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03|回復: 0

[思維啟發] 上古『四凶』原来都是败家子 他们因何背负千古骂名?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12-23 12: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上古『四凶』原来都是败家子 他们因何背负千古骂名?

上古『四凶』原来都是败家子 他们因何背负千古骂名?

三国墓出土的陶穷奇

饕餮贪财又贪吃

饕餮属于上古的四凶。关于这四凶,也有好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最朴实的,说四凶是饕餮、梼杌、浑敦、穷奇。而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认为他们是怪兽,而是四个不成器的少爷的名字。

上古『四凶』原来都是败家子 他们因何背负千古骂名?

上古『四凶』原来都是败家子 他们因何背负千古骂名?

关于饕餮的来历,〖左传〗是这样说的: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 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人谓之饕餮。

从这段话看来,这少爷本来不叫饕餮,饕餮是老百姓给他起的外号。那么这个词本身就带着贬义,指贪婪的人。区分来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所以〖庄子骈拇〗单独说饕: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貴。只要是贪财、贪吃的人,都可以叫饕或餮。

其他三个,情况也一样,而且有意思的是,有些含义今天仍然在用。这更说明这四个词本来就是骂人的话,而不是怪兽的名字。

梼杌他就是个棒槌

梼杌,较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原文是:

颛顼有不才子, 不可教训, 不知话言, 告之则顽, 舍之则嚚,傲狠明德, 以乱天常, 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大概意思就是,这小子油盐不进,好赖话不听,老百姓就喊他梼杌。从这个意义上讲,梼杌有点像今天北方人讲的棒槌。一窍不通,四六不懂。因为梼就是舂的意思。〖楚辞九章惜诵〗: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把香草捣成香草酱。梼也写作擣,现在写成捣。树木没有枝丫,光秃秃的叫杌。你看一根用来擣的光秃木头,不正是一根棒槌?

梼杌和棒槌属于一种东西。而棒槌也好,梼杌也好,都是实心的东西,所以梼杌的特点是顽。这里的顽,指不开窍,比如顽石,指实心的大石头,区别于太湖石这样的巧石(窍字也从巧),而不是通常我们说的调皮捣蛋的顽皮。另外有一句骂人的话叫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擀面杖同样是一根没有窟窿眼儿的梼杌。

浑敦基本是个糊涂虫

浑敦,也叫浑沌、混沌,〖左传〗原文是:

昔者帝鸿氏有不才子, 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 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沌。

帝鸿就是帝江,鸿,从鸟,江声。神话传说里,他长得就是一副混混沌沌的模样,没有眼耳鼻口等七窍。混沌的特点也是顽,不开窍。其实混沌与糊涂大概是一个意思。因为hun dun丢失了n鼻音韵尾就是hu tu。糊涂也写成糊突。潘金莲骂武大郎:糊突桶。同时还骂他: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出半天里,便把着丧门关了。正是两个词并行的现象。清李渔〖蜃中楼婚诺〗:谁生下个儿子,愈加混沌,吃饭不知饿饱,睡梦不知颠倒。

混沌、浑敦,后来发展成一个词就是混蛋或浑蛋。其实混蛋就是混沌的形象化。您看那个没有面目口耳的帝江,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混蛋。北方有句俏皮话:粥锅里面煮茄子混蛋大紫包。这个沾满了粥的茄子也很像帝江那个混蛋,大混蛋生小混蛋。何以帝江就是上古帝王,而儿子只能当混蛋?大概混沌本来就有好坏两方面:好的方面就是天真未凿,坏的方面就是人事不懂。看儿子继承了哪方面的基因了。

混蛋再蠢萌一点就是混球。不过这个词多少带有一种爱意了。另外,混沌还衍生出一个词,就是囫囵。囫囵不仅指完整的东西,还可以骂人。〖水浒传〗里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长老不闻不问,众和尚就骂:好个囫囵竹的长老。这个囫囵竹或囫囵个,也等于是在骂长老是混蛋。

穷奇坏到头顶长疮,脚后跟流脓

至于穷奇,〖左传〗这样说:

少皡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杜预注:其行穷,其好奇。所以叫穷奇,在这里有坏事做绝的意思。所以做坏事多的人叫穷凶极恶。穷还有尽、极的意思。说人坏,就是头顶长疮,脚后跟流脓坏透了。穿透了头和脚,正是穷尽了人体的两极。

这个形象,不但汉族有,裕固族也有。裕固族的著名神话杨安续录要杀恶魔阿卡桥东,阿卡桥东吃了鸽子喂的铁水,变成了铁脖子。杨安续录无法砍下他的头,就捅破了他的肚子。原来他身体里盛满了坏水,所有坏水都从肚子里流了出来,变成了苍蝇、强盗等各种各样坏东西,从此天下才有了邪恶的事物。这个阿卡桥东,可算得上一位少数民族的穷奇。

另外,穷还有困难的意思。老北京人管心术坏的人叫难。比如刘宝瑞的相声〖化蜡扦〗,狠老太太的女儿说她的三个哥哥:这几个人太难了。这个难不是难于相处,而是坏事做尽。

大概人们讨厌四凶,所以传来传去,四凶就从人(或者说这几个人领导的氏族)变成了怪兽。这个说法出现得很晚,比如〖神异经〗:梼杌, 状似虎, 毫长二尺, 人面虎足, 猪牙, 尾长丈八尺, 能斗不退。其余的三位,大概也都是这样的形象。

