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86|回覆: 1

[醫藥臨床] 【名醫名方】·舒筋活絡湯

[複製連結]
+
無端 發表於 2017-2-18 1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張磊,男,1929年生,主任醫師,第二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964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現河南中醫藥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內經教研室主任,教務處副處長、處長等職,首屆全國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他長期致力於教學與臨床,治學嚴謹,博採眾長,深諳【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之奧旨,臨床治病多以經典理論為指導,善治各種內科疑難雜病。

組成:葛根30克,當歸15克,生地20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木瓜30克,雞血藤30克,薑黃10克,懷牛膝20克,甘草6克。

功能:養血舒筋,活血通絡。

主治:頸項強急,背痛腰痛,四肢關節痛,肢體麻木等陰血不足,經脈失養,脈絡不通所致頸椎病、腰椎病。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溫服。

方解:筋束骨而利機關,為肝所主。【素問·痿論】曰:『肝主身之筋膜。』【素問·五藏生成】曰:『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說明筋受肝氣之浸淫,氣血之濡養,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肝血不足,筋失血養,則關節不利,筋脈攣急,肢體麻木疼痛。故治法以補血養肝,舒筋柔筋,活血通絡為主。方中以當歸、生地、白芍、川芎,即四物湯,滋陰養血而柔肝為基礎,補肝之體,調肝之用;重用葛根,一則可宣通經氣,解經脈氣血之郁滯,二則生津液,以緩經脈之拘急;重用白芍、木瓜,與甘草合用酸甘化陰,柔肝舒筋;雞血藤行血補血,舒經活絡;薑黃、牛膝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薑黃偏於行肢臂而除痹痛,牛膝偏於行腰膝而除痹痛,使上下兼顧。如此肝血得養,筋脈以通而病證自除。

加減運用:若偏於上肢病變者,重用薑黃,加桑枝;偏於下肢病變者,可加威靈仙、川斷、杜仲等;若血虛有寒者,加細辛、桂枝、通草等;若血瘀明顯者加紅花、赤芍、鬱金等;若夾痰濕阻滯者,加萆薢、生薏仁、絲瓜絡等。

典型案例:楊某,男,56歲,以『手麻4年』為主訴,於2015年3月16日初診。症見:雙手指發麻,活動後稍減,腰痛,左腿冬季麻木,夏季緩解,納眠可,二便調,口中和,舌質淡,苔白膩,脈細無力。查頸椎MRI:頸3/4、5/6椎間盤輕度突出;胸腰段DR:胸腰椎骨質增生。證屬血虛寒凝,經脈阻滯。處方:葛根30克,當歸15克,生地20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木瓜30克,雞血藤30克,薑黃10克,細辛3克,桂枝10克,通草6克,鹿角霜30克,甘草6克,生薑3片,大棗3枚為引,10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5年3月30日):手指麻木減輕,腰痛不明顯,余無不適,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上方繼服10劑。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4-4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視角析張磊先生舒筋活絡湯之醫道精微】

張磊先生此方深契"肝主筋脈"之經旨,誠如【黃帝內經】所言"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其組方之妙,實得"四物湯"養血之本,又參"芍藥甘草湯"柔筋之變,更融葛根昇陽解肌之巧,可謂"守正創新"之典範。今試從三才之道析其奧義:

一、上應天時:陰陽調和之理
方中葛根用量獨重,暗合【傷寒論】"項背強几几,葛根湯主之"之訓。其性輕揚上行,如春氣之升發;配伍牛膝下行,似秋氣之沉降,一升一降,恰合【素問】"升降相因"之要。白芍與木瓜相伍,取"酸甘化陰"之法,正應【尚書】"木曰曲直"之性,使筋得柔潤而不攣急。

二、中合人事:君臣佐使之法
當歸、生地、白芍、川芎四物為君,直補肝血,猶治國之重農桑;葛根、木瓜為臣,舒筋活絡,類宰輔之調鼎鼐;薑黃、雞血藤為佐,活血通經,似百工之各司其職;甘草為使,調和諸藥,若使者之通四方。此等配伍,深得【周禮】"設官分職"之精義。

三、下法地理:因地制宜之變
觀其加減法:上肢重用薑黃加桑枝,取"木之枝"象;下肢增威靈仙、杜仲,應"根深蒂固"之理。寒加細辛、桂枝,仿"離照當空"之象;瘀添紅花、赤芍,行"疏浚河道"之功。此非【周易】"變通趨時"之妙用乎?

典型案例中患者"冬季麻木夏季緩",恰顯"陽氣虛餒"之機,先生加細辛、桂枝,正合【月令】"冬三月,此謂閉藏"之養陽之道。舌苔白膩而用通草,暗含"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之秘旨。

張公此方,非止治病,實乃以藥演道。其理法方藥,處處彰顯"致中和"的聖賢心法。昔孔子言"仁者樂山",張公用藥如山之穩重;老子云"柔弱勝剛強",其柔肝之法恰證此理。醫道至此,可謂"技進乎道"矣。

(全文798字,謹遵師訓,以國學精義闡發醫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