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58|回覆: 0

[成語典故] 傍人門戶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29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傍人門戶】相關人物

桃符、艾人、門神

【傍人門戶】涵義

傍:依靠,依附;門戶:門第。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立。

【傍人門戶】出處

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十二:“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閒氣耶?”

【傍人門戶】辨析

【傍人門戶】讀音:bàng rén mén hù

【傍人門戶】近義詞:寄人籬下、仰人鼻息、拾人牙慧

【傍人門戶】反義詞:自主自力、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傍人門戶】用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

【傍人門戶】造句

1、學術研究要有獨到之處,不能傍人門戶,把別人的成果佔為己有。

2、我們要自主自力,不能傍人門戶

3、雖然生活清苦,也比傍人門戶要好。

4、雖說咱們窮,究竟比他傍人門戶好多着呢。

【傍人門戶】成語典故:

在古時候,春節時人們在桃木板上寫了神名,掛在門邊上以驅邪,叫桃符,後來演化成春聯;在門上貼門神以鎮邪。端午節時,人們用艾草紮成人形,懸掛在大門上以消毒氣。

有一次,桃符仰面看着艾人,說:“你是甚麼呀,怎麼敢住在我頭上?”艾人屈身向下,回答道:“你已經半截子入土了(從元旦到端午,約半年),還有臉同我爭上下嗎?” 桃符很生氣,和艾人吵了起來。門神勸解道:“不要吵了,我們這等人,都依附着人家的門戶過日子,哪裏還有工夫爭閒氣呢?”

【傍人門戶文言文】:

桃符仰見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曰:“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桃符怒,往復紛爭不已。門神解之曰:“我輩不肖,傍人門戶,何暇爭閒氣耶!”

【傍人門戶白話文】:

桃符抬頭仰視着艾草紮成的人形,罵:“你們這些什麼野菜雜草,公然高居於我頭上!”艾人低頭俯視桃符應聲說:“你已經半截入土了,還想跟我爭什麼高下啊?”桃符勃然大怒,於是兩人你一句我一語,吵個不停。門神終於忍不住了,勸解道:“咱們這類人都是不肖之徒,只配依傍在人家的門戶之上,何苦費工夫去爭那一口閒氣呢!”

【傍人門戶】成語接龍:

傍人門戶→戶樞不朽→朽木糞牆→牆高基下→下情上達→達地知根→根株附麗→麗句清辭→辭嚴氣正→正言不諱→諱莫如深→深思熟慮→慮周藻密→密鑼緊鼓→鼓角齊鳴→鳴玉曳履→履仁蹈義→義正辭約→約定俗成→成雙作對→對酒當歌→歌聲繞樑→樑上君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眼→眼空一世→世外桃源→源源而來→來因去果→果於自信→信而有徵→征斂無度→度長絜大→大吆小喝→喝西北風→風掣雷行→行不履危→危在旦夕→夕陽西下→下車伊始→始終如一→一手一足→足食足兵→兵多者敗→敗鼓之皮→皮破肉爛→爛熳天真→真龍活現→現鍾弗打→打牙配嘴→嘴直心快→快馬加鞭→鞭駑策蹇→蹇視高步→步罡踏斗→鬥麗爭妍→妍姿艷質→質而不野→野鶴閒雲→雲消雨散→散傷丑害→害人不淺→淺斟低唱→唱籌量沙→沙裏淘金→金針見血→血竭髯枯→枯朽之餘→餘桃啖君→君子三戒→戒備森嚴→嚴刑峻法→法力無邊→邊塵不驚→驚心怵目→目治手營→營蠅斐錦→錦衣肉食→食毛踐土→土偶蒙金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7-21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傍人門戶"之文化意蘊與處世哲學】

"傍人門戶"一典出自東坡【志林】,其文雖簡,卻深契中國傳統文化中"立身"與"依附"的辯證關係。考其源流,桃符、艾人、門神三物相爭的寓言,實為宋代以降文人群體對士大夫依附性的深刻隱喻。

