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19|回復: 0

[成语典故] 不得要领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10-5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得要领〗相关人物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

〖不得要领〗涵义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不得要领〗出处

〖史记·张骞传〗:“骞不得其要领。”

〖不得要领〗辨析

〖不得要领〗读音:bù dé yào lǐng

〖不得要领〗近义词:茫无头绪、雾里看花、不知所为

〖不得要领〗反义词:一目了然、了如指掌、提纲挈领

〖不得要领〗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不得要领〗造句

1、关于这次争论,虽收视反听,也还是不得要领

2、写文章应该简洁明了,不要床上安床,使人不得要领

3、他教了她三天,她还是不得要领

4、他东拉西扯地说了半天,大家听了还是不得要领

5、有些领导人的讲话连篇累牍,却不得要领

6、说话写文章应力求简明扼要,切忌叠床架屋,使人不得要领

7、我左思右想,不得要领,急得抓耳挠腮。

8、生活二字二几十年来回味得我大小脑抽搐,脊髓痉挛。始终不得要领

9、他用写仿用的元书纸一页一页地临摹着,独自品味着那些许成功的喜悦,也吞咽着不得要领的涩果。

10、他搜集了所有能够找到的道书丹册,埋首其中数年时间,但苦于无人指点,脑海中的现代思维也影响了他对经书的理解,因此始终不得要领

〖不得要领〗成语典故:

西汉后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死了以后,第二年春天,皇太子刘彻当了皇帝,这就是少年英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

匈奴部落住在中国北方广袤的蒙古草原上,汉武帝时,中国北方屡遭他们的欺凌和侵扰。经过几年的扩张混战,匈奴击败了许多游牧部落,占有了他们的家园。当时在河西走廊——敦煌一带,曾经居住着一个强大的部落,叫做月氏。后来,匈奴人用武力征服了这个国家,残酷地杀害了月氏国王,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月氏人想攻打匈奴报仇,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周围其他的部落都不敢与匈奴为敌,所以他们无法争取到任何同盟;即使远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也无意收留他们。所以月氏人只能向更远的西方迁徙。

汉武帝得到这个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想派人前去联络月氏,以便夹击匈奴。

当时,要把结盟的书信送往月氏,意味着3000多公里的漫漫旅途,沿途有重山阻隔,没有向导知道路该怎样走。更危险的是,要到月氏,就要穿越匈奴人控制的领地,那里有驾驭着骏马的敌人围追堵截。而且在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月氏部落到底迁到了哪里。汉武帝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下一道招贤榜,募天下的仁人志士出使西域去联络月氏人。

招贤榜一贴出,应征者寥寥无几。不过,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看到招贤榜后,主动向汉武帝请缨,表示愿意与联系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100名随从出发了,同行的还有一个跟了张骞多年的蛮族奴隶,名叫甘父。当接近匈奴领土时,张骞一行没有胆怯,他们直接向匈奴的防线进发,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穿过匈奴的土地。

不幸的是,张骞一行经过匈奴的时候,被匈奴人抓住,全都做了俘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这一扣便是十一年。张骞在匈奴娶了一位妻子,生了儿女。张骞等人虽然身在匈奴,但一直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的任务。后来,匈奴人终于放松了警惕,他找准机会,和几个随从一起逃脱了。

张骞和甘父逃出后,历经艰险,经过几十天的奔波,进入大宛国境地。

大宛国早就听说西汉王朝地大物博,繁荣昌盛,想和汉王朝建立联系。看到张骞到来,真是喜出望外,就以优礼相待,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大宛的国王听从了张骞的话。休息了几天以后,大宛国王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到大月氏。

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新王带领自己的人马往西进攻大夏,占领了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了。

等张骞来了以后,和他们谈起夹击匈奴的事,他们竟不大感兴趣,外交商谈也不得要领,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无奈之下,张骞他们起程回国了。在经过匈奴的土地时,张骞再次被扣留,一年后,赶上匈奴国内大乱,他和妻子在甘父的帮助下回到了故乡。再次拜见汉武帝时,距张骞奉命出行已经过去了12年。

张骞的这次西行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终于打开了西行的途径,使处在匈奴铁蹄下的西域各国都知道了强大的汉朝并没有忘记他们,这对于当时和以后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得要领〗成语接龙:

不得要领→领异标新→新益求新→新愁旧恨→恨海难填→填坑满谷→谷马砺兵→兵闻拙速→速战速决→决命争首→首善之区→区区此心→心口不一→一饥两饱→饱食暖衣→衣冠禽兽→兽聚鸟散→散言碎语→语近词冗→冗词赘句→句比字栉→栉风酾雨→雨愁烟恨→恨之入骨→骨寒毛竖→竖子成名→名存实亡→亡可奈何→何所不为→为虎添翼→翼翼飞鸾→鸾吟凤唱→唱筹量沙→沙鸥翔集→集苑集枯→枯木逢春→春风雨露→露面抛头→头足异所→所向披靡→靡然乡风→风行电击→击其不意→意往神驰→驰声走誉→誉满天下→下气怡色→色授魂与→与民同乐→乐行忧违→违世絶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铁咀金→金针见血→血风肉雨→雨沐风餐→餐风露宿→宿水飡风→风流冤孽→孽障种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饮→饮水辨源→源源本本→本乡本土→土穰细流→流水桃花→花貎蓬心→心旷神怡→怡情理性→性急口快→快人快语→语近指远→远年近岁→岁月如流→流溺忘反→反治其身→身强力壮→壮士解腕

~幽魂~ 發表於 2025-4-28 07:3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不得要领"之文化意蕴与历史启示》

"不得要领"作为汉语经典成语,其文化内涵远超出字面意义。考其源流,《史记·大宛列传》载张骞出使西域"不得其要领"的记载,实为华夏文明对外交往的重要历史节点。本文将从文字学、历史学、语言学三重维度解析此成语的深层意蕴。

从文字学观之,"要"通"腰","领"为衣领,二者皆为服饰关键部位。许慎《说文解字》释"要"为"身中也",段玉裁注"凡物之枢组皆曰要";"领"字从页令声,《释名》谓"领,颈也,以壅颈也"。这种以身体部位喻指事物关键的思维方式,正是汉字"近取诸身"造字智慧的体现。成语通过服饰意象构建认知框架,形成独特的文化隐喻系统。

就历史语境而言,张骞"不得要领"的困境具有双重象征:既是外交使节未能掌握谈判核心的实况记录,更折射出汉帝国开拓西域的认知局限。班固《汉书·张骞传》详述其"凿空"之功,然初使月氏时确实面临"匈奴隔其道"的地理障碍与"蛮夷俗贪汉财物"的文化隔阂。太史公以"不得要领"四字凝练概括这种文明碰撞中的沟通困境,堪称史笔如椽。

在语言学层面,该成语的能产性值得关注。其动宾结构衍生出丰富用法:作谓语时强调行为结果(例1、3),作定语时修饰认知状态(例2、6),作状语时描述行为方式(例4、5)。王引之《经传释词》指出此类结构"实字虚用"的特性,使抽象概念获得具象表达。近义词"茫无头绪"侧重认知混乱,"雾里看花"强调模糊不清,而"不得要领"特指关键要素的缺失,三者构成微妙的语义谱系。

当代社会信息爆炸,"不得要领"现象更显普遍。从学术研究到日常沟通,人们常陷入"资料丰而要点寡"的困境。张骞故事启示我们:突破认知瓶颈需要如他"持汉节不失"的执着,更需建立有效的知识筛选机制。苏轼《日喻》云"道可致而不可求",或许"得其要领"的关键,正在于持续探索的实践智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