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272|回覆: 1

[醫藥臨床] 中醫治療瘀血發熱一例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12-6 08: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瘀血發熱一證,臨床時有所見,但【黃帝內經】對於此證未見明文論述。推測其發病機理,當與癰疽發熱有所近似。【靈樞·癰疽篇】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熱。』瘀血滯於經絡隧道之中,致氣血郁而不通,遂致發熱。至其治法,選用王清任【醫林改錯】之血府逐瘀湯合曹仁伯瘀熱湯化裁,俱皆藥到病除,可謂復杯即安矣。然血府逐瘀湯原書指征僅言『晚發一陣熱』;『每晚內熱,兼皮膚熱一時,此方一付可愈,重者兩付。』今以之治瘀血發熱,竟得效驗彰彰,已是推廣其用矣。

馬氏子,1979年時僅五歲,6月26日於幼兒園中被頑童群毆,倒地後,口唇青紫腫甚。歸家後精神萎頓,當夜發熱惡寒,體溫38.2℃。連夜送往某醫院兒科治療,診斷為感冒,服西藥兩日無效。改去另一醫院就診,診斷意見與前醫院相同,加用銀黃注射液,肌注後熱退至37.3℃,時而略升,時而略降,終不能退至正常。最後一針注射後,患兒呼叫腿痛,經施以按摩痛漸減。及至晚飯間腿痛又作,不可屈伸,且愈痛愈劇,半小時內呼號不絕,體溫驟升至38℃以上。是日乃7月1日,發熱已六日矣。余診之反覆推敲思維:此病發熱已數日,天天有微汗津潤而熱不退,且無惡寒流涕等象,非感寒可知。又無咳嗽、咽痛、頭痛諸證,亦無溫熱之徵。且納食不減,嬉戲如常,定非外感之病。患兒發熱前有跌仆瘀腫過程,考慮為瘀血發熱。遂以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湯,參合曹仁伯瘀熱湯意,疏為一方:

桔梗2克,甘草1克,鮮蘆根20克,鮮生地12克,柴胡12克,當歸6克,桃仁6克,紅花3克,炒枳殼3克,赤芍6克,川芎2克,川牛膝4克。

患者藥後,症見胡言亂語,至次晨2時後,漸見平靜而睡。翌晨醒來,神志全清,體溫降至37.2℃。腿僅微痛,步履亦不妨。又將前藥煎二汁與服,至中午體溫正常,腿痛消失而愈。今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此病未見後遺現象。

患者藥後,症見胡言亂語,乃服藥後瘀血欲行,流動之際擾及神明所致,瘀淨則神明復矣。日人丹波元簡於【脈學輯要】中曰:『今驗有症瘕痃氣,壅遏隧道,而見遲脈者,是雜病亦不可以遲,概為寒也。』瘀血發熱雖非症瘕痃氣,而其機理,猶如前述癰疽,與瘀熱一證恰有互通之處。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朱卯 發表於 2025-5-9 00:5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瘀血發熱之病機與臨證治驗闡微】

瘀血發熱一證,雖未明載於【內經】,然考其機理,實與【靈樞·癰疽】"營衛稽留,氣血壅遏"之論暗合。今觀馬氏子案,足證瘀熱為病非虛言,尤當以"氣血相關"理論為樞要,剖析其理法方藥。

一、病機探賾
瘀血致熱之由,當分三層而論:其一,血瘀則氣滯,衛陽郁遏化熱,此【傷寒論】"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之反局;其二,離經之血瘀阻絡脈,猶如"營氣不從,逆於肉理"(【素問·生氣通天論】),郁久必化熱;其三,患兒跌仆後口唇青紫,正是【金匱要略】"唇痿舌青"之瘀血明徵。丹波元簡謂瘀阻可見遲脈,本案卻現高熱,正說明瘀熱證候不可執一而論。

