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76|回覆: 1

[成語典故] 兵貴神速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25 05: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兵貴神速】相關人物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兵貴神速】涵義

神速:特別迅速。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兵貴神速】出處

【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嘉言曰:‘兵貴神速。’”

【兵貴神速】辨析

【兵貴神速】讀音:bīng guì shén sù

【兵貴神速】近義詞:速戰速決、事不宜遲、風馳電掣

【兵貴神速】反義詞:猶豫不決、優柔寡斷、遲疑不決、游移不定

【兵貴神速】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分句,獨句;用於軍事等

【兵貴神速】造句

1、兵貴神速,雷厲風行,作風優良,保障有力,思想過硬,政治合格這都是誰說的。

2、軍事行動要求兵貴神速,快速反應。

3、兵貴神速,終於在天色漸黑之時,奧軍再次望見了這支敗軍的身影,他們已在不遠處紮營休息。

4、算了吧,我們最近投軍在即,要知道兵貴神速,如果在這些細節上浪費我們的時間的話,和浪費我們的生命有什麼區別?

5、兵貴神速,我們應乘勝追擊,不給敵人喘息機會。

6、兵貴神速,我們要馬上行動,貽誤戰機就必然失敗。

7、劉欣也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他本可以繞過各座縣城,直接進攻江夏。

8、頭,不要在這裏浪費時間,我們的目的不是這個男子,我們如果要前進的話,還是得抓緊啊,兵貴神速,再這樣下去我們之前的計劃就是全部沒用了。

9、現在想逃應該已經來不及了,兵貴神速,我們只有在妖獸追上我們之前,找個有利的位置能守能反擊,才有一抗之力。

10、你馬上帶領幾名衙役,把那李小二抓來,兵貴神速

【兵貴神速】成語典故: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于。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着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

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裏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于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兵貴神速】成語接龍:

兵貴神速→速戰速決→決一勝負→負才使氣→氣壯如牛→牛刀割雞→雞飛狗走→走馬看花→花天酒地→地崩山摧→摧枯拉朽→朽木難雕→雕蟲篆刻→刻章琢句→句比字櫛→櫛沐風雨→雨簾雲棟→棟樑之材→材大難用→用非其人→人心喪盡→盡思極心→心甘情原→原始反終→終南捷徑→逕行直遂→遂迷不寤→寤寐求之→之死靡二→二龍戲珠→珠槃玉敦→敦本務實→實逼處此→此伏彼起→起死回生→生肉枯骨→骨化形銷→銷聲匿影→影影綽綽→綽綽有裕→裕後光前→前挽後推→推賢讓能→能寫會算→算盡錙銖→銖寸累積→積毀銷骨→骨軟筋麻→麻姑獻壽→壽比南山→山高水低→低首下心→心長髮短→短刀直入→入鄉隨俗→俗下文字→字字珠玉→玉樹芝蘭→蘭艾同焚→焚琴煮鶴→鶴骨松姿→姿意妄為→為富不仁→仁者能仁→仁人義士→士飽馬騰→騰焰飛芒→芒刺在背→背鄉離井→井井有法→法輪常轉→轉敗為成→成家立計→計無所施→施仁布德→德尊望重→重山復水→水米無干→干霄蔽日→日往月來

 
向乞分 發表於 2025-4-30 01:5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兵貴神速"的軍事哲學內涵及歷史實踐】

"兵貴神速"作為中國古典軍事思想的重要命題,其理論淵源可追溯至【孫子兵法·九地篇】"兵之情主速"的論斷。本文將從軍事哲學、歷史實踐及現代價值三個維度展開論述。

一、軍事哲學層面的雙重意蘊
1. 時間維度:強調戰機轉瞬即逝的特性。【吳子·治兵】所言"用兵之害,猶豫最大"正與此相呼應。郭嘉在征烏丸之役提出的"兵貴神速",實為對【孫子】"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思想的實踐詮釋。

