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26|回覆: 1

[成語典故] 作威作福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9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威作福】相關人物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兒子,帝乙的弟弟,紂王的叔父,官太師,封於箕。

【作威作福】涵義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後泛指憑藉職位,濫用權力。

【作威作福】出處

【尚書·洪範】:“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梁書·武帝紀論】:“然朱異之徒,作威作福,挾朋樹黨,政以賄成。”

【作威作福】辨析

【作威作福】讀音:zuò wēi zuò fú

【作威作福】近義詞:任性妄為、無法無天、為所欲為、胡作非為、為非作歹、專橫跋扈、橫行霸道、耀武揚威、肆無忌憚、飛揚跋扈

【作威作福】反義詞:俯首貼耳、 仁至義盡

【作威作福】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作威作福】造句

1、他一向欺上瞞下,作威作福,嚴重地破壞了黨的優良傳統。

2、這個傢伙被關進牢房,再也不能作威作福了。

3、你看他那勢不可擋,作威作福的樣子,這傢伙肯定身世不凡。

4、他一貫瞞心昧己,作威作福,嚴重破壞了黨的優良傳統。

5、儘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

6、權力,如果用來對同胞作威作福,或者用來增加個人的虛榮,就應該被認為是卑鄙的。

7、他長期在鄉裡間作威作福,罪行罄竹難書。

8、女人一旦得到平等,就對男人作威作福

9、我喜歡對她作威作福,而她通常寧可屈從我的專橫,不願冒着和我直接衝突的危險。

10、倘若這些暴徒和殺人兇手依然能在豪華的宮殿作威作福,伊拉克人民的境況絕不會好轉。

【作威作福】成語典故:

牧野之戰,商軍大敗,殷紂王鹿台自焚,強大的西周滅掉了殷商。都城朝歌被廢,象徵國家權力的九鼎被移往洛陽,讓紂王之子武庚管理殷商余民。

武王慕箕子之名,派召公釋放了箕子,並向他詢問治國安邦之道。【尚書.洪範】是根據箕子的話寫成的。

武王說道:“啊!箕子,上天庇護下民,幫助他們和睦地居住在一起,我不知道上天規定了哪些治國的常理。”

箕子回答說:“我聽說從前鯀以堵塞治理洪水,違背了自然規律,將水火木金土五行的排列擾亂了,許多水利工程都以失敗告終。天帝大怒,沒有把九種治國大法給鯀。鯀在流放中死去,禹起來繼承父業,順應自然規律以疏為主,天帝就幫助他,使之治水成功,免除了洪水泛濫之災。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上天受到感動,就把九種大法賜給了他,治國安邦的常理因此確立起來。”

箕子總結出上天規定的治國常理是:“第一是五行,第二是慎重做好五件事,第三是努力辦好八種政務,第四是合用五種記時方法,第五是建立最高法則,第六是用三種德行治理臣民,第七是明智地用卜筮來排除疑惑,第八是細緻研究各種徵兆,第九是用五福勸勉匝民,用六極懲戒罪惡” 。他總結說,要想當好天子,就應當像做父母一樣,把老百姓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做天下臣民的君王。

其中在三德中,他指出只有君王才能作福作威,臣子不能。後來引用時常用作威作福泛指憑藉職位,妄自尊大,濫用權勢。

箕子把自己的治國之道和盤托出,並非有意於食周粟做順民,而是把自己在殷商這一段的歷史做個總結,以便開啟一段新的歷史。

武王也覺察出箕子的用意,他不愧是一代明君,胸懷寬仁,便封箕子於朝鮮,並且不把他當作臣子對待。箕子遂率商朝遺老故舊一大批人東渡朝鮮,至於今之平壤,建立起了一個新的諸侯國,史稱箕子朝鮮。箕子治國毋偏毋頗,以仁以德,輔以律法,頒布施行了“犯禁八條”,國中大治,老百姓夜不閉戶,安居樂業,創朝鮮半島文明開化之始,被中原稱譽為“君子之國”。

