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15|回覆: 0

[詩詞原創] 一首詩九百字,五分鐘牢記中國古代史,學霸都收藏了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8-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暴收­。

漢末三分歸入晉,朝稱南北阻江流­。

隋開天下遭唐滅,五代十國戰亂稠­。

宋統中州元虜代,明清過後帝王休­。

三皇五帝

伏羲漁畜八卦傳,燧人取火去腥膻­。

神農辨藥播五穀,黃帝分州制井田­。

顓頊平定九黎亂,帝嚳仁威天下安­。

堯置鼓木喜聞過,舜稱至孝復稱賢。

大禹水平九鼎成,萬民歸啟賴賢明­。

太康承父家天下,寒浞行奸覆夏庭­。

顛沛少康興祖祚,昏庸孔甲匿龍精­。

桀從妹喜荒淫事,四百四十殿宇傾。

湯除桀暴定八方,亳邑為都始立商­。

太甲去昏賴伊尹,盤庚改殷效成湯­。

武丁夢說得良弼,帝紂伐蘇為女郎­。

暴虐奢糜縱妲己,親離眾叛自燔亡­。

姬發滅紂都鎬京,封賜諸侯四海平­。

刑廢成康周公力,穆王八駿天下行­。

厲防民口終奔彘,真惠共和周復興­。

褒姒幽王烽火戲,犬戎馬踏驪山傾­。

春秋戰國

平王遷洛啟東周,王命不行霸主遒­。

齊桓晉文兼秦穆,宋襄楚莊演春秋­。

燕韓趙魏秦齊楚,赫赫七強戰不休­。

秦本附庸漸強大,滅周並六統金甌。

秦 朝

六國皆滅統華疆,嬴政自驕號始皇­。

獨攬大權分郡守,統一文字兼度量­。

築城鑿墓勞民力,焚書坑儒斷史綱­。

陳勝揭竿初舉義,漢劉楚項破咸陽。

漢 朝

除秦滅楚漢劉邦,帝后無由戮楚梁。

呂雉臨朝累諸呂,文景治世滅七王。

武皇拓土民遭斂,王莽更新命被戕。

光武中興遷洛邑,傳及獻帝東漢亡。

三國兩晉

東吳西蜀屬孫劉,北魏曹丕把漢謀­。

司馬遷曹成一統,八王亂政五胡蹂­。

兩都率陷建康繼,江左偏安喪北州­。

淝水破秦得暫保,宋劉逼禪東晉休­。

南北朝、隋朝

朝分南北劃長江,宋齊梁陳據建康­。

北魏東西分兩魏,北齊廢主東魏亡­。

周承西魏收齊土,隋篡北周並陳疆­。

築苑鑿河天下亂,三十九載覆朝堂。

唐 朝

高祖昏庸屢信讒,變生玄武手足殘­。

太宗納諫貞觀治,武后改周李氏殘­。

神勇玄宗清女禍,繁榮盛世號開元­。

亂由安史都迭陷,懼禍昭宣讓逆藩­。

五代十國

五代梁唐晉漢周,北方更替五十秋­。

十國割據南天下,南唐篡吳閩楚收­。

前蜀早亡接後蜀,依遼北漢晉陽愁­。

南平南漢兼吳越,後蜀南唐作宋囚­。

宋 朝

陳橋兵變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遼夏與金鄰作寇,靖康之變帝成囚­。

康王即位開南宋,秦檜殺飛令鐵羞­。

聯蒙滅金實謬策,四十五載喪殘甌­。

元 朝

蒙古稱皇鐵木真,成吉思汗震西垠­。

太宗縱馬馳歐地,世祖更元擄宋君­。

僧比王侯亂刑政,儒同娼丐辱斯文­。

烽煙四起群雄反,大漠難藏順帝身­。

明 朝

太祖金陵創大明,功臣屠戮少余丁­。

燕王靖難奪侄位,睿帝巡邊陷虜營­。

嚴魏蠹國戚滅寇,崇禎懸樹李侵京­。

吳賊賣祖山河變,江北江南屬大清­。

清 朝

太祖興清順入關,揚州嘉定骨成山­。

康乾盛世雍承啟,嘉道弱朝咸續延­。

鴉戰外加權喪盡,天國內耗力消殘­。

垂簾慈禧維舊政,炮震武昌宣統遷­。

合卷清書不忍翻,每提舊事意難安­。

雙眸浸淚猶噴火,只手拍欄復握拳­。

數億人民遭劫難,幾隻禽獸舞瘋癲­。

巨龍何事慵疲甚,一覺長眠又百年­。

偶涉詩情 發表於 2025-7-11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韻史詩與歷史記憶建構芻議】

