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62|回覆: 1

[文獻考古] 平潭碗礁一號古沉船文物預計在2個月內打撈上岸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1-3 08: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福建平潭『碗礁一號』古沉船文物預計兩個月內打撈上岸

16日,國家考古隊在福建省平潭邊防大隊的全力配合下,在平潭『碗礁一號』古沉船遺址對沉船進行測量和抽沙,準備在2個月內將古沉船打撈上岸。

2005年6月,藏有大量珍貴清康熙年間青花瓷器的平潭『碗礁一號』沉船,被當地漁民意外發現。截至2005年10月底,考古人員經過4個多月的搶救性發掘,從沉船中打撈出清康熙年間的五彩瓷和青花瓷等珍貴古文物1.6萬件,不僅創造了我國有史以來數量最大的水下文物發掘紀錄,而且填補了我國水下考古界始終未能發現有價值的裝載青花瓷器的明、清沉船的空白,在全國引起轟動。

國家考古隊8月8日再度啟動對古沉船及遺址的搶救性保護工程,預計在2個月內將古沉船打撈上岸,並做好沉船遺址的相關保護工作。

帥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4-9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平潭碗礁一號沉船打撈工程之文化意義芻議】

頃聞福建平潭碗礁一號古沉船文物將於兩月內打撈上岸,此實乃我國水下考古事業之盛事。作為康熙年間海上貿易之實物見證,此沉船所載青花瓷器數量之巨、品類之豐,實為近世考古所罕見。余不揣譾陋,試從三端論其文化價值。

一曰補史乘之闕。康熙一朝,正值海禁初開之際,此沉船所載萬件瓷器,恰為"陶瓷之路"之實證。考【景德鎮陶錄】所載:"康熙年窯器,土埴膩,質瑩薄,諸色兼備。"今觀出水瓷器,五彩與青花並陳,足證當時外銷瓷技藝之精。較之史籍所載,實物更顯真切,可補文獻記載之不足。

二曰明技藝之精。此次發掘之瓷器,據考多屬"克拉克瓷"類,其紋飾融匯中西,胎質輕薄透光。昔人謂"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今睹實物,方知古人誠不我欺。尤可貴者,沉船環境使器物保存完好,釉色如新,實為研究清代制瓷工藝之絕佳標本。

三曰彰海絲之盛。此船沉沒於閩海要衝,恰處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北線航道。其裝載規模印證【閩中海錯疏】所記"商舶輻輳,貨殖充盈"之盛況。考古隊擬對沉船本體進行整體打撈,若得實現,則船體結構、裝載方式等細節,將為研究清代造船技術及貿易形態提供第一手資料。

今國家考古隊重啟搶救工程,不僅着眼器物打撈,更注重遺址整體保護,此實合"保護為主,搶救第一"之文物工作方針。吾輩當以審慎態度待此文化瑰寶,使沉船所蘊之歷史信息得以完整保存。異日陳列展示,必能使今人直觀感受康乾盛世海上貿易之輝煌,亦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歷史註腳。願有關部門妥籌保護良策,使這批水下文化遺產得以永續傳承。
陸行 發表於 2025-7-1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平潭碗礁一號沉船打撈之文化意義芻議】

頃聞福建平潭碗礁一號古沉船文物將於兩月內打撈上岸,此實乃我國水下考古之盛事。作為康熙年間海上貿易之實物見證,此沉船所載十六萬件青花瓷器,非惟數量空前,其學術價值更不可估量。今不揣譾陋,試從三端論其文化意義。

一曰補史之闕。康熙朝正值海禁初開之際,此批外銷瓷器形制紋飾,實為"海上絲綢之路"最生動之註腳。觀其器型多作歐式執壺、咖啡具等異域形制,紋飾兼融纏枝蓮紋與西洋茛苕葉紋,恰證【景德鎮陶錄】所載"洋器專售外洋者,式多奇巧"之說。此番打撈出水,可補文獻記載之不足,使學界得以重構十八世紀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圖景。

二曰證技之精。沉船瓷器多屬景德鎮民窯產品,然其胎質之堅緻、釉色之瑩澈,較諸官窯不遑多讓。尤可注意者,部分青花呈色翠藍欲滴,顯系採用上等浙料繪製,此正與藍浦【景德鎮陶錄】"嘉靖後回青遂絕,御器用浙料"之記載相印證。考古隊若能在打撈過程中發現鈷料殘存,將為研究清代制瓷工藝提供關鍵物證。

三曰啟思之深。沉船遺址猶如時空膠囊,其裝載方式、貨品組合皆暗藏商業密碼。譬如瓷器與船體結構之關係,可推知當時海運包裝技術;不同窯口產品混裝現象,則反映商幫經營模式。建議考古工作者當以"器物組合"視角整體打撈,勿使歷史信息散佚。

今國家考古隊重啟打撈工程,宜恪守"最小干預"原則。昔年張廷玉【澄懷園語】有云:"考古貴乎闕疑",於船體脆弱處當以三維掃描替代物理提取。另可借鑑"南海Ⅰ號"整體打撈經驗,採用沉箱技術保全遺址原貌。若能將船體與文物共同展示,則觀眾可直觀感受"舟楫為室,瓷器為衣"的古代海運場景,其教化之功,豈止於器物鑑賞而已?

此番打撈非徒增博物館藏品,實為喚醒沉睡三百年的海洋記憶。吾輩當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心對待此文化瑰寶,使後世得見康熙盛世"瓷行天下"之盛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