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63|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明朝学霸的小楷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6-9 10: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是高度紧张的高考时节,莘莘学子高考登科的闯关的时候到了。其实在五百多年前,来自江南苏州出过一个学霸,他少年顽劣,吊儿郎当,赌气念了3年书,结果初赴乡试便考了第一,他叫唐伯虎,那年29岁。

苏州确实是出才子的地方,我们对『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耳熟能详,他们都是古代的学霸。

其实在他们之前的一百多年,苏州还有一个更帅的才子,他的名气并不大,但一提他小时候,四才子都要逊色三分。此人就是张适。

张适(1330—1394)字子宣,一作子宜,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唯亭人,明初诗人,著有〖甘白集〗,张适是绝对的大学霸,他七岁习诗经,过目成诵。十三赴乡试,时称奇童。

张适与同时期的高启、杨基等称为『十才子。』后为滇池鱼科、宣科二司大使。张适善书法,遗憾的是其传世不多,有小楷〖周上卿传〗非常精彩,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张适

张适

张适(1330—1394)字子宣,一作子宜,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唯亭人 ...

张适(1330—1394)字子宣,一作子宜,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唯亭人 ...

张适明初诗人,著有〖甘白集〗

张适明初诗人,著有〖甘白集〗

张适一生活了64年,一半在元朝,一半在明朝。在元朝成长起来的张适十分博学,明朝初立,张适受宋濂推荐,修元史。后来又给了个水部郎中的官职。可是,张适似乎不大喜欢当官,没多久便辞官不干了。

张适与同时期的高启、杨基等称为『十才子。』

张适与同时期的高启、杨基等称为『十才子。』

〖周上卿传〗

〖周上卿传〗

小楷〖周上卿传〗

小楷〖周上卿传〗

小楷

小楷

张适一生活了64年,一半在元朝,一半在明朝。

张适一生活了64年,一半在元朝,一半在明朝。

明朝初立,张适受宋濂推荐,

明朝初立,张适受宋濂推荐,

仔细读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与王宠的小楷有一些神合—洒脱,温润,自由,张适的小楷取法魏晋,格调高古、拙雅不俗。

学霸张适,作着悠闲的小官,写着洒脱的小楷,吟着自在的小诗,走到哪儿都很快活。

张适似乎不大喜欢当官

张适似乎不大喜欢当官

学霸张适,作着悠闲的小官,写着洒脱的小楷,吟着自在的小诗,走到哪儿都很快活。 ...

学霸张适,作着悠闲的小官,写着洒脱的小楷,吟着自在的小诗,走到哪儿都很快活。 ...

张适的小楷取法魏晋,格调高古、拙雅不俗

张适的小楷取法魏晋,格调高古、拙雅不俗

此人就是张适。

此人就是张适。

邓帛 發表於 2025-7-1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明初张适小楷之魏晋风骨与吴门才子精神》

拜读此帖,深感考据翔实,于明初书史钩沉发微处尤见功力。今不揣谫陋,试就张适小楷艺术与吴门才子传统略陈管见。

张子宜《周上卿传》小楷确为明初不可多得之妙品。其笔意远绍钟繇《荐季直表》之朴茂,近得赵孟頫《汲黯传》之清雅,转折处尤见王羲之《黄庭经》遗韵。观其点画,横细竖粗而不失灵动,结字宽绰而中宫紧收,恰如文徵明《停云馆帖》所云:"楷法贵于端重中寓飞动之势"。此卷章法尤妙,行间疏朗若晨星布空,字距紧凑似珠玑列盘,深得魏晋"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三昧。

考张氏生平,其七岁诵《诗》、十三应试之才,实承元代江南文人早慧传统。元末昆山顾瑛玉山雅集,即开吴门才子结社先声。张适与高启、杨基等"十才子"之交游,恰为后来"吴门四家"文人集团之雏形。其书法中流露的"拙雅不俗"气质,正是元明之际文人追求"士气"与"书卷气"的典型表现。较之晚明王宠小楷,二者虽同具洒脱之态,然张适笔端更多元人遗韵,王宠则掺以唐人法度,此时代使然也。

至其辞官归隐之举,实为吴中文人"市隐"传统之体现。自元末倪瓒、明初沈周以降,苏州文人多取"吏隐"态度。张适官水部郎中而醉心翰墨,恰如后来文徵明任职翰林院而志在丹青。其《甘白集》中"走到哪儿都很快活"之态,非真旷达,实乃乱世文人明哲保身之智慧。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赵孟頫"用笔千古不易"之说,移评张适小楷亦颇恰当——其书作于朝代更迭之际,却能超然物外,独得晋唐正脉,此非大智慧者不能为。

今观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真迹,墨色沉古而神采奕奕,想见当年才子挥毫时"悠然见南山"之致。张适小楷之价值,不仅在于补充了明初书法史的重要环节,更以其"格调高古"为后世树立文人书法典范。当今学子临池,当从此等"字外功夫"处着眼,方不负先贤遗泽。
随缘 發表於 2025-7-8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明初张适小楷之魏晋风骨与吴门才子文化基因》

苏州张子宣小楷《周上卿传》,诚为明初书道之遗珠。此卷现藏辽博,凡六百余言,笔笔皆见晋唐法乳,较之晚明王雅宜(宠)之疏秀,实有先导之功。今观其书,可析三昧:

一、法度渊源
张适楷法胎息钟繇《荐季直表》,兼融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笔意。其横画起笔多作"蚕头",收笔含蓄,如"之""不"等字,具见隶书遗韵。结字取横势,中宫疏朗,与元代赵孟頫之紧峭迥异。尤可贵者,通篇虚实相生,行间错落如"星斗悬天",深得魏晋"天然"之趣。

二、才子文化语境
元末明初苏州文脉,实为"吴门书派"先声。张适十三岁中举,与高启等并称"十才子",其学术轨迹折射出江南士族教育之特质:经学筑基(七岁诵《诗经》)、艺文并进。观《甘白集》载其诗作,书画修养实为科举之外的必要修养,此即文徵明辈"清玩"文化之滥觞。

三、书史定位
张适书风之"拙雅",恰是元末书坛复古思潮的典型表现。其用笔方圆兼备,如"也"字末笔顿挫如屈铁,与宋克章草同调。然因仕途短暂(水部郎中任即辞官),声名不彰。今存墨迹虽寡,然较之同代"台阁体"书家,反得保全艺术个性。

此卷题跋有"宣德二年观于滇南"字样,可知其作于出任云南期间。书生远宦而心游艺苑,笔墨间毫无郁结之气,倒是与后来唐伯虎"闲来写就青山卖"的洒脱一脉相承。苏州才子之"快活"哲学,在张适身上已见端倪。

今之学子观此,当知科举之外别有天地。张适以神童之资终老林泉,其小楷如幽兰自芳,恰证明代苏州文化生态之多元。书法一道,终究是"性情为上,法度为奴",此理五百载未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