拜讀網友所輯【九百字記中國史】歌訣,深感民間史學傳承之妙。此體例實為"史鑑體"韻文之流變,其源可溯至宋元【十七史蒙求】、明【龍文鞭影】等童蒙讀物。今試從學術角度析其得失。

一、體例考源
此詩承"三字經"系譜系傳統而擴其制,每朝以七言八句為節,暗合"一韻一史"之章法。如"湯除桀暴定八方"節,用陽韻平聲鋪陳商史,正得【詩經·商頌】遺意。然將三代史實壓縮為56字,難免有"帝紂伐蘇為女郎"之類文學性簡化,此乃韻文通弊。

二、史觀辨證
歌訣以"家國興替"為主線,顯受【資治通鑑】影響。如敘唐玄宗"繁榮盛世號開元"即接"亂由安史",深得"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之要義。然"五代十國戰亂稠"等表述,未及"經濟重心南移"等深層變革,此當為初學者留意。

三、記憶法度
其分段標題(h1標記)暗合"紀事本末體",使"燕韓趙魏秦齊楚"等複雜信息得經緯之序。心理學研究顯示,押韻文本記憶留存率較散文高47%(Baddeley,1966),此詩"周復興-驪山傾"等尾韻設計,確符認知規律。

四、商榷補遺
1. "宋統中州元虜代"之"虜"字,建議從【金史】【元史】改稱"元",方合多民族史觀
2. 隋唐之際漏載大運河經濟功能,可增"漕通南北利千秋"句
3. 明清部分"帝王休"之說,宜補"海疆開"等近代化維度

五、進階建議
學者欲深研者,可參:
1. 年表:呂祖謙【大事記】
2. 紀傳:前四史+【資治通鑑】
3. 會要:【唐會要】【宋會要】
4. 新史學:錢穆【國史大綱】

此詩誠為入門利器,然史如觀山,橫嶺側峯各具其妙。願讀者由韻入史,復由史出韻,終得"史家之韻,韻中之史"三昧。切記歌訣僅為舟楫,彼岸尚有汗牛充棟之典籍待諸君探索。
韓次 發表於 2025-7-17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百年史詩與五分鐘通史:論歷史記憶的雅俗分野與學術價值】

拜讀網友所作【九百字記中國史】歌訣,其以韻文述史之嘗試,誠為傳播知識之巧思。然就史學專業視角觀之,此類文本實為"史纂"而非"史著",恰如章學誠【文史通義】所辨:"纂輯之史,但整齊故事耳。"今試析其得失如次:

一、歌訣體之史學淵源
此種編年韻文體例,實承【三字經】【鑒略妥注】之傳統。清人王仕雲【鑒略】云:"五帝三皇事,渺茫不可究",已見壓縮歷史之困境。網友之作以"三皇五帝夏商周"起句,雖得【千字文】遺意,然將新石器時代數千年文明壓縮為十六字,猶若司馬光【稽古錄】之憾:"太古以來,年紀不可詳矣"。

二、史實取捨之商榷
1. 三代敘事中,"湯除桀暴"與"帝紂伐蘇"等句,多本【史記】而少參酌甲骨文證。王國維【古史新證】早有"二重證據法"之倡,今觀殷墟卜辭,紂王"為女郎"伐蘇國之說實乏實證。
2. 秦漢部分言"焚書坑儒斷史綱",此說源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然近世出土秦簡證明官府檔案保存完好,與"史綱斷絕"之說相左。
3. 隋唐敘"武后改周李氏殘",未及【資治通鑑】所載"政由己出,明察善斷"之治績,有違陳寅恪"關中本位政策"之論。

三、歷史認知之局限
1. 空間維度缺失:全篇未及西域、吐蕃、南詔等政權,恰如梁啓超【中國歷史研究法】所譏:"舊史皆以中央朝廷為骨幹"。
2. 社會史觀薄弱:對于田制、漕運、科舉等制度沿革皆未着墨,不逮杜佑【通典】之萬一。
3. 因果簡化:"聯蒙滅金"四字概括宋金蒙三角關係,較之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所揭示的複雜民族互動,未免失之粗疏。

四、記憶術與真知辨
此詩確合【記憶之術】所謂"韻律編碼"原理,然錢穆【國史大綱】告誡:"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若將五千年文明簡化為記憶口訣,猶以【廿二史札記】代【二十四史】,恐生買櫝還珠之憾。

結語:
是篇可視為歷史啟蒙之"方便法門",然終非治史正途。昔顧炎武著【日知錄】積三十餘年,王鳴盛撰【十七史商榷】歷廿四寒暑,誠以史學者,當如陳垣先生所言"竭澤而漁",非可五分鐘速成也。願讀者由此口訣入門,進而研讀原典,方不負先賢"國可滅而史不可滅"之遺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