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70|回覆: 2

[詩詞研究] 仇兆鰲及其【杜詩詳註】

[複製連結]
文強 發表於 2016-9-28 06: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仇兆鰲及其【杜詩詳註

這兩年,杜甫著作的出版迎來了一個不小的高潮,各種形式的杜集著作集中面世,有全集有選集,有排印有影印,可謂洋洋大觀。在距今300多年前的清初,也是一個纂輯杜集蔚然成風的年代。兩次出版風行,這是杜詩之幸,也是讀者之幸。

仇兆鰲的【杜詩詳註】最早刊成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它無疑是古代杜詩注釋的殿軍,論杜集注釋之詳贍,300年間無人能敵。仇兆鰲之後的清代注杜學者,只能責難【杜詩詳註】過於煩冗,訂正一些仇氏的錯誤,出一個精要的注本,面向另一種需求的讀者,其中較好的也就是楊倫的【杜詩鏡詮】了。今人再做杜甫全集的集注,也只能在【杜詩詳註】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儘管在『求全責備』這個路子上仇注已被蕭滌非領銜的【杜甫全集校注】超越,但其裏程碑意義仍然會永載史冊。

仇兆鰲去世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距今已近300年。三個世紀以來,人人盡知【杜詩詳註】。談到其作者仇兆鰲,卻多語焉不詳。民國編【清史稿】也沒有為仇氏立傳,僅在【藝文志】中提到了【杜詩詳註】而已。對於喜好杜甫詩歌的讀者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

仇兆鰲,原名從魚,字滄柱,號知几子、四明先生、章溪老叟。明崇禎十一年生於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仇氏為人秉性質直,無論出仕入仕,始終不改剛正不阿的性情。在家鄉做諸生時,就因為抗忤當地官員而被羅織罪名,很長時間才得以平反。他47歲中進士,廷試策問回答的是關於海禁的問題,他竟然在殿上直言海運方面徇私舞弊猖獗,要求海運從百姓利益出發進行改革。當時的讀卷官楊雍建非常賞識他,皇帝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兩年後散館授編修。江南總督噶禮陷害陳鵬年一案,滿朝文武皆知陳鵬年冤屈,卻無人敢出面求情。只有仇兆鰲仗義執言,才救下陳鵬年。康熙五十一年,皇帝召見年邁的仇兆鰲閒談民間見聞,仇兆鰲竟直言:『去年江督噶禮免官,張伯行留任,江南士庶歡騰,臣不勝大慶。』(事見【乾隆鄞縣誌】)我們知道杜甫一生秉持『致君堯舜』的理想,始終以一個憂國憂民的形象出現在政治史和文學史上。後世有仇兆鰲這樣一個與其理想一致、為人剛正的人為其詩作注,也可謂杜甫之幸。

仇兆鰲52歲時着手輯注杜詩。53歲參與【大清一統志】的編纂工作,其間與顧祖禹、查慎行、閻若璩等學者交往密切。57歲時,因父親遷葬之事辭官歸鄉,他居家這幾年對【杜詩詳註】的纂成至關重要。到康熙四十一年仇兆鰲65歲時,【杜詩詳註】初稿歷時13年終於完成,仇兆鰲帶着稿本從鄞縣趕往杭州進行刊刻,並在次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二年刊刻完成。【杜詩詳註】的刊成也是仇兆鰲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因為這一年恰好趕上康熙南巡,仇兆鰲到吳江恭迎聖駕,將初刻的【杜詩詳註】進呈御覽。這無疑是一種極好的自薦方式,這個初刻本【杜詩詳註】對於仇兆鰲的人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康熙見此書龍顏大悅,賜『餐霞引年』匾額。第二年仇兆鰲即重新步入仕途,入太子宮,兼翰林院檢討。隨後幾年,他先後擔任侍講學士、充太子宮、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以及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這段時間仇兆鰲廣交學界名流,得以與同在內閣的李光地、陳廷敬、張玉書等相互切磋學問,互有補益。(事見仇兆鰲自訂【尚友堂年譜】)

康熙四十二年至五十二年間,仇兆鰲又對【杜詩詳註】進行了修訂,這也表明【杜詩詳註】的初刻本很有可能是仇兆鰲特地為康熙南巡趕製的。康熙五十二年,【杜詩詳註】的增訂本最終刻成,這也就是中華書局1979年點校本的底本。新刊本比原書增加兩卷,原有內容也進行了挖改,比如錢謙益的名字在新刊本中幾乎全部被挖掉,許多轉引材料的出處也在新刊本中消失了,輯佚和校勘功能就打了折扣。所以新刊本雖然是仇兆鰲親勘的定本,但是初刻本也具有定本不具備的文獻價值和現實意義。