把坏人(或主观想象的坏人)想成怪兽,这是很正常的妖魔化的心理。〖封神演义〗中纣王的王后妲己,被后人说成是狐狸精,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而屠蜀张献忠,也被人说成是天杀星。这些情况和四凶的妖魔化正差不多。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6-17 14:14 | 顯示全部樓層
《左传》四凶本相考:论败德贵族如何演变为神话怪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所载四凶之说,实为上古贵族政治伦理的典型标本。细考文本,四凶原型皆为世族不才子,其形象演变过程折射出先秦道德评判体系与神话思维的交互影响。

一、饕餮:礼制崩坏的消费符号
缙云氏之子的案例极具社会学价值。"贪于饮食,冒于货贿"的记载,实为周代"节饮食"礼制的反面注脚。《礼记·乐记》云:"酒食者,所以合欢也",而饕餮之贪恰构成对宴饮礼义的彻底颠覆。值得注意的是,"饕""餮"二字在甲骨文中已具饮食意象,金文中更出现"饕鼎"组合,暗示该称谓源于饮食器用的仪式异化。东汉郑玄注《周礼》时点明:"贪财曰饕,贪食曰餮",这种道德批判实源于周人对商代酗酒文化的反思。

二、梼杌:政治伦理的具象化批判
颛顼氏"不才子"被斥为梼杌,其"不可教训"的特征与《尚书·尧典》"嚣讼可乎"的执政标准形成尖锐对立。许慎《说文解字》释"梼"为"断木","杌"作"树无枝",二者组合恰似《周易·系辞》"断木为杵"的意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告子》将"顽"与"嚣"并提,赵岐注曰:"顽谓心不则德义之经",这与左传"顽嚚不友"的表述完全吻合,说明梼杌实为政治愚顽的病理标本。

三、浑沌:认知缺陷的哲学隐喻
帝鸿氏之子的"浑沌"特征,在《庄子·应帝王》中被升华为哲学概念。但考其本源,《山海经·西山经》描述帝江"状如黄囊,赤如丹火",郭璞注指出此即"浑敦无面目"之貌。这种生理缺陷的文学转化,实则对应着《尚书·洪范》"五事"中"貌曰恭"的德性要求。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敏锐指出:"浑沌之恶,在于淆乱是非",此说正揭示了道德判断与认知能力的关联性。

四、穷奇:正义叙事的二元建构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服虔注,称穷奇"毁信恶忠,崇饰恶言"。这种"背反式"行为模式,恰如《周易·泰卦》"内阳外阴"的颠倒状态。考古发现的三国陶穷奇形象,其虎形带翼特征实为《周礼·夏官》"方相氏驱疫"仪式的艺术变形,说明神话怪兽的生成往往经由礼制符号的异化途径。

结语:
四凶形象的演变轨迹,完整呈现了从道德批判到神话叙事的转化机制。正如《文心雕龙·正纬》所言:"荣河温洛,是孕图纬",上古贵族的败德行为通过集体记忆的不断重构,最终升华为具有警世功能的文化符号。这种转化既包含着先秦理性主义对神秘思维的改造,也体现了华夏文明"神道设教"的独特智慧。
冯反珏 發表於 2025-7-18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左传》四凶本相考辨:论上古"败家子"形象的神话学嬗变

《左传·文公十八年》所载四凶之说,实为上古贵族政治伦理的典型标本。细考文献,四凶形象实经历从"不才子"到神话怪兽的语义嬗变,这一过程恰折射出先秦道德观的神圣化轨迹。

饕餮本相当为缙云氏贵族子弟的经济犯罪。《左传》所述"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云云,实指其违犯周礼"饮食有量,货贿有度"的礼制规范。郑玄注《周礼》言"聚敛之臣"即此类也。值得注意的是,"饕餮"作为复合贬义词的构成极富深意:"饕"从号从食,暗喻嚎叫索食;"餮"从殄省,含灭绝之意。二字组合正合《尚书·酒诰》"祀兹酒,惟天降命"的惩戒思想。

梼杌之顽劣尤具社会学意义。《左传》称其"不知话言"的特征,实与《周易·蒙卦》"童蒙"意象相通。孔颖达疏解"梼杌"为"断木",恰合《说文》"杌,树无枝也"之训。此喻指贵族子弟断绝文化传承,犹如去枝之木。更值得注意的是,《楚辞》王逸注将梼杌与史籍相联系,暗示其本相或为失职的史官后裔。

浑沌形象的演变最具神话学价值。帝鸿氏即黄帝别称,《山海经》称其"状如黄囊",正是未分化之象。庄子"中央之帝为浑沌"的寓言,实将道德批判升华为宇宙论思考。从语言学考之,"浑沌"与"糊涂"确系同源,马王堆帛书《道原经》"混混梦梦"可证,这种音义关联揭示出认知缺陷与道德缺陷的原始关联。

穷奇在《后汉书·礼仪志》中已演变为驱疫仪式中的神兽形象,这种"凶德"向"神能"的转化,恰如《周易》"否极泰来"之理。韦昭注《国语》称其"抑善扬恶",实为上古"以恶制恶"巫术思维的体现。

四凶从贵族子弟到神话怪兽的演变,实为三重转化过程:首先是具体恶行被抽象为道德概念(如饕餮之于贪婪),继而道德概念被物化为怪兽形象,最终这些形象又融入宗教体系。这种"历史记忆-道德评判-神话重构"的演进模式,正是中国上古神话形成的典型路径。出土文物中的四凶形象,恰是这种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其狰狞面目实为礼乐文明对失德者的永恒警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