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056|回復: 0

[医药临床] 〖名医名方〗妇人止血汤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1-20 08: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主张着力〖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在临床上,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强调四诊合参,善于揉和历代名家经验为己用,擅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黄芪30~60克,白术30克,山茱萸30克,白芍30克,乌贼骨30克,茜草15克,当归30克,桑叶30克,生地30克。

功效:益气敛肝,宁血止血,固冲止崩。

主治:妇人血崩或经来量多,或月经淋漓难尽,经来色暗,或夹血块。

用法:每剂中药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20分钟,每剂煎煮2次,取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30~60分钟左右温服,若出血量较多,情势较急者,可武火急煎频饮,不拘时服,待病缓为度。每天1剂,7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宜卧床休息静养,不宜操持家务或上班工作或剧烈运动以免再伤气血。

方解:妇人崩漏当属中医血证范畴,历代医著对此多有阐述:〖内经〗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金匮要略〗谓『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兰室秘藏〗主责脾肾之虚而为下血。崩漏一症,或由火热,或因瘀血,或为虚弱等。肝者将军之官,主藏血而为血海,体阴而用阳,临床所见妇人之崩漏多由肝之疏泄太过,或脾肾两虚,冲任受损,失于固摄,或夹瘀血,瘀不去而新不生互相裹结所致。临证治疗多遵『塞流、澄源、复旧』三旨并结合清代唐容川『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

本方由固冲汤合傅青主加减当归补血汤化裁而成,论方药组成亦不离归脾之意。方中重用黄芪为主药,其性补而兼升,妇人崩漏则伤血,血伤则气无以附,故用黄芪补气以摄血,又能升其下陷之阴血;白术益气健脾,培补中土,助黄芪性补之力,配白芍调和肝脾;山茱萸、白芍两药皆味酸性敛,张锡纯谓山茱萸『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又能通利九窍,流通血脉』,白芍敛阴和营,养血柔肝,二药合用,补肝体而助肝用,通涩相宜;乌贼骨与茜草相配乃取〖内经〗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之意,化瘀止血,调经止崩;当归补血活血,补以滋其源,活以化其瘀,祛瘀而生新;桑叶其味甘寒而性敛降,又入肺肝,〖本草经疏〗谓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重庆堂随笔〗亦云桑叶于肝热妄行之崩漏尤为要药,〖本草从新〗载其有『滋燥,凉血,止血』之效;〖景岳全书·血证〗指出『血本阴精』,此则血伤而愈少,其阴必虚,则火热愈甚,生地色黑质润液多性凉,用此尤善滋阴凉血,以复阴亏。全方药少而专,量大效宏,共奏益气敛肝,宁血止血,固冲止崩之功。

加减运用:若症见神疲乏力,出血量大,色淡质稀而属气不摄血者,可酌加人参以益气,血余炭、藕节炭、棕榈炭、侧柏炭等炭类以涩血;若日久淋漓,头晕心悸,面黄气短而属血虚不荣者,可酌加酸枣仁、龙眼肉、阿胶、熟地黄以补血养血;若血色鲜红,畏热口渴,舌红脉数而属血热者,可酌加地榆、贯众、白头翁、旱莲草凉血以止血;若血暗夹块,排出不畅而属血瘀者,可酌加红花、赤芍、益母草、三七化瘀以止血;若见汗出、怔忡不安者,可酌加龙骨、牡蛎、五味子、淮小麦以潜镇安神,养心敛汗。

注意事项:若患者出血情势危急,当及时送医院救治,不可耽误病情。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xie4566 發表於 2025-4-26 20:52 | 顯示全部樓層
妇人止血汤方义阐微与临证运用刍议

成肇仁教授所创妇人止血汤,实乃融贯古今之良方,其组方精当,理法兼备,深得血证治疗之三昧。余观此方,实由固冲汤与傅青主加减当归补血汤化裁而来,更参以归脾之意,诚为治疗妇人崩漏之妙剂。

组方之妙,首重气血同调。方中黄芪用至30-60克,取其"补气摄血"之功,诚如张锡纯所言"黄芪能补气,兼能升气"。妇人崩漏,血去气伤,气不摄血则血愈脱,黄芪配白术,一补中气,一实脾土,使气血生化有源。当归、生地滋阴养血,遵"血脱者益其气,血虚者补其精"之旨,深合唐容川"补虚"之法。

肝脾同治,尤见匠心。方中白芍、山茱萸并用,取其酸敛之性以收摄肝气。肝为藏血之脏,体阴用阳,若疏泄太过则血不归经。成教授取法张锡纯对山茱萸"收敛元气,固涩滑脱"的论述,配伍桑叶清肝凉血,既制肝阳之亢,又防血热妄行,实得"宁血"之要义。

固涩与通利并用,乌贼骨、茜草一对药对尤具深意。乌贼骨咸涩收敛,直入血分以止血;茜草活血化瘀,使血止而不留瘀。此二味相伍,既合"塞流"之急,又顾"消瘀"之需,暗合叶天士"通涩互用"之妙。

煎服之法亦含玄机。急症武火频饮,缓症文火分服,体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辨证思维。嘱患者静养忌劳,更是深谙"劳则气耗"之戒,与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一脉相承。

临证运用此方,当审证求因:若血热明显者,可加丹皮、栀子;气虚下陷甚者,佐以升麻、柴胡;肾虚不固者,酌加续断、杜仲。然须谨记,崩漏一证,最忌见血止血,必当审因论治,方不致误。

成教授此方,融伤寒之严谨、温补之精要、清热之灵巧于一炉,非深谙经典、临床老到者不能为此。学者若能参透其中气血阴阳调和之妙,则不仅可用于崩漏,于各种慢性出血疾患亦可触类旁通,此即经方活用之真谛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