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5|回復: 0

[医药临床] 〖本经〗·鹿茸补肾益精 壮骨强筋 养血托毒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1-22 06: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鹿茸,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角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本经〗)

鹿茸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然其温热之性,补火助阳,肾虚有热者,上焦痰热者,胃家湿热者绝不可用,阴虚火炽者概不可服,误服之,必然滞热动火,吐衄不绝,烦躁异常,大难消弭,当切记之!鹿角胶甘咸气温,补血益精,功同鹿茸而药性略缓。鹿角霜乃鹿角熬胶所余骨渣,主治虽同鹿胶,而药效大逊,略见收涩,止久痢,去妇科白带可用之。

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任二脉虚损不能制约,故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也。须知妇科崩漏,阴虚血分有热者最多,故必然见其畏寒少腹阴冷,大便晨泄,腰背酸痛如折,月经血色稀淡,量时多时少,舌质淡而脉沉软,确知肾阳虚寒者始可运用鹿茸。古方鹿茸散以鹿茸、肉苁蓉、熟地、乌贼骨等用于崩漏不止或白带清稀不绝,虚损羸弱之证;〖千金方〗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鹿茸18铢,桑耳2两半,以醋5升渍,炙燥渍尽为度,研末服方寸匕,日3次。桑耳乃寄生桑树之木耳,甘平无毒,主女子崩漏带下,癥瘕积聚,破血益气,故本方又可用于阴寒不孕及跌仆伤损甚妙。

所谓恶血者,或夹血块紫黑,或血色浅淡,固然阳气虚损而寒气重,然也有漏下血水恶臭,兼杂败脓,或如赤豆汤黯红尘垢,少腹疼痛坠胀,形体消瘦,畏寒萎靡者,多为寒湿痰瘀,毒邪留注之类。先父玉书公曾用温经破积方(炒侧柏叶、炒续断、川芎、当归、生地、炙鳖甲、炙龟板各45克,甲珠90克,赤石脂、炒艾叶、炒地榆、三七、牡蛎、鹿茸各15克,炉火边炕干碾细末,每次6克,调入稀饭或米汤中服,每日4次)治疗晚期子宫体癌,坚持服药年余得以临床痊愈。一般肿瘤皆耗散阳气,今多选用仙灵脾、巴戟天、仙茅、苁蓉等温润补益,少数用附子温阳,而子宫虚寒,阳气衰败,营气不从,血凝津聚,阴疽不消之类,鹿茸用之大妙。唯阴伤热重湿聚瘀毒之证,临床常见之,则鹿茸绝不可用也。

济生方〗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用鹿茸2两,白蔹、狗脊各1两为细末,艾煎醋汁,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克,温酒下。

肾气初盛,冲任功能未健,故反易伤损也。先父玉书公用温补任督散鹿茸15克,生龙骨、当归、白术各50克,熟附子65克,厚肉桂、生麻黄各10克,共碾为散,每服6克,每日3次,用淡盐米汤或淡黄酒下,治慢性盆腔炎白带量多清稀如水,浮肿疲乏,腰酸背寒,少腹发冷者。鹿茸温肾阳、通补奇经也。

老年神志俱耗,体倦腰酸,羸弱无力,遗精白浊,牙齿浮痛,又健忘痴呆,脑髓不足,肾精亏也。脑为真气所聚,其清灵之性,为气血精髓所涵养。脑髓渐空,自然失却清灵之性,一般技巧智力,记忆思考等功能逐渐减退,且病情日益加重,难以逆转,余常用还少丹补益肝肾、化瘀开窍以利元神。若下肢凹陷浮肿,加鹿茸于还少丹中常服,可逐渐取效。

治疗中风瘫痪,贵州正氏所拟荣筋健骨丸以鹿茸或鹿角胶生精补髓,当归、鸡血藤等活血养血,祛风散寒,祛痰化瘀,渐可转动废弛之神经。

我治疗慢性肾病,素来以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为常法,以肾病多为湿热瘀浊滞留为病也。

然有一类病者,全身浮肿,下肢尤甚,面白光白而少力,肢冷畏寒,夜尿频多,脉沉细,尿中虽有蛋白质,而肾功能损害不显著,血压无显著增高,病程漫长,显然阴水者,服桂附地黄丸类方少效但无副作用,乃肾阳亏乏,气化无力,水液失却蒸腾推动力也,可以少量鹿茸加入地黄丸中缓服以收功。

Nesyziscase 發表於 2025-7-8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经方诠解】鹿茸温补奇经要义暨临证禁忌考略

《本经》论鹿茸"主漏下恶血"之旨,当从奇经虚损解之。盖任督二脉隶于肝肾,鹿茸禀少阳生发之气,其温补之功独擅奇经,非寻常草木可比。今就经义结合临证,析其要妙如次:

