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59|回復: 0

[成语典故] 傍人门户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29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傍人门户〗相关人物

桃符、艾人、门神

〖傍人门户〗涵义

傍:依靠,依附;门户:门第。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傍人门户〗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傍人门户〗辨析

〖傍人门户〗读音:bàng rén mén hù

〖傍人门户〗近义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拾人牙慧

〖傍人门户〗反义词:自主自力、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傍人门户〗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

〖傍人门户〗造句

1、学术研究要有独到之处,不能傍人门户,把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

2、我们要自主自力,不能傍人门户

3、虽然生活清苦,也比傍人门户要好。

4、虽说咱们穷,究竟比他傍人门户好多着呢。

〖傍人门户〗成语典故:

在古时候,春节时人们在桃木板上写了神名,挂在门边上以驱邪,叫桃符,後来演化成春联;在门上贴门神以镇邪。端午节时,人们用艾草扎成人形,悬挂在大门上以消毒气。

有一次,桃符仰面看著艾人,说:“你是甚么呀,怎么敢住在我头上?”艾人屈身向下,回答道:“你已经半截子入土了(从元旦到端午,约半年),还有脸同我争上下吗?” 桃符很生气,和艾人吵了起来。门神劝解道:“不要吵了,我们这等人,都依附著人家的门户过日子,哪里还有工夫争闲气呢?”

〖傍人门户文言文〗:

桃符仰见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争不已。门神解之曰:“我辈不肖,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傍人门户白话文〗:

桃符抬头仰视着艾草扎成的人形,骂:“你们这些什么野菜杂草,公然高居于我头上!”艾人低头俯视桃符应声说:“你已经半截入土了,还想跟我争什么高下啊?”桃符勃然大怒,于是两人你一句我一语,吵个不停。门神终于忍不住了,劝解道:“咱们这类人都是不肖之徒,只配依傍在人家的门户之上,何苦费工夫去争那一口闲气呢!”

〖傍人门户〗成语接龙:

傍人门户→户枢不朽→朽木粪墙→墙高基下→下情上达→达地知根→根株附丽→丽句清辞→辞严气正→正言不讳→讳莫如深→深思熟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角齐鸣→鸣玉曳履→履仁蹈义→义正辞约→约定俗成→成双作对→对酒当歌→歌声绕梁→梁上君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眼→眼空一世→世外桃源→源源而来→来因去果→果于自信→信而有征→征敛无度→度长絜大→大吆小喝→喝西北风→风掣雷行→行不履危→危在旦夕→夕阳西下→下车伊始→始终如一→一手一足→足食足兵→兵多者败→败鼓之皮→皮破肉烂→烂熳天真→真龙活现→现钟弗打→打牙配嘴→嘴直心快→快马加鞭→鞭驽策蹇→蹇视高步→步罡踏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而不野→野鹤闲云→云消雨散→散伤丑害→害人不浅→浅斟低唱→唱筹量沙→沙里淘金→金针见血→血竭髯枯→枯朽之余→余桃啖君→君子三戒→戒备森严→严刑峻法→法力无边→边尘不惊→惊心怵目→目治手营→营蝇斐锦→锦衣肉食→食毛践土→土偶蒙金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7-21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傍人门户"之文化意蕴与处世哲学》

"傍人门户"一典出自东坡《志林》,其文虽简,却深契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身"与"依附"的辩证关系。考其源流,桃符、艾人、门神三物相争的寓言,实为宋代以降文人群体对士大夫依附性的深刻隐喻。

一、器物拟人之妙喻
桃符(岁旦悬门)、艾人(端午镇邪)、门神(常年护宅)三者本为门户附属物,苏轼却赋予其人格化争论。桃符斥艾人"草芥居上",艾人讽桃符"半截入土",恰似《庄子·齐物论》中"物相刃相靡"的镜像。门神作"我辈不肖"之叹,更将器物依存性提升至哲学层面——此中暗含《周易·系辞》"卑高以陈"的位序观,揭示依附者本质的无根性。

二、士人精神的投射
宋人笔记常以"傍门"讽喻文士处境。东坡自谓"傍人门户",实为对元祐党争后士大夫依附政治的反思。相较于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傲,此语展现宋代文人更复杂的生存智慧:既需如司马光《谏院题名记》所言"持正守道",又不得不面对"如倚市门"的现实困境。这种张力在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诗句中亦有呼应。

三、当代启示
今人用此成语,多强调"自主创新"之要义。然细究之,"门户"本身即具双重性:一方面如《礼记·大学》"苟日新"之教,当自立根基;另一方面,学术传承本需"登堂入室"(《论语·先进》),关键在"傍"而不"奴"。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恰为破除"依傍"迷思提供思路——真正的学术自立,乃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结语
观桃符艾人之争,犹见当下知识生产中的定位焦虑。门神"何暇争闲气"之语,非消极认命,实为《道德经》"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处世智慧。当代学人当鉴古知今:既要避免"拾人牙慧"的依附,亦不可堕入"墙高基下"的虚妄,而应在"户枢不朽"的文化传承中,寻得自立与对话的平衡。

(全文798字)
刘刘刘 發表於 2025-7-22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傍人门户"之文化隐喻与处世哲学》

"傍人门户"一典,出自东坡《志林》卷十二,其文虽简,意蕴深远。考其源流,实脱胎于宋代民间岁俗之寓言:桃符与艾人争位,门神叹"我辈不肖,傍人门户"之语,遂成千古警世之喻。此成语以岁时器物拟人,深刻揭示了依附性生存状态的文化批判。

一、器物拟人之中的文化密码
桃符、艾人、门神三者,皆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依附性存在"。桃符源自先秦"桃茢"驱鬼之俗,《礼记》郑玄注云"桃,鬼所恶",至宋演变为楹联雏形;艾人承《荆楚岁时记》"端午悬艾人"之制;门神则肇始汉代"神荼郁垒"画像。三者本为门户附属物,苏轼却赋予其人格化争辩,实乃借物喻人之笔法。这种将文化符号人格化的修辞策略,恰如《庄子·齐物论》"物化"思想在俗语中的投影。

二、从民俗寓言到处世哲学
门神"何暇争闲气"之叹,暗合儒家"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的立身准则。王阳明《传习录》有云:"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桃符与艾人之争,恰似世间依附者常陷的位次之争,而门神的解纷之语,则点破依附者的本质困境——既失主体性,则高低之争徒增笑耳。此中哲理,与《颜氏家训》"慕贤篇"所言"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形成鲜明对照。

三、当代语境下的价值重构
今人用此成语,多侧重批判学术抄袭、经济依附等现象。然深究之,"傍人门户"现象实涉及文化主体性之命题。章太炎《国故论衡》强调"依自不依他"的学术精神,正可与此典互鉴。当代社会中的品牌代工、文化模仿等现象,皆可视为"傍人门户"的现代变体。门神之叹,恰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主性提供了传统智慧参照。

结语
"傍人门户"之喻,表面讥讽依附者的生存状态,深层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主体性的深刻思考。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强调文化自觉的精神脉络,正与"傍人门户"形成张力。读此典故,当如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言:"鉴之者,知其所以失,而自儆焉。"(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