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470|回复: 2

[医药临床] 《名医名方》·达郁汤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7-1-19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张磊,男,1929年生,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内经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等职,首届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他长期致力于教学与临床,治学严谨,博采众长,深谙《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奥旨,临床治病多以经典理论为指导,善治各种内科疑难杂病。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炒枳实10克,炒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草果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蒲公英15克,防风3克,羌活3克,生甘草6克。

功效:疏达肝脾,清散郁热。

主治:肝脾两郁证。症见:两胁胀痛,口苦,口黏,纳呆,腹胀,肠鸣,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舌淡红,舌苔薄腻或厚腻黄,脉沉滞或弦滑。可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无名低热等证属肝脾两郁,郁而化热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方解:郁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多因郁结痞滞,凝结不通所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当、感受疫疠邪气等,皆能生郁。本方就是针对郁证,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木郁达之,土郁夺之,火郁发之”之理而立方。方以柴胡、苍术为君,以疏木土之郁;臣以香附、草果,助君药之用,疏肝燥湿;郁则气必滞,佐以枳实以理气;郁久必生热,佐以栀子、黄芩、蒲公英以清热;木土之壅郁,乱于腹内,故又佐以少量羌活、防风,既可以祛除湿邪之胜,又可鼓荡气机之滞;白芍既可柔肝又可护阴;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本方化裁于四逆散、达原饮、越鞠丸,重心在肝脾,肝脾之郁得解,则邪去正安,脏和气顺。

加减运用:若口渴,加知母;心烦,加竹叶、灯芯草;纳差,加炒麦芽、神曲;便干,加决明子;便溏,加炒白术、炒白扁豆,去栀子;恶心,加半夏、陈皮。

典型医案:张某,女,71岁,以右胁痛20天为主诉,于2016年1月8号初诊。症见:右胁闷痛,胃胀,嗳气,反酸,口苦,口臭,喜凉饮,眠差,入睡难,心烦急躁,大便调,时有左腿郁胀,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证属:肝脾两郁。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川芎10克,栀子10克,神曲10克,浙贝母10克,煅乌贼骨30克,元胡10克,川楝子6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

二诊(2016年1月15日):服上方胁痛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田李土 发表于 2025-4-1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医名方》·达郁汤方解与临证阐微

张磊先生所创达郁汤,深契《内经》"木郁达之"之旨,融汇肝脾同治之法,实为解郁化热之良方。全方以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为基,疏肝解郁,调和枢机;佐苍术、香附取越鞠丸意,畅达气机而化湿郁;草果辛烈,开郁破结,尤擅消磨中焦秽浊。黄芩、栀子、蒲公英清泄郁热,三药相伍,既解肝胆之火,又除脾胃湿热。防风、羌活用量轻灵,取其风能胜湿、升发阳气之功,暗合"火郁发之"之妙。

此方特色在于"疏""清""透"三法并举:疏肝不忘健脾,清热兼以透邪,标本兼顾而重在调畅气机。临证凡见胁胀、口苦、苔腻、脉沉滞者,无论肝炎、胃肠炎或无名低热,只要病机属肝脾郁热,皆可化裁应用。若湿重加藿香、佩兰;热甚加茵陈、虎杖;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灵活变通,效如桴鼓。

张老立方之精,在于执简驭繁,以经典理论为纲,融汇诸家之长,堪为后学典范。
熊此方 发表于 2025-4-8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达郁汤方义阐微与临证思辨录》

张磊先生所创达郁汤,实为疏瀹肝脾、斡旋气机之良方。其组方深契《内经》"五郁"之旨,融汇仲景升降之法,于临床郁证治疗颇具枢机之妙。今就方剂精义与运用要点析论如下:

一、制方本源与法度
此方以四逆散为底,合越鞠丸、达原饮之精要,暗含"木土同调"之巧思。柴胡、白芍相配,取"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意;苍术、草果组合,则承"土郁夺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之训。尤妙在羌活、防风各用3克,既避风药燥烈之弊,又得"风能胜湿"(《内经》)之效,足见制方之精微。

二、药对配伍玄机
1. 柴胡-枳实:一升一降,疏少阳之枢
2. 香附-苍术:气血同治,解肝脾之郁
3. 栀子-黄芩:导三焦之火,降中有宣
4. 蒲公英-草果:清湿热毒邪而不伤中

三、脉证辨析要点
临证当把握"郁热交织"之病机特征:舌苔必见腻象而底质不绛,脉象沉滞中兼见弦滑。若见纯绛舌、洪大脉则非本方所宜。张老医案中患者虽年逾七旬仍投此方,正因其证候符合"郁而化热未伤阴"之病机关键。

四、化裁运用心法
1. 湿热偏重:加茵陈、滑石,减栀子用量
2. 气滞明显:酌加佛手、绿萼梅
3. 久郁伤络:辅以丝瓜络、郁金
4. 特殊体质:老年患者宜以枳壳易枳实

五、现代应用拓展
此方在代谢综合征治疗中尤具潜力。临床观察表明,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加减运用三个月后,不仅肝功能指标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亦显著提升。此正合"肝脾同治"之奥义。

张老此方启示吾辈:治郁证当如庖丁解牛,"因其固然"而疏之导之。现代医者运用时,需明辨郁之性质(气、血、痰、火、湿、食)、度量热之浅深,方能曲应临床万变之机。所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此之谓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