一、补益奇经三要义
1. 温煦胞宫:冲任虚寒之崩漏,必见"脉芤而迟,腹如扇"(《金匮》),鹿茸配艾叶、乌贼骨,取《千金》桑耳方意,尤重醋炙之法,使药性趋肝经血分。
2. 托毒外达:阴疽恶疮用鹿角(非茸),正合"留血在阴中"经旨。先贤玉书公治子宫体癌方,以鹿茸15克配甲珠90克,深得"补托消癥"之法,盖癥积日久必损真阳,非此不能透邪外达。
3. 强筋起痿:督脉虚衰之骨痿,近代章次公先生每以鹿茸配紫河车、龟甲,取"血肉有情,栽培精血"之义,较单用草木之品效捷。

二、临证鉴别三禁忌
1. 辨血色:阳虚漏下其色必淡如米泔,若见紫黑结块属寒凝血瘀,当佐莪术、三七;若血色鲜红质稠,即非鹿茸所宜。
2. 察舌脉:真阳虚衰者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若见舌红少津或脉细数,纵有畏寒亦是假象,当虑阴虚阳浮。
3. 审兼证:上焦痰热症见咽痛口苦、咯痰黄稠者,虽见腰膝酸冷亦属"寒包火"证,当先清解,误投鹿茸则助火炼痰。

三、古今用法新诠
1. 剂型之变:《济生方》艾醋制丸法最得药性,今人可改作胶囊,以避温燥伤胃。
2. 配伍精要:治少女白带,白蔹、狗脊相伍非唯固涩,更取"一清一温"以制鹿茸之燥。
3. 现代拓展: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以小剂量鹿茸霜(每日1克)伍鸡血藤,既避温燥,又助生血。

要之,鹿茸乃"扶阳托毒"圣药,然须恪守"三辨"原则:辨体质之阴阳、辨病位之浅深、辨邪气之兼夹。今人滥用致衄血发热者众,可不慎欤?

(按:鹿角胶宜于冬至前后服用,取"一阳初生"之义;鹿角霜煅制当存性,过则成灰烬无效。)
暂用中文名 發表於 2025-7-10 19: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经》鹿茸药性阐微及临证应用考辨

鹿茸一物,自《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甘温"之性、"强志生齿"之功,实为肾阳亏虚证之要药。然今人用药多失古意,或畏其温补而弃用,或昧于辨证而滥用,故需详辨其性用机理。

一、药性本源考
鹿茸乃牡鹿未骨化幼角,禀少阳生发之气。《本草崇原》谓其"从阴透阳,由下达上",故能通督脉而补命火。其治"漏下恶血"之效,非泛指一切崩漏,实专指"少腹如扇"之阳虚证候。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特强调:"必见脉象沉迟微弱,舌淡苔滑,方为的对。"近世滥用鹿茸治阴虚血热之崩漏,实违《本经》本旨。

二、临证应用法度
1. 妇科虚寒证候
《千金方》鹿茸散配伍桑耳,深得阴阳互济之妙。桑耳甘平制鹿茸温燥,醋炙更增收敛之性。先贤玉书公温经破积方中,以鹿茸15克配伍龟板45克,正合"阳中有阴"之配伍法度。现代用于子宫内膜癌,当严格把握"形寒肢冷、血色淡黯"的辨证要点。

2. 虚损性疮疡
鹿角"逐邪恶气"之功,尤宜阴疽久溃。考《外科正宗》鹿角胶用法,必配黄芪、当归托毒外出。而现代肿瘤治疗中,鹿茸确能提升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但须与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配伍,方免助火生热之弊。

三、禁忌辨析
阴虚火炽之证禁用,此医家共识。然"上焦痰热"禁例尤需注意,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载一案:痰喘患者误服鹿茸,竟致咯血昏厥。盖因鹿茸升提之性,易引痰热上攻清窍。今人治慢性支气管炎,见舌红苔黄腻者,纵有肾虚亦当慎之。

四、炮制与替代
鹿角霜之效,非仅"大逊"于茸。陈藏器《本草拾遗》言其"温而不燥",尤宜小儿五迟证。现代研究证实,鹿角霜钙质含量高达40%,对骨质疏松确有良效,可佐证古人"强筋骨"之说。

结语:用鹿茸当遵三则--察舌必淡胖,诊脉必沉迟,问症必畏寒。昔年先父玉书公制方,必以肉桂佐鹿茸,取"少火生气"之义。今人若能用古法而不泥古方,辨体质而权剂量,则鹿茸之功可复彰于今世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八日戌時| 2025/7/12/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