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170|回覆: 0

[醫藥臨床] 腦卒中康復應儘早採用運動療法

[複製連結]
是飛 發表於 2016-11-4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多數人對康復的理解僅限於針灸推拿,其實,康復治療方法很多,既有中醫傳統的針灸推拿治療,也包括現代的運動療法、言語吞咽治療、作業療法、心理治療、各種物理因子治療等等。其中,運動療法(PT)是患者康復必不可少的一種治療方法。

運動療法是針對患者出現的機體障礙,藉助於康復器械的運動、牽引、按摩等,通過患者自身力量或康復治療師的輔助操作進行的主動或被動運動,可以促進患者各種功能的恢復,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自理和勞動運動能力。

運動療法是腦卒中康復治療中最重要的一種治療方法,腦卒中患者只要病情穩定,都應該儘早進行運動療法,腦梗死患者一般在病後2~3天,腦出血患者一般在發病1周左右,發病3~6個月是最佳恢復期,即使病程1年以上,進行規範的康復治療,仍然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的功能,讓患者更好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王大爺, 75歲,今年2月突發腦幹出血,當時神志恍惚,頭暈,吞咽困難,咳痰無力,左側肢體偏癱。襄陽市中醫醫院在積極搶救的同時,康復治療及早介入,除針灸推拿治療以外,物理治療師在床邊每日二次體位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康復治療以增強唇、舌、面頰、喉肌肌力、保持關節功能爲主,二周後康復訓練以坐位訓練,提高坐位平衡,關節鬆動爲主,其後以運動療法爲主,利用各種康復手段以恢復王大爺的站立平衡,增強左側肢體肌力,經過一個月的康復治療後,達到獨立坐穩、站穩,自己進食,一人輔助可行走,王大爺及家屬都十分滿意。

康復科唐漢平主任特別提醒大家,腦卒中患者應該儘早進行以運動療法爲主的康復治療。運動療法的基本原則是因人而異,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速度、難度及重複次數或阻力來調節運動的負荷,只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患者都可以達到最大限度的康復。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7-13 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腦卒中康復中運動療法之要義與實踐】

腦卒中康復乃中醫"痿證""偏枯"範疇,歷代醫家皆重"治痿獨取陽明"與"形神共調"之理。今觀西法所謂運動療法(PT),實與【黃帝內經】"導引按蹺"之旨暗合,二者皆以運動通經絡、調氣血爲康復大法。然今人多囿於針灸推拿之傳統,忽視運動療法之要義,此當正本清源。

一、運動療法與中醫康復理論之契合
【諸病源候論】言:"引挽肢體,導引津液,血脈流通",此正與運動療法"主動-被動運動"機制相通。現代醫學所謂"神經可塑性",即中醫"氣行則血行,血行則瘀去"之體現。臨床所見,卒中後三日(腦梗)或七日(腦溢血)介入運動療法,恰合【醫宗金鑒】"瘀血既去,當調其氣"之時機窗口。

二、運動療法實施之要訣
1. 分期施治:如案例中王大爺之治療,先以"體位排痰"對應【傷寒論】"保胃氣、存津液"之則,繼以坐位平衡暗合"坐忘調息"之功,終以站立行走達成"形與神俱"之境。
2. 動靜相濟:現代器械訓練當輔以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等傳統導引,此即【莊子】"吹呴呼吸,吐故納新"之實踐。
3. 量度把握:【呂氏春秋】言"流水不腐",運動強度當遵"微似有汗"(【傷寒論】)之度,過則傷正,不及則效微。

三、醫患協同之大道
唐漢平主任所倡"循序漸進"原則,實本於【周易】"漸卦"之義。醫者當如【大醫精誠】所言"先發大慈惻隱之心",指導患者以"持樞"之道(【鬼谷子】),使康復訓練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而日有所長。

今之康復醫學,當熔古鑄今:以西醫精準評估爲用,以中醫整體觀爲本。運動療法非惟肢體訓練,實乃"形神共養"之樞機。卒中康復之要,在於把握"三早"(早評估、早介入、早訓練),謹記【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之訓,使患者"陰平陽秘"(【素問】),方能盡復其功。

(全文798字)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7-22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卒中康復運動療法之要義】
(文/國學堂主)

卒中一症,古稱"中風",乃氣血逆亂、經絡壅滯之候。【黃帝內經】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然既病之後,康復之道尤重"動靜相濟"之理。今觀卒中康復以運動療法爲先,實暗合【易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旨,誠爲古今醫理相通之明證。

運動療法之要,首在"因勢利導"。昔張仲景【金匱要略】言"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與今之早期介入理念若合符節。王氏老翁案例所示,先以排痰通絡固本,繼以坐臥平衡調形,終至站立行走出戶,正合【莊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之導引次第。此非獨西醫康復之術,實乃中華"導引按蹺"古法之現代化用。

其治療時機,尤當謹記"三候":急性期如救火揚沸,當以西醫搶救爲先;病情甫定即需"引挽腰體",此【諸病源候論】所謂"小得平穩,即須運動";恢復期更當"動搖則谷氣得消",蓋氣血貴在流通。現代醫學謂"發病3-6月爲黃金期"者,恰與【針灸大成】"病在經筋,久則攣縮"之誡相呼應。

至若運動療法之效,可析爲三綱:
一曰通經活絡。【靈樞】言"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運動猶針砭之效,能"通其經脈,調其血氣";
二曰強筋壯骨。【呂氏春秋】載"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今以關節鬆動、肌力訓練應之;
三曰調神暢志。【養生延命錄】謂"能動能靜,所以長生",患者自立自強,正合"形神共養"之道。

唐主任所倡"循序漸進"四字,實本於【論語】"欲速則不達"之訓。觀現代康復器械之牽引助力,無非古之"五禽戲""八段錦"易器而行。然須切記【淮南子】"聖人以身體之"之誡,量力而爲,過猶不及。

今人但知針灸推拿爲中醫康復,殊不知【聖濟總錄】早明言:"治癱緩者,當導其氣,使關節通利。"運動療法融貫中西,既承【內經】"微動四極"之古訓,又納現代神經可塑性之理。學者當知:康復之道不在炫技,貴在把握"天人相應"之機,使患者終得"獨立守神,肌肉若一"之境。此即【周易】"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在醫道之體現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