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40|回覆: 0

[成語典故] 白日做夢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10-10 20: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白日做夢】涵義

大白天做夢。比喻根本不能實現的夢想。

【白日做夢】出處

明·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白日做夢】辨析

【白日做夢】讀音:bái rì zuò mèng

【白日做夢】近義詞:黃粱美夢、白日見鬼、夢幻泡影、南柯一夢

【白日做夢】反義詞:腳踏實地、切中事理、循規蹈矩

【白日做夢歇後語】:胡思亂想

【白日做夢】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多用在斥責、譴責的場合

【白日做夢】造句

1、李登輝想把台灣獨立出去,這簡直是白日做夢

2、他一個月沒去上班,卻想得獎金,真是應了"白日做夢"這句話了。

3、我們總是有各種想法,比如白日做夢時,工作中得到晉升。

4、最好的情況來講,白日做夢被認為是代替生活現實的補償品。

5、小妖們都在想,你丫丫的白日做夢啊,給你找奇物,有奇物我們早就滅了你,不能滅了,讓他給我們做吃的。

6、如果你以為自己能去美國,那真是白日做夢

7、白日做夢!你以為你能一手遮天麼?就憑你,能對抗我們所有人嗎?

8、飛熊入夢南柯一夢白日做夢醉生夢死!林風目前兌換到了夢魘中級血統和修煉。

9、所謂夢想不是白日做夢的幻想,而是那種可以讓你為之瘋狂為之無法入眠的東西。

10、不勞而獲想發財,簡直是白日做夢

【白日做夢】成語接龍:

白日做夢→夢斷魂勞→勞民動眾→眾毛攢裘→裘敝金盡→盡力而為→為仁不富→富國安民→民不聊生→生張熟魏→魏顆結草→草率收兵→兵拏禍結→結髮夫妻→妻兒老少→少吃儉用→用心良苦→苦身焦思→思所逐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心木腸→腸肥腦滿→滿坑滿谷→谷馬礪兵→兵聞拙速→速戰速決→決勝千裏→裏外夾攻→攻城略地→地覆天翻→翻江倒海→海約山盟→盟山誓海→海盟山咒→咒天罵地→地老天昏→昏頭轉向→向若而嘆→嘆為觀止→止渴望梅→梅妻鶴子→子虛烏有→有死無二→二缶鍾惑→惑世誣民→民胞物與→與虎添翼→翼翼飛鸞→鸞回鳳翥→翥鳳翔鸞→鸞翔鳳集→集螢映雪→雪飄如絮→絮果蘭因→因敵取資→資深望重→重床疊架→架謊鑿空→空心湯圓→圓木警枕→枕曲藉糟→糟糠之妻→妻梅子鶴→鶴處雞群→群威群膽→膽小如豆→豆剖瓜分→分星擘兩→兩腳野狐→狐死首丘→丘山之功→功一美二→二心兩意→意懶心灰→灰煙瘴氣→氣貫長虹→虹銷雨霽→霽風朗月→月落烏啼

馮另充 發表於 2025-7-28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白日做夢"之文化意蘊與認知誤區】

"白日做夢"作為漢語經典成語,其文化內涵遠非字面所示。考其源流,明代【精選雅笑】已載"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揭示此語本指違背客觀規律的虛妄之念。然細究其文化肌理,實有三重深層意蘊值得闡發。

一者,此成語折射中國傳統認知論中的"務實精神"。【荀子·正名】言"知有所合謂之智",與"腳踏實地"互為表裏,構成對空想主義的雙重否定。明代士人用此語譏諷科舉痴夢者,恰是農耕文明"天道酬勤"價值觀的具象化表達。

二者,其近義詞群呈現豐富的隱喻系統。"黃粱美夢"典出【枕中記】,喻富貴虛幻;"南柯一夢"本自【南柯太守傳】,言功名無常。此三者共同構建起"夢"意象的批判維度,與西方烏托邦思想形成有趣對照——後者多具建設性,而漢語"夢"系成語則側重警示功能。

三者,當代語境中的認知偏差需加辨析。例句中"夢想與白日做夢"的對比使用,實暗含傳統思維對"合理理想"與"虛妄空想"的區分標準。【朱子語類】所謂"存天理去人慾",在此轉化為對現實可行性的考量。今人若簡單將創新思維等同於"白日做夢",實乃曲解古意。

至若成語接龍"夢斷魂勞"至"谷馬礪兵"等二十三連,恰展現漢語詞彙的意象綿延特質。這種語言遊戲不僅訓練思維,更暗合【文心雕龍】"神與物游"的美學傳統。建議使用者當把握其批判性內核,而非簡單作貶義標籤。真正智慧,在於明辨"不可能"與"未可能"的哲學界限。
鄧帛 發表於 2025-7-29 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白日做夢"之文化意蘊與認知邊界】

"白日做夢"作為漢語經典成語,其文化內涵遠超出字面所指。【周禮·春官】載"占夢"之制,已區分"正夢""噩夢"等六類夢境,而"晝寢見夢"自古即被視為非常之兆。明代醉月子【精選雅笑】以星相問卜喻之,實承【荀子·解蔽】"不以夢劇亂知"的理性傳統,暗合王充【論衡·譏日】"晝夢不吉"的民間信仰。此語在當代語境中的運用,折射出三重文化認知結構:

一、現實理性的批判維度
成語通過"白晝/夢境"的時空錯置,構建出荒誕性修辭。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畫莢者"寓言所示,脫離實踐基礎的幻想必然破滅。例句中"台灣獨立""不勞而獲"等用法,皆延續【尚書·說命】"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務實精神,與"腳踏實地"形成價值對位。

二、心理補償的辯證觀照
值得注意的是第4例揭示的現代心理學視角。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謂夢為欲望滿足,而榮格學派更視白日夢為創造性思維源泉。這恰與【莊子·齊物論】"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形成跨時空對話,提醒我們警惕成語使用中的絕對化傾向——陶淵明"白日掩荊扉"的冥想,何嘗不是另一種精神超越?

三、語言演變的認知迭代
從"黃粱美夢"的唐人傳奇到"元宇宙"的當代構想,人類對"現實"的定義不斷拓展。成語接龍中"夢斷魂勞"至"決勝千裏"的語義流轉,暗喻夢想與實踐的永恆辯證。王陽明"知行合一"說在此尤具啟示:批判空想時,當為合理願景保留認知空間。

此語運用之要,在於把握【周易·繫辭】"窮變通久"的智慧。今人斥"白日做夢",既需傳承"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的儒家訓誡,亦當為【楚辭·遠遊】"思舊故以想像"留有餘地。真正的文化自覺,在於區分妄想與理想,明辨苟且與超越,此乃"白日做夢"給予當代人的深刻啟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