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97|回复: 1

[成语典故] 白发千丈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6-10-7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发千丈》涵义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白发千丈》出处

唐·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发千丈》辨析

《白发千丈》读音:bái fà qiān zhàng

《白发千丈》近义词:老态龙钟

《白发千丈》用法:补充式;作定语

《白发千丈》造句

1、楠木渡瀑泻似白发千丈,云门囤叹苍穹造化神奇。

2、白发千丈泪三升,拄杖倚门望子音。

《白发千丈》成语接龙:

白发千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寒仙子→子子孙孙→孙康映雪→雪虐风饕→饕口馋舌→舌战群儒→儒雅风流→流水无情→情深友于→于心何忍→忍耻含羞→羞面见人→人微言轻→轻怜痛惜→惜墨如金→金声玉润→润屋润身→身微言轻→轻诺寡信→信而有征→征敛无度→度长絜大→大梦方醒→醒聩震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流缓进→进种善群→群口铄金→金相玉映→映月读书→书不释手→手高眼低→低声下气→气象万千→千金之子→子孝父慈→慈明无双→双栖双宿→宿水飡风→风起云飞→飞禽走兽→兽困则噬→噬脐莫及→及时行乐→乐往哀来→来鸿去燕→燕颔虬须→须弥芥子→子虚乌有→有色眼镜→镜里采花→花朝月夕→夕寐宵兴→兴师问罪→罪恶贯盈→盈满之咎→咎由自取→取而代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城汤池→池鱼之殃→殃及池鱼→鱼死网破→破玩意儿→儿童之见→见死不救→救难解危→危在旦夕→夕惕若厉→厉行节约→约法三章→章决句断→断梗飞蓬

oppyz 发表于 2025-5-4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白发千丈"的审美意蕴与诗学张力》

"白发三千丈"之语,实为李太白以夸饰之笔铸就的千古愁绝。此句出自《秋浦歌》组诗第十五首,当置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漫游秋浦的语境中解之。其时李白已届知命之年,壮志未酬而鬓先秋,遂将抽象愁思具象为白发千丈的视觉奇观。这种将心理时间外化为空间意象的表现手法,实承屈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比兴传统,又启后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绪量化范式。

考其修辞学价值,"白发千丈"实为悖论式表达。生理学范畴中,发长不过数尺;而诗人以"千丈"为度,恰构成现实逻辑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这种夸张修辞在《庄子·逍遥游》"大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已有先例,然太白妙在将宏阔的空间感注入个体生命体验,使"愁"这一抽象情感获得可丈量的物质形态。钱锺书《谈艺录》论及"喻之多边"时,特举此例说明诗歌语言"无理而妙"的美学特征。

在语法结构上,此成语采用补充式构词法,"千丈"作为程度补语,既修饰"白发"的物理属性,又暗喻愁思的绵长。较之近义表述"老态龙钟",更凸显动态的延展性。观王维"宿昔朱颜成暮齿"的静态白描,或杜甫"白头搔更短"的逆向表达,李白的创造在于将衰老过程转化为空间延展的共时性呈现,此即叶嘉莹所谓"诗歌意象的时空转化艺术"。

至其文化意蕴,"白发"在古典诗学中早超越生理现象,成为士人精神困境的象征符号。左思"白发忽已髟"叹功业不建,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伤人生如梦,皆与太白此句构成互文网络。值得注意的是,秋浦诗中"明镜"意象与"白发"形成镜像对照,暗合《华严经》"镜中像"的佛教空观,使个体愁思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哲思。

今人用此语,当知其非徒言衰老,实乃融合了《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创作论、《周易》"近取诸身"的观物法,以及盛唐诗人特有的宇宙意识。造句若"楠木渡瀑泻似白发千丈",正是把握了其将自然景观人格化的精髓,使无情之水亦具忧患之思。此即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生动体现。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