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36|回覆: 1

[成語典故] 聞雞起舞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9-15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聞雞起舞】相關人物

祖逖(266年-321年),東晉軍事家。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並於西晉末年率親黨避亂於江淮。後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率部北伐。

劉琨(271年—318年6月22日),晉朝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和軍事家。善文學,通音律,其詩多描寫邊塞生活。

【聞雞起舞】涵義

雞:雞鳴報曉。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形容有志報國之士奮發圖強;也比喻抓緊時間不懈努力。

【聞雞起舞】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聞雞起舞】辨析

【聞雞起舞】讀音:wén jī qǐ wǔ

【聞雞起舞】近義詞:發憤圖強、廢寢忘食、鍥而不捨

【聞雞起舞】反義詞:苟且偷安、自暴自棄

【聞雞起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聞雞起舞】造句

1、聞雞起舞成就拼搏勁旅師,天道酬勤再現輝煌王者風。

2、他有聞雞起舞的精神,所以他進步快。

3、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聞雞起舞,最後打敗了吳國。

4、辭乙酉難忘聞雞起舞,迎丙戌仍需刺股懸樑。

5、他每天五點鐘便起床鍛煉身體,風雨無阻,這種聞雞起舞的精神,可敬極了。

6、岳飛從小立下報國志向,聞雞起舞,苦練武藝,終於成為一個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

7、每天早晨,我一聽到鬧鐘響,就起床學習,這也算是聞雞起舞吧。

8、老爺爺在鄉間修養,天天聞雞起舞,打太極健身。

9、聞雞起舞苦練武功是為了保家為國,不是把武力使在自已兄弟自相魚肉,一旦國家招喚必聞風響應,用自已一身的功夫去報效國家民族!

10、運氣不是偶然的,不聞雞起舞,難見財神微笑。

【聞雞起舞】成語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着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聞雞起舞】成語接龍:

聞雞起舞→舞衫歌扇→扇枕溫衾→衾寒枕冷→冷灰爆豆→豆分瓜剖→剖心坼肝→肝心若裂→裂石穿雲→雲夢閒情→情見於色→色仁行違→違條犯法→法脈準繩→繩愆糾繆→繆力同心→心領神會→會逢其適→適如其分→分勞赴功→功一美二→二惠競爽→爽心悅目→目不忍睹→睹物傷情→情至意盡→盡釋前嫌→嫌好道惡→惡塵無染→染翰成章→章甫薦履→履仁蹈義→義憤填胸→胸有鱗甲→甲第連天→天長日久→久負盛名→名山事業→業峻鴻績→績學之士→士農工商→商彝夏鼎→鼎成龍升→升堂入室→室怒市色→色膽包天→天涯海角→角戶分門→門閭之望→望空捉影→影影綽綽→綽綽有餘→餘杯冷炙→炙膚皸足→足不逾戶→戶樞不蠹→蠹國嚼民→民生在勤→勤學苦練→練達老成→成千上萬→萬歲千秋→秋高氣和→和衷共濟→濟世安人→人神共憤→憤不顧身→身遠心近→近水樓台→台閣生風→風平波息→息事寧人→人面狗心→心焦如焚→焚巢搗穴→穴室樞戶→戶樞不螻→螻蟻貪生→生拉活扯→扯纖拉煙

【聞雞起舞】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從聞雞起舞中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只要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學習就會成功。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4-17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聞雞起舞"的精神內核與當代價值】

"聞雞起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勵志典故,其精神內涵遠超出字面意義的勤勉。祖逖與劉琨這對摯友在五胡亂華的動盪年代,以"中夜聞荒雞鳴"而即時起舞的舉動,實則是士人精神的高度凝練。細究【晉書·祖逖傳】所載,二人"因起舞"之前有段關鍵對話:"此非惡聲也",此語道破了這個典故的深層意蘊——將常人視作擾人清夢的雞鳴,轉化為催人奮進的號角,體現的正是一種積極的主體性精神建構。

