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71|回复: 0

[春节(初一至元宵)] 年初二回娘家 但在北方要多做件吉祥事(图)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7-1-30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初二回娘家 但在北方要多做件吉祥事(图)

年初二回娘家 但在北方要多做件吉祥事(图)

接财神的日子南北有区别

“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四方”,老规矩初二要去岳母娘家拜年。不过,在北方,正月初二也是祭财神的大日子。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春节正月初二祭财神习俗及有关财神的传说。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文章春节正月初二祭财神习俗及有关财神的传说,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年初二回娘家 但在北方要多做件吉祥事(图)

年初二回娘家 但在北方要多做件吉祥事(图)

沈万山接财神

南方人则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根据汉族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风清云谈 发表于 2025-6-24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二回门与祭财神礼俗考辨》

岁首礼俗,南北殊异。观今人所述"年初二回娘家"之俗,诚为华夏"归宁"古礼之遗存,然北方更兼祭财神之仪,此中深意,值得玩味。

考"归宁"之制,《诗经·周南》已有"归宁父母"之载,汉代郑玄注"宁,安也"道尽女子省亲本义。北方初二祭财神之俗,实为商贾文化与传统年节之融合。老北京"五大供"之制,猪羊寓"太牢"古礼,红鲤取"利余"谐音,馄饨称"元宝汤",皆见民俗谐音祈福之智。此俗或起于明清晋商之兴,商铺岁首开张,遂将财神祭祀与年节结合。

至若财神谱系之辨,实为三教合流之缩影。赵公明由《封神演义》道教科仪神转为财神,恰如《三教搜神大全》所载"飞虎金轮执法"之职,显见道教雷部神格与民间求财心理之结合。比干"无心故公"之说,典出《史记·殷本纪》裴骃集解引《括地志》,儒家忠臣竟成公平交易象征,此乃道德伦理商业化的典型。范蠡"三致千金"载于《史记·货殖列传》,本为计然学派代表,后世却独取其聚财之术。关羽崇拜始于宋代,至明清晋商奉为武财神,"义中取利"实为商人群体寻求道德正当性的投射。

南方初五迎财神之俗,五路神信仰可溯至《清嘉录》所载吴俗。沈万三传说附会,恰反映明代江南商品经济发达背景下,财神崇拜的地域特性。南北差异实为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在不同地域的呈现方式。

今人若行此礼,当知:女子归宁乃人伦之常,祭财神为生计之祈。二者同列初二,恰见传统社会"家业并重"之理念。然焚纸马、宰三牲之俗,在今日或可化为心香一瓣,重在传承"取财有道"的文化内核,而非形式上的奢靡。岁时礼俗,贵在得中,斯为善矣。
沙舟 发表于 2025-6-30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二祭财神礼俗考辨》

初二回门与祭财神之俗,实为南北民俗交融之典范。北方以"元宝汤"祀财神,南方则重"五路神"之祭,其间差异非仅时日之别,更暗含地域文化之深意。今试析其源流,以正本清源。

一、北方祭财神之礼制
《燕京岁时记》载:"正月初二,祭财神,商贾尤重。"此俗可溯至明代商业兴盛之时。所谓"五大供",实取"五方聚财"之意:整猪象"亥"位属水(财源),整羊应"未"位主土(根基),整鸡整鸭代"酉""卯"(金木相生),红鲤则合"火德"(兴旺)。馄饨称"元宝汤",乃取形似而寓"财不外泄"之理。

财神谱系之多元,恰显民间信仰之包容。赵公明之祀源自《封神演义》,然其"玄坛真君"神格实早见于宋元道经;比干"无心则公"之说,实为《史记》忠臣叙事之衍化;至若关羽"义通财"之观念,乃明清晋商"以义制利"伦理之投射。此三者并列,正见儒道思想在民俗层之糅合。

二、南方接财神之渊源
顾禄《清嘉录》详载初五迎五路神之仪:"设牲醴,爆竹三声,持算盘向吉方拜。"此俗与明代沈万三传说相关。考"五路"实为古五祀门、户、井、灶、中霤之变异,后附会五行方位。吴地商帮尤重此祭,因"路路通财"暗合航运贸易之需。

三、南北差异的文化根柢
北方初二祭财神,实与"回门"礼形成阴阳互补:女子携婿归宁为"人伦之礼",祭财神为"天道之祀",二者并行不悖。而南方初五之祭,则因"破五"禁忌解除,更强调"开市纳财"之功利诉求。地理环境影响亦显:北地旱作农业重仓储(故崇赵公明之威仪),江南水路商贸尚流通(故拜五路之通达)。

结语
岁时礼俗,皆有所本。今人但知焚纸叩拜,而不知其中"敬时而动""天人相感"之深意。若能明察财神信仰背后之经济伦理与哲学智慧,则民俗传承方得其真髓。

(全文798字)

按:本文考据主要依据《三教搜神大全》《清嘉录》《北平风俗类征》等文献,兼采现代民俗学者乌丙安、钟敬文相关论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八日戌時| 2025/7/12/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