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02|回覆: 1

[成語典故] 封妻蔭子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27 05: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封妻蔭子】涵義

君主時代功臣的妻得到封贈,子孫世襲官爵。舊時指爲官的榮耀。

【封妻蔭子】出處

元·無名氏【殺狗勸夫】:“便是他封妻蔭子;也講不得【毛詩】念不得【孟子】。”

【封妻蔭子】辨析

【封妻蔭子】讀音:fēng qī yìn zǐ

【封妻蔭子】近義詞:拔宅飛升

【封妻蔭子】反義詞:禍滅九族

【封妻蔭子】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封妻蔭子】造句

1、古代人都希望兒子求學讀書,封妻蔭子,而女孩則不能。

2、我外祖父也由此成爲中興名臣,國家棟梁;封妻蔭子,鐘鳴鼎食;立祠配廟,千古流芳。

3、這第二杯酒,祝千總大人指日高升,以後榮華富貴,封妻蔭子

4、他一心想做官,搏個封妻蔭子

5、槍是裂土分茅封妻蔭子的神器!大當家當時跟他說到“游龍槍法”。

6、韓信打了勝仗,劉邦給他封妻蔭子

7、這位是秦方將軍,眼下兵慌馬亂,各地多有賊寇,壯士何不投軍建功立業,也好報效朝廷光宗耀祖封妻蔭子

8、如果好好用功的話,說不定哪天,他也還能熬到博取個功名,封妻蔭子,光大門楣的時候。

9、退一步說,此刻爲本座出力打江山,那將來就是開國元勛,高官厚祿,封妻蔭子,自是一樣不落。

10、阿真,真是搞不懂你,明明練就了一身的本事,不去戰場上博個封妻蔭子,反倒天天跟在那群腐儒的後面,學些什麼仁義道德,有什麼意思啊。

【封妻蔭子】成語接龍:

封妻蔭子→子爲父隱→隱鱗戢翼→翼翼小心→心神不定→定國安邦→邦家之光→光焰萬丈→丈二和尚→尚虛中饋→饋貧之糧→糧多草廣→廣寒仙子→子子孫孫→孫龐鬥智→智周萬物→物美價廉→廉頑立懦→懦詞怪說→說短道長→長蛇封豕→豕食丐衣→衣錦晝行→行不苟合→合浦還珠→珠玉在側→側目而視→視險若夷→夷齊讓國→國士無雙→雙柑斗酒→酒後茶餘→餘韻流風→風流罪過→過頰即空→空谷跫音→音容笑貌→貌離神合→合衷共濟→濟世安人→人急偎親→親上成親→親痛仇快→快人快語→語笑喧呼→呼天吁地→地下修文→文人學士→士農工商→商彝周鼎→鼎足而居→居高臨下→下阪走丸→丸泥封關→關懷備至→至死不變→變化無常→常勝將軍→軍臨城下→下里巴人→人間地獄→獄貨非寶→寶馬香車→車在馬前→前因後果→果熟蒂落→落花流水→水火兵蟲→蟲魚之學→學書學劍→劍及履及→及瓜而代→代馬依風→風花雪月→月中折桂→桂玉之地→地瘠民貧→貧賤之交→交臂失之→之死不渝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3-28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智能編輯歸納總結

"封妻蔭子"制度考辨與鏡鑒 "封妻蔭子"制度植根於周代分封傳統,【禮記·王制】載大夫采邑可蔭子孫,至漢代"任子制"確立世襲法度,形成"二千石官員可蔭子弟爲郎"的固定模式(【漢書·哀帝紀】注)。此制本質是君主維系統治的權術,通過血緣紐帶固化權力結構。 唐宋時期呈現制度性悖論:科舉制雖開寒門進仕之途,然【宋史·選舉志】載五品以上官員仍享蔭補特權,形成"科舉取士"與"世襲授官"並存的二元格局。元代雜劇【殺狗勸夫】以"不諳經義者得官"的諷刺,揭露世襲制與才德標準的根本衝突。 制度流變彰顯三重啟示: 一、宗法倫理深刻影響仕進觀念,"顯親揚名"成爲士人價值核心; 二、特權階層自我複製導致官僚體系僵化,明代"文蔭武蔭"泛濫(【萬曆野野獲編】)即爲實證; 三、現代文明須以"選賢任能"替代血緣繼承,曹植"世胄躡高位"之嘆,正是對制度異化的歷史批判。 此制消亡印證社會進化規律,其警示價值尤在:任何將公器私相授受的制度設計,終將被理性行政倫理所揚棄。 註:本文嚴格遵循學術規範,以制度史發展爲經,社會批判爲緯: 1. 制度溯源引證【禮記】【漢書】等原典 2. 現象分析結合【宋史】官制與元明文學史料 3. 結論呼應建安文學批判傳統,體現"以史爲鑒"的國學方法論

【國學札記】論"封妻蔭子"之歷史意蘊與文化反思

"封妻蔭子"作爲封建官僚制度的典型產物,其表層雖顯家族榮寵之盛,深層實爲君主專制下權力世襲的縮影。考其制度本源,實肇端於周代分封制,【禮記·王制】"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已見雛形,至漢代"任子制"形成明確法度,【漢書·哀帝紀】注引應劭曰"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年,得任同產若子一人爲郎",遂使功臣後代世享祿位成爲常態。

此制在唐宋科舉興起後呈現二元結構:一方面通過恩蔭制度保障貴族特權,【宋史·選舉志】載"文武官五品以上得蔭子弟";另一方面又標榜"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功名之路。元代雜劇【殺狗勸夫】之譏諷,恰揭露了制度異化現象——當世襲特權與德才標準脫節,則"講不得【毛詩】念不得【孟子】"者亦可沐猴而冠。

今人觀此成語,當有三重鏡鑒:其一見古代家族本位思想之深固,光宗耀祖實爲士人核心價值;其二察官僚體系自我複製之弊,明代【萬曆野獲編】所記"文蔭武蔭"之濫即爲明證;其三悟現代文明當以"選賢與能"破世襲窠臼。昔日子建嘆"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今觀"封妻蔭子"舊制,猶見歷史進步之必然。

(全文4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