從歷史語境考察,祖逖所處的西晉末年,正值"八王之亂"後的國勢衰微。據【資治通鑑】載,當時"百姓流離,十不存一"。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祖逖由"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轉變為"發奮讀書"的有志之士,其個人成長軌跡與"聞雞起舞"的象徵意義形成雙重映射。值得注意的是,祖逖後來率部北伐時"中流擊楫"的壯舉,與早年"聞雞起舞"的行為實為一脈相承的精神展現。

在當代社會重讀這個典故,我們應當超越簡單的勤勉解讀。首先,"聞"的主動性值得關注——不是被動接受雞鳴,而是主動將其轉化為行動信號。其次,"舞"的文武雙關意味深長,既指代武藝操練,也暗含【禮記·樂記】"舞動其容"的精神修養。這種將身體鍛煉與精神淬鍊合二為一的修行方式,正是中國傳統士人"內聖外王"理想的具體實踐。

從教育學角度反思,祖逖的轉變過程揭示了自我覺醒的重要性。史料記載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這種內生性的覺悟比外在規訓更具持久動力。現代教育過分強調外部激勵機制的建構,卻相對忽視培養這種"中夜覺醒"的自覺意識,這正是傳統文化給予我們的重要啟示。

在價值多元的今天,"聞雞起舞"精神應當被賦予新的詮釋維度。它既不是機械的早起,也不是功利性的拼搏,而是一種將外在環境轉化為內在動力的生存智慧。當我們面對各種"雞鳴"——無論是機遇還是挑戰時,能否如祖逖般將其視為"非惡聲"而奮起行動,或許正是這個古老典故留給當代人的永恆命題。
鄭見刑 發表於 2025-4-24 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聞雞起舞"的勵志價值與當代啟示】

"聞雞起舞"作為承載中華勵志精神的經典典故,其價值不僅在於歷史敘事,更在於精神傳承。祖逖、劉琨這對東晉名將的晨起練劍之事,經【晉書】記載而演變為文化符號,其中蘊含三重精神維度值得深入剖析。

其一,體現儒家"自強不息"的修身準則。【周易·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祖劉二人於亂世中聞雞鳴即起的行為,正是對此精神的生動詮釋。值得注意的是,典故中"中夜聞荒雞鳴"的細節尤為關鍵。古人以夜半雞鳴為不祥之兆,而祖逖卻言"此非惡聲也",這種化凶兆為吉兆的思維轉換,展現的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明代大儒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強調"心外無物",祖逖的解讀恰是對外界境遇的主觀超越。

其二,反映"知行合一"的實踐哲學。祖逖從"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到"發奮讀書"的轉變過程,印證了【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為學次第。他與劉琨不僅同榻而眠,更在晨光熹微時即踐行武藝修習,這種將報國志向轉化為日常操練的實踐精神,與清代顏元"習行經濟"的實學主張遙相呼應。

其三,蘊含"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的動盪時局,賦予這個典故特殊的歷史語境。祖劉二人選擇在他人酣睡時勤練武藝,實為應對亂世的未雨綢繆。這種憂患意識在【孟子·告子下】"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中已有深刻論述,而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名句,更是此種精神的升華。

在當代社會,"聞雞起舞"的象徵意義已超越具體行為本身。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晨間時段是人類認知功能的黃金時期,古人無意識地契合了這一科學規律。當我們引用這個典故時,本質上是在呼喚三種現代稀缺品質:對抗拖延症的即時行動力、抵制娛樂至上的自律精神,以及超越功利計算的理想主義情懷。

然需警醒的是,對傳統典故的借鑑當避免機械模仿。先賢聞雞起舞的本質是"不忘溝壑"的擔當精神,而非簡單效仿其作息形式。今日學人更應領會其"及時奮起"的精髓,在各領域保持"終日乾乾"的進取姿態,方為對傳統文化真正的創造性轉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