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11|回復: 0

[医药临床] 〖名医名方〗·孙氏扶正祛邪中和汤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7-1-7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孙光荣,第二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药文献学家、中医药文化学者,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创始人之一。他创立了『中和思想·中和辨证·中和组方』,被徒弟们和广大患者誉为中和医派,擅长治疗脑病、肿瘤、脾胃病以及妇科病等,对情志病及中医养生亦有精深研究,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1200余万字。

处方组成:生晒参10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0克,北柴胡12克,川郁金12克,制香附12克,法半夏10克,广陈皮10克,淡黄芩10克,大红枣10克,生姜片10克,生甘草5克。

方药歌诀:扶正祛邪首中和,化裁活用小柴胡,益气活血参芪丹,配用郁金香陈合。

功能主治:具有益气活血、扶正祛邪、疏肝解郁、和解少阳的功效。主治邪盛正弱、肝郁气滞、少阳失约之证。症见发热,持续低热,寒热往来,心烦胸满,欲呕或呕吐,口苦,萎靡不振,懒言,不思食,舌质红或淡红,舌苔黄或微黄或黄白而稍腻,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用法用量:每日1剂,煎煮2次,合约500毫升,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处方解析:此方为孙光荣临证之基本方、常用方,为调畅和中之经典代表方。气血荣、气机畅是机体健康稳态的基石。孙光荣认为,疾病的发生多为气血失去中和,故而调和气血是其基本治疗原则。方以生晒参、生黄芪、紫丹参为君药,孙光荣称之为『扶正组合』,或称『增防型组合』,以调和气血为基础。生晒参即山参晒干而成,味甘、微苦,性平,归肺、脾、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紫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三者组合具有益气活血之功。配用北柴胡、川郁金、制香附为臣药,孙光荣称之为『攻邪组合』。柴胡为少阳经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胆、心经,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效。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的功效。三者组合具有疏肝解郁之功。配用法半夏、广陈皮、淡黄芩为佐药,孙光荣称之为『辅助组合』。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黄芩苦寒,善清少阳之火;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三者组合具有清热化痰之功。配用大红枣、生姜片、生甘草为使药,孙光荣称之为『协调组合』,具有益胃气、生精液、和营卫的作用,起到补益、引导、纠偏、调和的作用。四组药物共奏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清热化痰、和解少阳之功。

加减应用:1.急、慢性胆囊炎:去制香附、淡黄芩,加蒲公英15克,海金沙15克,金钱草15克。2.厌食症:去制香附、淡黄芩,加鸡内金6克,炒谷芽15克,炒麦芽15克,津少咽干再加金石斛15克。3.抑郁症:去制香附、淡黄芩,加制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舌苔白腻,再加佩兰叶6克。4.急性肝损害:去制香附,加田基黄15克,蒲公英15克,鸡骨草15克;中焦痞格,再加隔山消10克。

注意事项:1.此方为中和学术思想基本方,上述病证均可以依托此方进行加减,正如张仲景对小柴胡汤的嘱咐,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2.方中黄芪为生黄芪,甘草为生甘草。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亲亲窝窝 發表於 2025-7-19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孙氏扶正祛邪中和汤方义阐微与临证应用

孙光荣先生所创「扶正祛邪中和汤」,乃中和医派之代表方剂,融贯「中和思想」之精髓,以调和气血、燮理阴阳为纲,深得《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旨。此方脱胎于《伤寒论》小柴胡汤,然其组方思路独具匠心,以「扶正祛邪」为体,「和解少阳」为用,更参以益气活血、疏肝解郁之法,堪称古今汇通之典范。

一、立方旨要:中和为纲,气血并调
孙氏提出「气血失和,百病乃生」,故本方以「参、芪、丹」为君,构建「扶正组合」:
生晒参大补元气,固护脾肺,契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理;
生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尤擅提振中焦气机;
紫丹参活血祛瘀,兼清心除烦,使补而不滞,活而不耗。
三药相伍,气血双调,共筑机体抗邪之基,此即「中和」思想中「正安邪自去」之体现。

