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24|回覆: 1

[成語典故] 沉魚落雁

[複製連結]
+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18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沉魚落雁】相關人物

毛嬙中國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之一,大體與西施同時,相傳為越王勾踐的愛姬。

【沉魚落雁】涵義

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沉魚落雁】出處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沉魚落雁】辨析

【沉魚落雁】讀音:chén yú luò yàn

【沉魚落雁】近義詞:羞花閉月、花容月貌、閉月羞花

【沉魚落雁】反義詞:貌似無鹽

【沉魚落雁】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沉魚落雁】造句

1、壁畫上的女子個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2、瞧她二人,一個是沉魚落雁,一個是閉月羞花。

3、雖然她說不上沉魚落雁,怎麼也算是沉魚落雁吧!

4、一個人如果心地不善良,縱使有沉魚落雁之貌,也不算是真正的美!

5、小美雖然生得沉魚落雁,可惜打扮失當,反而失去原有的美。

6、適度的打扮,能讓姿色平凡的人搖身一變,成為沉魚落雁的大美女。

7、女子羞花閉月,沉魚落雁,讓人看了一眼就不許轉開。

8、姐姐果然是沉魚落雁,羞花閉月,傾國傾城的美人啊!

9、西施之美,簡直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10、天黑了,當西湖那沉魚落雁的容貌就要完全被暮色掩去時,湖對岸的燈光忽然亮了起來,一剎間的一片金碧輝煌令人宛若進入仙境一般。

【沉魚落雁】成語典故:

毛嬙是春秋時期越國絕色美女,與西施時代相當,相傳為越王勾踐的愛姬。最初人們對毛嬙畫像的稱道遠遠超過西施。她應該是“沉魚”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麗姬已失考。

故原始的“沉魚”和“落雁”應該是指“毛嬙”和“麗姬”,而並不是“西施”和“王昭君”。當然,【莊子·齊物論】中也提到了西施,說“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大意是醜陋的女人與美貌的西施,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從道的角度看是不分彼此的。還在【莊子·天運】中講了“東施效顰”的故事。

【韓非子·顯學】說:“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管子·小稱】中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氣於面,不能以為可好。”【淮南子】則說“今夫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但【淮南子】中也有把西施放前面的,說“西施毛嬙,狀貌不可同,世稱其好美均也。”東漢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嬪之素肘。”

後來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云:“鳥驚人松蘿,魚畏沉荷花。”

此後世人便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成為古典小說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語。

 
蔣枇 發表於 2025-4-9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沉魚落雁"之美學意蘊與歷史流變】

"沉魚落雁"作為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其源流可追溯至先秦諸子典籍。莊子【齊物論】所載"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的原始表述,實為道家"齊物"思想的審美投射。此中深意,非僅狀女子容色之盛,更暗含對世俗審美標準的哲學解構。

考其本義,"沉魚"原指越女毛嬙,"落雁"對應麗姬(一說為晉獻公夫人驪姬)。二人之美在戰國文獻中屢見稱述,【韓非子·顯學】即言"善毛嬙、西施之美",可見其審美典範地位。然至漢代以降,隨着西施故事的文學演繹,"沉魚"意象漸與浣紗女相系;而"落雁"轉指王昭君,則見於【後漢書·南匈奴傳】的敘事重構。此般流變,實為集體記憶選擇與重構的典型案例。

從語用學角度觀之,該成語在六朝駢文中已見活用,至唐宋詩詞更臻妙境。李白【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之喻,實與"沉魚落雁"異曲同工。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用此語時多持"樂而不淫"的審美節制,如【世說新語】品藻人物,往往在稱美之餘強調"神韻"高於"形貌"。

今人使用此典,當知其三重境界:表層指容貌之麗,中層喻氣質之雅,深層則暗合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學意趣。觀當代"沉魚落雁"用例,多滯於皮相之描摹,失卻了"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的形上追問,此乃文化記憶斷層所致。

要之,此成語實為打開中國傳統審美體系的密鑰:其演變軌跡折射出從哲學思辨到文學修辭的轉向,其內涵變遷暗含華夏民族審美心理的積澱過程。今人若止步於字面形容,不究其"得意忘言"之旨,則猶買櫝還珠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