二、方藥精義
血府逐瘀湯本治"晚發一陣熱",本案活用其方,佐以曹氏瘀熱湯,深得變通之妙:
1. 桃紅四物湯底活血而不傷正,契合小兒"臟腑嬌嫩"之體;
2. 柴胡、桔梗升提氣機,牛膝引血下行,暗合"升降相因"之道;
3. 鮮生地、蘆根清透瘀熱,尤妙在不用苦寒直折,而取甘寒透泄。
服藥後胡言譫語,恰是【醫林改錯】所言"血活熱散"之瞑眩反應,與陽明腑實譫語有霄壤之別。

三、臨證啟悟
此案有三重示範價值:
1. 辨瘀熱當重病史與體徵結合,患兒雖無典型"但欲漱水不欲咽",然跌仆史與局部青紫已露端倪;
2. 治小兒瘀證宜輕靈透達,原方川芎用2克、紅花僅3克,可見"治外感如將,治內傷如相"之旨;
3. 瘀血發熱與癰疽病機可互參,然癰疽多屬局部,瘀熱常涉全身,此中同異尤當細辨。

結語:瘀血發熱證雖非常見,然誠如王清任所言"治病之要訣,在明白氣血"。本案啟示後學,讀經典當知常達變,用方藥貴在圓機活法。至於瘀熱與衛氣營血之深層關聯,尚待結合溫病理論進一步探討,此則另待高明析之。

(按:文中治法乃個案經驗,具體應用須遵四診合參原則,不可執方療病。)
胡姚 發表於 2025-7-4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瘀血發熱證治與血府逐瘀湯臨證拓展】

瘀血發熱一證,雖未明載於【內經】,然其病機實與【靈樞·癰疽】所論"營衛稽留,血泣不行"致熱之理相通。本案以血府逐瘀湯合瘀熱湯化裁取效,不僅印證王清任"血瘀生熱"之論,更拓展了古方應用疆界,茲就證治關鍵析之如下:

一、瘀熱病機三要
1. 氣血壅遏:瘀血阻滯孫絡,衛陽郁而化熱,此與【傷寒論】"瘀熱在裏"機制相類,然非陽明腑實,乃血分鬱熱。
2. 跌仆誘因:患兒唇青腫紫為血瘀明徵,【正體類要】云:"跌仆損傷,敗血必歸肝",肝鬱化火,上擾神明,故見譫語。
3. 熱型特徵:汗出熱不退、無表證、納佳嬉戲如常,此與【醫林改錯】"晚發一陣熱"描述暗合,區別外感熱病要點。

二、方義解析
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味)本治胸中血瘀,今巧用治跌仆瘀熱,其妙在:
柴胡、枳殼:升降氣機,佐牛膝引血下行,暗合"氣行則血行"之旨
赤芍、生地:清血分鬱熱,防瘀久化火傷陰
蘆根、桔梗:取曹氏瘀熱湯意,宣透瘀熱從氣分而解

三、譫語機理新詮
藥後胡言非神識昏憒,實乃瘀血鬆動、流注經脈時擾動心神所致,此現象與【傷寒論】"蓄血如狂"機理相參。丹波元簡所言瘀阻脈遲,本案則現瘀阻化熱,二者皆提示瘀血證脈象不可執一而論。

四、臨證啟示
1. 拓展經方應用:王氏原方指征有限,本案驗證其治跌仆瘀熱之效,體現"異病同治"精髓。
2. 鑑別診斷要點:瘀熱與外感熱病之辨,當重察病史(外傷)、熱型(汗出熱不解)、局部體徵(瘀斑腫痛)。
3. 用藥法度:小兒臟腑嬌嫩,故減川芎用量,增蘆根、生地護陰,體現"治瘀不忘護正"思想。

結語:瘀血發熱證治,貴在明察病機。本案融通【內經】營衛理論、王氏瘀血學說及曹氏瘀熱治法,非但愈疾,更示人以"守正創新"之道。然須謹記,臨證運用仍需辨證精確,方藥劑量尤當因人制宜,不可拘泥成法。

(註:文中涉及方劑使用,必待四診合參而後定,不可孟浪嘗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