仇氏晚年開始對術數頗感興趣,【杜詩】之外還完成了【周易參同契集注】和【悟真篇集注】,其方法大致同於【杜詩詳註】。儘管仇兆鰲生平的許多細節如今已不能詳考,但是一部【杜詩詳註】已經足以令其名垂青史。以前常聽老先生們說,在他們年輕時,物資匱乏,想找一部書讀太難。我們這個時代,不僅能輕易地得到想要的讀本,還能在不少的版本之間進行選擇,不僅能看到當前通行印刷品的樣貌,還能通過影印本一窺300年前【杜詩】注本的原貌,放眼漫長的歷史時空,如今的讀者幸甚至哉。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3-31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仇兆鰲與【杜詩詳註】的學術價值

清初學者仇兆鰲(1638-1717)所著【杜詩詳註】實為杜詩研究史上的集大成之作。是書以"會稡百家"為宗旨,採摭自宋迄明諸家注杜成果凡一百四十餘種,更參以朱鶴齡【杜工部詩集輯注】為底本,歷時二十載始成完帙。其注釋體例之完備,引證之浩博,堪稱古典詩歌注釋學的典範。

考其學術特色,約有三端:其一,採用"分章分段"的集解體例,每詩先解題意,次釋詞句,末附評點,形成層級分明的闡釋體系;其二,首創"內註解意"與"外注引古"的雙重注釋法,既疏通文義,又考鏡源流;其三,附錄【杜詩補註】等系列著作,構建起完整的杜詩文獻系統。雖後世學者病其"援引太繁",然此種"無一字無來歷"的嚴謹態度,正體現清初樸學精神。

今觀【杜詩詳註】之歷史地位,實為連接宋明舊注與現代研究的關鍵節點。蕭滌非先生主編【杜甫全集校注】雖後來居上,然仇氏開創的闡釋範式仍深刻影響着當代杜詩學研究。四明先生以布衣終老,其書卻成就不朽,此誠學術史之佳話也。
興華 發表於 2025-4-11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仇兆鰲與〖杜詩詳註〗的學術史意義】

仇兆鰲(1638-1717)作為清代杜詩學的集大成者,其【杜詩詳註】的學術價值實需置於中國古典詩歌闡釋史的長河中予以審視。此書凡二十八卷,以"集注-補註-詳註"三級闡釋體系建構起杜詩研究的立體框架,其文獻徵引之廣博、考辨之精密,堪稱清代考據學與文學批評結合的典範。

從版本學角度考察,【杜詩詳註】康熙三十二年(1693)初刻本與後續增補本間的差異,正可見仇氏"窮年鉛槧"的治學態度。其注本廣采宋元以來百家注杜之說,尤以錢謙益【錢注杜詩】、朱鶴齡【杜工部詩集輯注】為基幹,更參以史傳地誌、金石碑版,形成"以史證詩"的鮮明特色。如注【北征】"夜深經戰場"句,不僅引【資治通鑑】考安史亂軍行軍路線,更輔以唐代兵制考釋,此種多維互證的闡釋方法,實開清代詩史互證之先河。

就體例而言,仇注每詩分"編年"、"注釋"、"集評"三階:編年部分多本黃鶴舊譜而益加精審;注釋則兼訓詁、典故與詩意闡發;集評更囊括劉辰翁至王嗣奭等歷代評點。這種立體化註疏範式,使【杜詩詳註】兼具文獻匯編與文學批評的雙重價值。然其備受詬病的"繁冗"之弊,實為追求"無一字無來歷"的學術理想所致,此正體現清初樸學"言必有據"的治學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仇氏注杜與其政治操守的深層呼應。其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句時,特引【鹽鐵論】指陳時弊;解"三吏""三別"更詳考唐代租庸調法。這種將詩學闡釋與社會關懷結合的取向,恰與其彈劾噶禮、抗言海運的剛直品格形成互文。康熙朝士大夫"以學術經世"的精神追求,在仇注中得以充分彰顯。

今觀【杜詩詳註】之學術命運,自四庫館臣"援據繁富"之評,至近代學者"獺祭之譏",毀譽參半的背後,實關涉古典注釋學"求全"與"求精"的永恆命題。然其作為杜詩闡釋史上最後一部集大成之作的歷史地位,正如周勛初先生所言:"欲入杜詩堂奧者,舍仇注別無他途。"這種不可替代的經典性,正是【杜詩詳註】歷三百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