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91|回覆: 1

[成語典故] 油頭粉面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27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油頭粉面】涵義

頭上擦油,臉上搽粉。形容人打扮得妖艷粗俗。

【油頭粉面】出處

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二折:“俺這粉面油頭,便是非災橫禍,畫閣蘭堂,便是地網天羅。”

【油頭粉面】辨析

【油頭粉面】讀音:yóu tóu fěn miàn

【油頭粉面】近義詞:淡掃蛾眉、濃妝艷抹

【油頭粉面】反義詞:蓬頭垢面

【油頭粉面歇後語】:化了裝的演員

【油頭粉面】用法:聯合式;一般作謂語、定語;用作貶義

【油頭粉面】造句

1、我姐姐最不喜歡油頭粉面的小伙子。

2、這個人油頭粉面,看了就令人噁心。

3、在電影裏出現的油頭粉面小生,不一定是壞人。

4、馬二先生還走着,見茶鋪裏一個油頭粉面的女人招呼他喝茶。

5、打扮得油頭粉面,一看就讓人不舒服。

6、一個傳教士可能愛上一個墮落的女子。被愛的那個人或許會心懷不忠油頭粉面並且沾染惡習。

7、說某人穿着仔細愛整潔是一回事,說人是個花花公子講究穿着油頭粉面又是另一回事。

8、面對突發事件,相關部門麻爪了,早把應急預案丟到耳前脖子後去啦,那些平日裏狐假虎威油頭粉面踱着四方步的官員只會作鳥獸散了。

【油頭粉面】成語接龍:

油頭粉面→面如死灰→灰心喪氣→氣壯理直→直言正論→論功行封→封刀掛劍→劍戟森森→森羅萬象→象箸玉杯→杯蛇鬼車→車載船裝→裝傻充愣→愣頭愣腦→腦滿腸肥→肥頭大面→面目全非→非昔是今→今來古往→往返徒勞→勞而無功→功遂身退→退食自公→公買公賣→賣兒鬻女→女大當嫁→嫁犬逐犬→犬馬之誠→誠惶誠恐→恐遭物議→議論英發→發號出令→令人起敬→敬業樂群→群分類聚→聚米為谷→谷父蠶母→母難之日→日暮道遠→遠謀深算→算無遺策→策名委質→質疑辨惑→惑世盜名→名正理順→順水放船→船堅炮利→利慾薰心→心神不定→定傾扶危→危如朝露→露紅煙綠→綠慘紅愁→愁潘病沉→沉吟不決→決一雌雄→雄飛雌伏→伏龍鳳雛→雛鳳清聲→聲振林木→木朽蛀生→生炒熱賣→賣友求榮→榮華富貴→貴在知心→心神不寧→寧死不辱→辱身敗名→名不虛立→立馬追駒→駒留空谷→谷馬礪兵→兵不厭權→權均力齊→齊心滌慮→慮周藻密→密雲不雨→雨愁煙恨→恨海難填→填街塞巷

夏矛 發表於 2025-4-13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油頭粉面"考釋與文化批判】

按:"油頭粉面"一詞,自元代賈仲名【對玉梳】始見載籍,其"粉面油頭"之謂,已暗含"非災橫禍"的貶義指向。此語歷經六百年語義沉澱,終成漢語貶抑浮華之經典表述,其間文化意蘊殊堪玩味。

一、詞源考據與形制流變
考元代雜劇用語,"油頭"實承宋元市井"篦頭待詔"之習。周密【武林舊事】載臨安梳剃行當興盛,其時男子以"膏沐綰髻"為尚。然賈氏將"粉面"與"油頭"並置,則顯系對伶人裝扮的諷喻——元雜劇中淨、丑角色常以白粉塗面,如【青樓集】所稱"花旦色伎"的誇張妝容。至明清話本,"油頭粉面"漸專指輕浮子弟,【金瓶梅】中西門慶"頭上簪花,面上傅粉"形象,正為此語最佳註腳。

二、審美批判與社會心理
此成語之貶義,實根植於儒家"文質彬彬"的審美觀。【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之訓,在此轉化為對過度修飾的否定。清人李漁【閒情偶寄】論"盥櫛"章,特斥"脂粉污顏色"之弊,可視為文人對"油頭粉面"的美學批判。值得注意的是,現代語境中該詞常與"紈絝子弟""市井無賴"並提,反映出傳統社會對"身體規訓"的集體意識——不合禮制的身體修飾,往往被視為道德瑕疵的外顯。

三、當代語用變異觀察
今人使用此語已呈泛化趨勢:
1. 性別指涉轉移:原多形容男性(如【儒林外史】中"穿綢裹緞"的假名士),今漸用於批評女性濃妝
2. 價值判斷弱化:影視劇中"油頭粉面"形象(如某些民國劇角色)時有中性化傾向
3. 跨文化誤讀:西方dandy文化中的精緻裝扮,常被簡單對應為此語,實則二者文化基因迥異

結語:
"油頭粉面"作為漢語獨特的文化符號,其演變軌跡折射出身體政治與審美權力的博弈。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該成語的批判性更顯珍貴——它時刻提醒我們:真正的風儀,當如【世說新語】所載裴令公"朗朗如日月之入懷",絕非金玉其外的矯飾。

(全文798字)
葉佃建 發表於 2025-4-26 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油頭粉面"之文化意蘊與社會批判】

"油頭粉面"一詞,自元代賈仲名【對玉梳】始見載籍,其"粉面油頭,是非災橫禍"之句,已昭示此語承載的貶抑色彩。考其形制,"油""粉"二字皆梳妝之物,然組合為詞則生質變,此正合【文心雕龍】"聯字分疆,復意工巧"之修辭要義。

一、審美批判的符號化表達
該成語實為傳統"文質觀"的具象化。【論語】云"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油頭粉面"恰屬後者之極端表現。元雜劇中多以此狀市井浮浪之徒,如關漢卿【救風塵】寫紈絝子弟"打扮得錦簇花攢",正與賈仲名筆法相呼應。明清小說更將此類形象定型,【金瓶梅】中陳經濟、【紅樓夢】賈蓉等,皆以過度修飾反顯精神空洞。

二、社會階層的文化編碼
值得注意的是,"油"與"粉"在古代屬奢侈品。【齊民要術】載頭油製作需"煎香澤法",鉛粉更非貧者所能備。然成語貶義的形成,恰反映士大夫階層對暴發戶的排斥——正如【顏氏家訓】譏諷"貴遊子弟,熏衣剃面"。這種審美判斷,實含"禮辨異"的深層社會規訓。

三、現代語用的變異與延續
今人使用此語,已剝離部分階級意味,轉為對虛偽表象的批判。觀例句中"官員作鳥獸散"之喻,可見傳統批判精神之延續。然需辨明:成語接龍"面如死灰"等後續,暗合中醫"粉白黛黑者,此血氣之標也"(【靈樞】)的相術傳統,體現漢語思維之關聯性。

結語:
"油頭粉面"猶如文化多稜鏡,既折射古代社會的審美倫理,又映照現代人的價值判斷。錢穆先生曾言"器物精神即文化精神",此語之流變,恰為中華文化自我更新的鮮活例證。今人用之,當知其源而達其變,方不負語言承載的千年智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