2. 空間維度:體現為"以速制距"的戰爭地理學。曹操遠征烏丸時,郭嘉建議輕兵兼道,正是通過速度消解空間阻隔的典型戰例。這與現代軍事理論中的"OODA循環"(觀察-調整-決策-行動)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歷史實踐的辯證運用
1. 郭嘉獻策征烏丸:建安十二年(207年)的北征中,郭嘉提出"千裏襲人,輜重多而難以趨利"的擔憂,建議"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此役曹操率軍疾行至白狼山,大破烏丸,完美詮釋速戰思想。

2. 反例警示:關羽北伐時未能速克樊城,致使"緩兵生變",終遭吳魏夾擊。此例從反面印證【司馬法】"凡戰,智也;斗,勇也;陣,巧也"的用兵要義。

三、現代管理學的啟示
1. 決策效率:商業競爭中"快魚吃慢魚"現象,與"兵貴神速"的底層邏輯相通。華為"狼性文化"中的快速反應機制,即為此理的現代演繹。

2. 執行效能:項目管理中的"關鍵路徑法"(CPM)強調縮短關鍵工序時長,與軍事上"擊其懈怠,出其空虛"的速攻策略具有方法論的一致性。

結語:
"兵貴神速"不僅是戰術原則,更是一種時空博弈的智慧。在資訊時代,其核心價值已超越軍事範疇,成為應對複雜系統的普適方法論。然需謹記【孫子】"速久辯證"的警示:速非盲目求快,當如郭嘉般審時度勢,方得"神速"真諦。

(全文798字)
有道烏青 發表於 2025-5-23 1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兵貴神速"的軍事哲學內涵及歷史實踐】

"兵貴神速"作為中國古典軍事思想的重要命題,其理論淵源可追溯至【孫子兵法·九地篇】"兵之情主速"的論斷。這一戰略原則在三國時期經郭嘉的實踐詮釋,成為冷兵器時代戰役指揮的黃金法則。本文將從軍事哲學、歷史實踐及現代啟示三個維度展開探討。

從軍事哲學層面觀之,"神速"二字實含三重境界:其一為決策之速,郭嘉在征烏丸之議中力排眾議,體現戰略決斷的時效性;其二為行軍之速,曹操輕兵越盧龍塞的戰術機動,展現"千裏襲人,輜重多而難以趨利"的反向突破;其三為戰機把握之速,如官渡之戰中焚毀烏巢糧草的雷霆一擊。明代兵學家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特別強調:"疾如風,徐如林"正是對此戰略層級的精妙詮釋。

歷史實踐方面,郭嘉建安十二年(207年)的軍事研判極具典範意義。當時曹操面臨遠征烏丸與防範劉表的戰略困境,郭嘉提出"胡恃其遠,必不設備"的預判,並指出劉表"坐談客耳"的本質,其思維邏輯完美演繹了【孫子兵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的智慧。曹操採納建議後,率軍出盧龍塞"塹山堙谷五百餘裏",最終在白狼山之戰中取得"斬蹋頓及名王以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的輝煌戰果(見【三國志·武帝紀】)。這一戰役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遠程奔襲的經典案例。

現代軍事語境下,"兵貴神速"原則仍具啟示價值。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提出的"戰爭阻力"理論,與孫武"久則鈍兵挫銳"的論述遙相呼應。信息化戰爭時代,雖然作戰形態劇變,但OODA循環(觀察-調整-決策-行動)理論對決策速度的要求,恰與"神速"的古訓一脈相承。當代軍事家應當注意的是,現代戰爭的"神速"已從單純的行軍速度,發展為體系對抗中的決策優勢與行動協同。

值得深思的是,郭嘉在提出"兵貴神速"的同時,其戰略判斷始終建立在"知彼知己"的基礎上。建安七年(202年)袁譚求救時,郭嘉精準判斷袁氏兄弟"急之則相持,緩之則爭心生"的矛盾(【三國志·郭嘉傳】),這種將速度哲學與心理戰相結合的智慧,才是"兵貴神速"的完整內涵。故今人運用此理,當如【吳子·治兵】所言:"夫決勝之策,當察虛實,速乘其利",不可徒求其速而失其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