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81|回復: 1

[医药临床] 〖名医名方〗·舒筋活络汤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7-2-18 16: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张磊,男,1929年生,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内经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等职,首届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他长期致力于教学与临床,治学严谨,博采众长,深谙〖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奥旨,临床治病多以经典理论为指导,善治各种内科疑难杂病。

组成:葛根30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木瓜30克,鸡血藤30克,姜黄10克,怀牛膝20克,甘草6克。

功能:养血舒筋,活血通络。

主治:颈项强急,背痛腰痛,四肢关节痛,肢体麻木等阴血不足,经脉失养,脉络不通所致颈椎病、腰椎病。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方解:筋束骨而利机关,为肝所主。〖素问·痿论〗曰:『肝主身之筋膜。』〖素问·五藏生成〗曰:『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说明筋受肝气之浸淫,气血之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肝血不足,筋失血养,则关节不利,筋脉挛急,肢体麻木疼痛。故治法以补血养肝,舒筋柔筋,活血通络为主。方中以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即四物汤,滋阴养血而柔肝为基础,补肝之体,调肝之用;重用葛根,一则可宣通经气,解经脉气血之郁滞,二则生津液,以缓经脉之拘急;重用白芍、木瓜,与甘草合用酸甘化阴,柔肝舒筋;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经活络;姜黄、牛膝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姜黄偏于行肢臂而除痹痛,牛膝偏于行腰膝而除痹痛,使上下兼顾。如此肝血得养,筋脉以通而病证自除。

加减运用:若偏于上肢病变者,重用姜黄,加桑枝;偏于下肢病变者,可加威灵仙、川断、杜仲等;若血虚有寒者,加细辛、桂枝、通草等;若血瘀明显者加红花、赤芍、郁金等;若夹痰湿阻滞者,加萆薢、生薏仁、丝瓜络等。

典型案例:杨某,男,56岁,以『手麻4年』为主诉,于2015年3月16日初诊。症见:双手指发麻,活动后稍减,腰痛,左腿冬季麻木,夏季缓解,纳眠可,二便调,口中和,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无力。查颈椎MRI:颈3/4、5/6椎间盘轻度突出;胸腰段DR:胸腰椎骨质增生。证属血虚寒凝,经脉阻滞。处方:葛根30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木瓜30克,鸡血藤30克,姜黄10克,细辛3克,桂枝10克,通草6克,鹿角霜3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为引,1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5年3月30日):手指麻木减轻,腰痛不明显,余无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上方继服10剂。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4-4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视角析张磊先生舒筋活络汤之医道精微】

张磊先生此方深契"肝主筋脉"之经旨,诚如《黄帝内经》所言"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其组方之妙,实得"四物汤"养血之本,又参"芍药甘草汤"柔筋之变,更融葛根升阳解肌之巧,可谓"守正创新"之典范。今试从三才之道析其奥义:

一、上应天时:阴阳调和之理
方中葛根用量独重,暗合《伤寒论》"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之训。其性轻扬上行,如春气之升发;配伍牛膝下行,似秋气之沉降,一升一降,恰合《素问》"升降相因"之要。白芍与木瓜相伍,取"酸甘化阴"之法,正应《尚书》"木曰曲直"之性,使筋得柔润而不挛急。

二、中合人事:君臣佐使之法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四物为君,直补肝血,犹治国之重农桑;葛根、木瓜为臣,舒筋活络,类宰辅之调鼎鼐;姜黄、鸡血藤为佐,活血通经,似百工之各司其职;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若使者之通四方。此等配伍,深得《周礼》"设官分职"之精义。

三、下法地理:因地制宜之变
观其加减法:上肢重用姜黄加桑枝,取"木之枝"象;下肢增威灵仙、杜仲,应"根深蒂固"之理。寒加细辛、桂枝,仿"离照当空"之象;瘀添红花、赤芍,行"疏浚河道"之功。此非《周易》"变通趋时"之妙用乎?

典型案例中患者"冬季麻木夏季缓",恰显"阳气虚馁"之机,先生加细辛、桂枝,正合《月令》"冬三月,此谓闭藏"之养阳之道。舌苔白腻而用通草,暗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秘旨。

张公此方,非止治病,实乃以药演道。其理法方药,处处彰显"致中和"的圣贤心法。昔孔子言"仁者乐山",张公用药如山之稳重;老子云"柔弱胜刚强",其柔肝之法恰证此理。医道至此,可谓"技进乎道"矣。

(全文798字,谨遵师训,以国学精义阐发医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