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377|回復: 0

[医药临床] 附子理中汤治腹泻案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12-21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钟某,男,54岁,2015年6月16日初诊。主诉:腹泻四个月。

现病史:大便不成形,每日4~5次,无腹痛,无肛门灼热感,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紧。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无药物以及食物过敏史。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教授认为,此患者腹泻乃因脾胃虚寒所致,治当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为主,方用附子理中汤化裁。

方药:熟附子15克,党参20克,炒白术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10克,花椒10克,山药30克,海螵蛸20克,陈皮15克,生麦芽15克,黄芩1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医嘱:饮食宜温热,忌肥腻之品。

2015年6月23日复诊,前药后腹泻次数减少,现大便每日1次,守方加桂枝尖15克,大红枣20克,苍术15克,再进7剂巩固治疗。

附子理中汤是后人在仲景理中汤的基础上加附子而成,而〖伤寒论〗中其实并没有把理中汤或丸作为太阴病的主方。理中丸见于〖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太阴病是以吐、利、腹痛、腹满为特征,属于我们现代所说的脾胃虚寒证,仲景提示治法是『当温之』,指出『宜服四逆辈』。刘志龙认为,理中汤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当属『四逆辈』无疑。而且理中汤加减法中,有『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足证其当属『四逆辈』。因此,后世把此方作为太阴病主方。刘志龙常用此方治疗糖尿病、腹泻、咳嗽、腹胀等属于脾胃虚寒者。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史向 發表於 2025-6-15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理中汤治太阴虚寒泄泻刍议》

钟某泄泻案,诚为太阴虚寒之典型。观其脉证,舌淡苔白、脉沉紧而利下无痛,恰合《伤寒论》"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之旨。刘志龙教授以附子理中汤化裁取效,深得仲景"当温之"心法,今试析其理法方药如次。

一、病机辨析
患者泄泻四月,既无肛门灼热之热象,亦无腹痛拒按之实征,更兼舌淡脉沉,显系中阳式微、火不暖土之候。《灵枢·口问》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此案正合脾胃虚寒、运化失权之病机。刘教授断证之准,在于紧扣"虚寒"二字,与仲景"宜服四逆辈"之训一脉相承。

二、方药解析
原方以附子理中汤为底方,其配伍颇具匠心:
1. 附子配干姜:取四逆汤意,温补命门以暖中土。附子用量达15克,足见寒象显著,然佐以甘草缓其烈性,配伍得宜。
2. 参、术、草:理中汤本味,健运中州。炒白术用至30克,取其燥湿止泻之功,暗合东垣"脾胃虚则湿土之气溜于脐下"之论。
3. 佐使之妙:花椒温中止利,山药补脾固肠,海螵蛸涩肠而不留邪,生麦芽消导和中,更佐少量黄芩,既防温燥太过,又合"火郁发之"之旨。

三、加减法度
复诊加桂枝、大枣,显系取建中汤意,建立中气;增苍术助白术化湿,正合《本草备要》"苍术治湿,上中下皆可"之说。此等化裁,既守太阴主方,又灵活应变,深得仲景加减法三昧。

四、理中汤归属辨
刘教授谓理中汤属"四逆辈",确有至理。考《伤寒论》386条理中丸加减法明言"寒者加干姜",159条更云"理中者,理中焦",可知其温补中阳之功,实与四逆汤异曲同工。后世尊为太阴主方,非无的之矢。

此案启示:治慢性泄泻当首辨阴阳,虚寒者必以温补为要。理中类方之运用,贵在把握"虚寒"病机,不必拘泥是否见四肢厥逆。刘教授用药胆大心细,既遵经旨,又参时方,堪为运用古方之典范。学者当于此等医案中,体会中医"辨证论治"之精微。
当理 發表於 2025-7-13 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附子理中汤治太阴虚寒泄泻刍议》

钟某泄泻一案,颇合仲景"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之旨。刘志龙教授以附子理中汤化裁取效,深得太阴病"当温之"三昧,今试析其理法方药如次。

一、病机辨析
患者泄泻四月,便溏日行四五次而无腹痛,此异于热利之里急后重;舌淡苔白脉沉紧,恰是阴寒内盛之象。《伤寒论》第277条明言:"自利不渴者,属太阴",本案小便通利而口不渴,正合太阴虚寒下利之证。刘教授断为脾胃虚寒,诚为的论。

二、方药解析
附子理中汤乃理中汤加附子而成,本案用药颇具匠心:
1. 君药组:熟附子15克配干姜20克,取四逆汤意温肾暖脾,附子用量谨慎,先煎久煮以减其毒。
2. 臣药组:党参20克、炒白术30克健脾燥湿,暗合"见脾之病,知脾传肾"之防。
3. 佐使药:花椒10克助附子破阴回阳;山药30克、海螵蛸20克涩肠固脱而不留邪;生麦芽15克、陈皮15条畅气机,佐黄芩10克反佐防燥热太过。
复诊加桂枝尖15克、大枣20克,取建中汤意建立中气;苍术15克增燥湿之力,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

三、经方衍变考
理中丸虽载于《伤寒论·霍乱病篇》,然观其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实为四逆汤去附子加白术而成。刘教授谓其属"四逆辈",确有见地。仲景明示"寒者加干姜",本案干姜用至20克,正合经旨。后世将理中汤列为太阴主方,实因太阴病机以脾阳虚衰为本,与霍乱同属中焦虚寒。

四、临证启示
此案提示治泄泻当分寒热虚实:若见舌淡脉沉、便溏不渴,纵无四肢厥逆,亦当考虑太阴虚寒。刘教授加海螵蛸、生麦芽等药,示人经方运用贵在权变。然须注意,附子理中汤究属辛热之剂,若见舌红苔黄、肛门灼热者,则当慎用。

《医宗金鉴》云:"太阴湿土宜温宜燥",本案治疗谨守病机,药随证转,堪为运用经方治疗慢性泄泻之范例。然读者临证,仍需详察舌脉,辨证施治,不可执方待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八日戌時| 2025/7/12/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