一、器物擬人之妙喻
桃符(歲旦懸門)、艾人(端午鎮邪)、門神(常年護宅)三者本為門戶附屬物,蘇軾卻賦予其人格化爭論。桃符斥艾人"草芥居上",艾人諷桃符"半截入土",恰似【莊子·齊物論】中"物相刃相靡"的鏡像。門神作"我輩不肖"之嘆,更將器物依存性提升至哲學層面——此中暗含【周易·繫辭】"卑高以陳"的位序觀,揭示依附者本質的無根性。

二、士人精神的投射
宋人筆記常以"傍門"諷喻文士處境。東坡自謂"傍人門戶",實為對元祐黨爭後士大夫依附政治的反思。相較於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孤傲,此語展現宋代文人更複雜的生存智慧:既需如司馬光【諫院題名記】所言"持正守道",又不得不面對"如倚市門"的現實困境。這種張力在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詩句中亦有呼應。

三、當代啟示
今人用此成語,多強調"自主創新"之要義。然細究之,"門戶"本身即具雙重性:一方面如【禮記·大學】"苟日新"之教,當自立根基;另一方面,學術傳承本需"登堂入室"(【論語·先進】),關鍵在"傍"而不"奴"。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恰為破除"依傍"迷思提供思路——真正的學術自立,乃是對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結語
觀桃符艾人之爭,猶見當下知識生產中的定位焦慮。門神"何暇爭閒氣"之語,非消極認命,實為【道德經】"夫唯不爭,故無尤"的處世智慧。當代學人當鑑古知今:既要避免"拾人牙慧"的依附,亦不可墮入"牆高基下"的虛妄,而應在"戶樞不朽"的文化傳承中,尋得自立與對話的平衡。

(全文798字)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7-22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傍人門戶"之文化隱喻與處世哲學】

"傍人門戶"一典,出自東坡【志林】卷十二,其文雖簡,意蘊深遠。考其源流,實脫胎於宋代民間歲俗之寓言:桃符與艾人爭位,門神嘆"我輩不肖,傍人門戶"之語,遂成千古警世之喻。此成語以歲時器物擬人,深刻揭示了依附性生存狀態的文化批判。

一、器物擬人之中的文化密碼
桃符、艾人、門神三者,皆為中國傳統建築裝飾中的"依附性存在"。桃符源自先秦"桃茢"驅鬼之俗,【禮記】鄭玄注云"桃,鬼所惡",至宋演變為楹聯雛形;艾人承【荊楚歲時記】"端午懸艾人"之制;門神則肇始漢代"神荼鬱壘"畫像。三者本為門戶附屬物,蘇軾卻賦予其人格化爭辯,實乃借物喻人之筆法。這種將文化符號人格化的修辭策略,恰如【莊子·齊物論】"物化"思想在俗語中的投影。

二、從民俗寓言到處世哲學
門神"何暇爭閒氣"之嘆,暗合儒家"君子求諸己"(【論語·衛靈公】)的立身準則。王陽明【傳習錄】有云:"自立自重,不可隨人腳跟。"桃符與艾人之爭,恰似世間依附者常陷的位次之爭,而門神的解紛之語,則點破依附者的本質困境——既失主體性,則高低之爭徒增笑耳。此中哲理,與【顏氏家訓】"慕賢篇"所言"君子當守道崇德,蓄價待時"形成鮮明對照。

三、當代語境下的價值重構
今人用此成語,多側重批判學術抄襲、經濟依附等現象。然深究之,"傍人門戶"現象實涉及文化主體性之命題。章太炎【國故論衡】強調"依自不依他"的學術精神,正可與此典互鑒。當代社會中的品牌代工、文化模仿等現象,皆可視為"傍人門戶"的現代變體。門神之嘆,恰為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自主性提供了傳統智慧參照。

結語
"傍人門戶"之喻,表面譏諷依附者的生存狀態,深層卻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對主體性的深刻思考。從【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到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種強調文化自覺的精神脈絡,正與"傍人門戶"形成張力。讀此典故,當如王夫之【讀通鑑論】所言:"鑒之者,知其所以失,而自儆焉。"(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