二、配伍精妙:攻补兼施,升降相因
臣药「柴胡、郁金、香附」组成「攻邪组合」,直指少阳枢机不利、肝郁气滞之病机:
柴胡轻清透邪,疏达少阳,为和解表里之枢纽;
郁金辛开苦降,既助柴胡疏肝,又活血凉血,防气郁化火;
香附理气调经,解郁而不伤正。
此组药物与君药相配,形成「补中寓疏、疏中寓通」之势,暗合「肝为刚脏,宜柔宜疏」之训。

佐以「半夏、陈皮、黄芩」为「辅助组合」,取小柴胡汤中半夏、黄芩和解降逆之意,更添陈皮理气化痰,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效。使药「姜、枣、草」调和营卫,健脾和中,既缓黄芩之苦寒,又助参芪之补益,体现「治中焦如衡」的用药智慧。

三、临证应用:辨证要点与化裁心法
本方主治邪盛正弱、少阳失和之证,其辨证关键在于「寒热往来、口苦胸满、脉弦」等少阳枢机不利之象,兼见气虚(懒言萎靡)、血瘀(舌红或暗)之候。临证时需灵活化裁:
若热重者,可加栀子、连翘以清透郁热;
痰湿偏盛者,酌加茯苓、苍术健脾化湿;
血瘀明显者,辅以赤芍、桃仁增强活血之力。

结语
孙氏此方,以「中和」为魂,融补益、疏泄、清热、化痰于一炉,非囿于经方,亦不泥于时方,堪称「执两用中」之典范。其组方逻辑清晰,药味精炼,于现代临床常见之慢性病、情志病及疑难杂症中,尤显其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独特价值。学者当深究其「中和辨证」思想,方能得其三昧。

(全文约780字)
yanqzh 發表於 2025-7-19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孙氏扶正祛邪中和汤之学术探微

孙光荣先生所创「扶正祛邪中和汤」,乃中和医派之典范,融贯《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与仲景「和解少阳」之旨,以「中和」为纲,调气血、和阴阳,实为临证之圭臬。

一、组方思想:中和为用
此方以「中和辨证」为核心,取法仲景小柴胡汤而别具匠心。孙氏提出「扶正组合」「攻邪组合」「辅助组合」「使药组合」四维架构,暗合《伤寒论》君臣佐使之制,又参以李东垣「脾胃元气论」及叶天士「调畅气机」之说。其妙处在于:
1. 扶正固本:生晒参、生黄芪、紫丹参为君,补气活血,契合《难经》「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之论。参、芪并用以壮脾胃之气,丹参活血而不伤正,三者共筑气血调和之基。
2. 疏泄兼施:柴胡、郁金、香附为臣,疏肝解郁,承《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之训。柴胡升发少阳,郁金解郁凉血,香附理三焦之气,共调木郁土壅之弊。
3. 清化佐助:半夏、陈皮、黄芩为佐,化痰清热,取《温病条辨》「分消走泄」之意。半夏和胃降逆,黄芩清少阳郁热,陈皮理气化痰,共成辛开苦降之势。
4. 调和营卫:姜、枣、草为使,调和营卫,效法桂枝汤「啜粥温覆」之微义。生姜宣散,大枣补中,甘草缓急,既助药力,又护胃气。

二、证治机理:邪正兼顾
此方主治「邪盛正弱、少阳失约」之证,其病机关键在于:
气血失和:参、芪、丹参补益气血,以应《灵枢》「营卫不行,五脏不通」之变。
少阳枢机不利: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承仲景「少阳为枢」之论,解寒热往来之症。
肝郁犯胃:郁金、香附疏肝,半夏、陈皮和胃,合《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防。

三、临证化裁要点
孙氏此方贵在「活法」:
1. 气虚甚者:可加白术、山药,增健脾之力;
2. 热象偏重:加连翘、栀子,清透郁热;
3. 痰湿壅滞:合温胆汤,强化化痰之功;
4. 情志郁结:酌加合欢皮、玫瑰花,解郁悦神。

结语
此方深得「中和」三昧,非徒治少阳一证,实为调畅全身气机之总方。孙氏融汇经典而自出机杼,堪为当代中医「守正创新」之典范。学者当于「调和气血」处细究其功,于「动态平衡」中悟其神髓,方能得中和医派之真传。

(全文约780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