今朝鮮平壤有箕子陵,是其遺蹟。唐朝時,在朝歌南關建箕子廟,文學家柳宗元為其寫了碑文。明正德年間,在南門內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遺址尚存。今日之“三仁祠”在淇縣摘星公園內。

【作威作福】成語接龍:

作威作福→福為禍先→先斷後聞→聞噎廢食→食不重肉→肉食者鄙→鄙俚淺陋→陋巷簞瓢→瓢潑大雨→雨沾雲惹→惹事招非→非常之謀→謀事在人→人人自危→危言高論→論高寡合→合二為一→一之為甚→甚囂塵上→上慢下暴→暴衣露冠→冠絕一時→時絀舉盈→盈盈秋水→水晶燈籠→籠山絡野→野人奏曝→曝書見竹→竹馬之交→交口稱讚→讚不絕口→口服心服→服低做小→小題大做→做剛做柔→柔枝嫩條→條分節解→解甲休兵→兵行詭道→道貌岸然→然糠自照→照貓畫虎→虎頭蛇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顧→顧後瞻前→前功盡滅→滅門絕戶→戶樞不朽→朽棘不雕→雕梁繡戶→戶曹參軍→軍不血刃→刃樹劍山→山光水色→色仁行違→違時絕俗→俗下文字→字順文從→從俗就簡→簡要清通→通前澈後→後車之戒→戒奢寧儉→儉故能廣→廣陵散絕→絕妙好詞→詞窮理絕→絕薪止火→火傘高張→張皇其事→事核言直→直言不諱→諱莫如深→深根固本→本小利微→微服私行→行雲流水→水碧山青→青史流芳

 
何紂町 發表於 2025-4-4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作威作福"的權術本質與歷史鏡鑒】

"作威作福"一詞,源出【尚書·洪範】"惟闢作福,惟闢作威"之訓,其本義乃君王專權之體現。箕子答周武王問政時,將此列為"洪範九疇"之要義,實為上古政治智慧之結晶。然此語歷經三千年流變,已從君主專權之特許,異化為權臣僭越之惡行,其間嬗變軌跡,頗值深究。

考其詞源,【洪範】明言"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此乃三代禮制之核心。孔穎達疏解曰:"惟君得專威福",鄭玄更注為"政當一統"。可見原初語境中,"作威作福"實為君主維繫"天命—王權"秩序的必要手段。然至梁武帝時,史臣已用"朱異之徒作威作福"批判權臣亂政,詞義遂生質變。此中轉折,恰印證【韓非子·二柄】"刑德二柄"之說——當賞罰之權下移,必致綱紀紊亂。

細繹箕子之答,其深意不止於權術分配。在五行相剋的理論框架下,鯀之敗在於"汩陳五行",即破壞權力運行的天然秩序。禹之成功,則在"彝倫攸敘",使威福各歸其位。此中暗含的政治哲學,與【管子·明法】"威不兩錯,政不二門"的論斷互為表里。故真正的"作威作福",當如【周易·繫辭】所謂"聖人以神道設教",具有建構政治合法性的功能。

然觀後世用例,自【梁書】至現代語境,"作威作福"漸成權力異化的代名詞。此現象與封建官僚制度的內在矛盾密切相關。王夫之【讀通鑑論】曾痛批:"擅威福者,必覆公餗",顧炎武更在【日知錄】中直指"威福下移"為亡國之兆。這些批判皆揭示:當權力失去"洪範九疇"的體系約束,必墮落為私人逞欲工具。

今人使用此語,當知其具雙重警示:於上位者,須明"惟闢作福"的本分;於下位者,當戒"臣擅威福"的妄念。觀歷代興亡,從商紂之鹿台自焚到朱異之政以賄成,皆印證【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理。故"作威作福"四字,實為懸於權力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其寒光凜冽處,正是中國政治哲學最深邃的警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