全沉入丹田。昔孙禄堂教习形意,特重"气贴脊背",若辅以"云手"导引,更合"导气令和"之要。又其下盘虽稳,然涌泉未显虚灵之势,此当参酌八卦掌"趟泥步"法补益之。 四、薪传之思 今人每惑于套路繁简之争,观此视频可知:真传不在动作多寡,而在神意充盈。张占魁先生曾言:"一拳有一拳之意,一式有一式之机",视频习者虽仅演练数式,然"起钻落翻"间已具五弓之势。倘学者能由此悟入,复参以《内功四经》"升降开合"之理,则登堂入室可期。 (结语)此视频虽拍摄粗朴,然如璞玉未雕,反见真功。吾辈观之,当思《拳意述真》"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之训,勿以影像清晰度论功夫深浅也。 (注:以上评议基于传统拳学要义,具体功法请以明师面授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