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10|回复: 2

[成语典故] 死灰复燃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6-9-22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死灰复燃》相关人物

韩安国,梁成安人,后适居睢阳。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自幼博览群书,成为远近闻名的辩士与学问家,后到梁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为梁孝王身边的得力谋士。

《死灰复燃》涵义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死灰复燃》出处

《史记·韩长儒列传》:“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

《死灰复燃》辨析

《死灰复燃》读音:sǐ huī fù rán

《死灰复燃》近义词: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死灰复燃》反义词:一蹶不振

《死灰复燃歇后语》:木炭打烧饼

《死灰复燃》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死灰复燃》造句

1、苦难使你沉睡已久的心死灰复燃;苦难使你在纵横交错的人生坐标中认识自己;苦难是你枯燥乏味的生活流光异彩;苦难使你在人才济济的潮流中声名雀起。

2、多年绝迹的卖淫吸毒等丑恶现象,现在一些地区又死灰复燃了,必须坚决打击。

3、我们决不能让封建迷信等落后现象死灰复燃

4、我们要警惕残余的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5、一度绝迹的街头赌博,近来又死灰复燃了。

6、他虽然宣布退出政坛,但以他的影响力,死灰复燃并非不可能。

7、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危险迹象只是美国通货膨胀死灰复燃的一部分。

8、恶补之风似有死灰复燃的趋势,教育部正密切注意中。

9、沉寂已久的色情理发业又死灰复燃了。

10、男权主义思想的死灰复燃,导致了家庭暴力如殴打妻子的事件不断增多。

《死灰复燃》成语典故:

西汉时,韩安国是汉景帝与梁孝王身边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但是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发生过一段曲折的故事。由于受到某件事的牵连,他被送进监狱等最后的判决下来。在监狱里有一个叫田甲的看守,对他非常不礼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

有一次安国被欺负得太过份,就告诉田甲说:“你不要以为我这辈子就没有出人头地的一天,暂时熄了火的灰烬,难道就没有可能再烧起来吗?”田甲得意地说:“如果会的话,我一定会撒泡尿浇熄它。”可是,过了不久,安国无罪释放,而且还当上了大官。这时,田甲只好低头向韩安国认错。

《死灰复燃文言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

《死灰复燃白话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侍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被打败后,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从囚徒中起家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

《死灰复燃》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任何时候,任何小事都必须仔细观察,消防安全上,也是如此,就像一点点烟头也不能小看,必须扑灭,否则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死灰复燃,酿成火灾呢?

 
次次挂科 发表于 2025-4-7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死灰复燃"的哲学意蕴与社会警示》

"死灰复燃"典出《史记·韩长孺列传》,此四字虽简,却蕴含深刻哲理。韩安国狱中"死灰独不复燃乎"之诘问,不仅展现士人处困厄而不堕其志的精神,更揭示事物发展"否极泰来"的辩证规律。考其本义,实为失势者重获生机的隐喻,然经两千年语义流变,今多用于贬义,特指负面现象的再度萌发。

从文字训诂观之,"死灰"喻指完全熄灭的灰烬,《庄子·知北游》所谓"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即此意象。而"复燃"二字,则生动体现事物发展的往复性。这种由静到动的转化,恰合《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哲学智慧。韩安国以"死灰"自况,既是对狱吏的机锋应对,亦彰显汉代士人"穷且益坚"的品格修养。

然此成语的现代转义尤具警示价值。历史经验表明,社会沉渣往往具有顽固的再生能力。如《汉书》所载"禁之弥严,其进愈甚"的现象,正与今日某些领域"打而不绝"的状况形成跨时空呼应。成语用法转为贬义,实为集体意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记忆。

从社会治理角度审视,"死灰复燃"现象的出现,往往源于三种缺失:制度约束的持续性不足,文化土壤的净化不彻底,价值导向的稳定性欠缺。故《申鉴·政体》所言"防微杜渐"的治理智慧,至今仍具现实意义。观韩安国典故,田甲之流的轻慢态度,恰是纵容恶势复萌的典型表现。

当代运用此成语,当把握两个维度:既需警惕负面现象的复苏,也应辩证看待事物的转化规律。在"东山再起"与"死灰复燃"的语义分野中,实则蕴含着中华文化对"势"与"道"的深刻认知。真正有生命力的复兴,必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而非逆势而动的倒行逆施。

(全文798字)
唐亢宛 发表于 2025-5-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死灰复燃"的哲学意蕴与社会警示》

"死灰复燃"典出《史记·韩长孺列传》,此四字虽简,却蕴含深刻哲理。韩安国狱中警语"死灰独不复燃乎",实为对生命韧性的绝佳诠释。考其本义,"灰"者,物质燃烧后残余;"死"者,生机断绝之态。然"复燃"二字,恰揭示事物发展之辩证规律——阴阳消长、否极泰来,此乃《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理也。

细究典故语境,韩安国身处囹圄而气节不堕,其言既含儒家"穷且益坚"的刚健精神,又暗合道家"柔弱胜刚强"的处世智慧。田甲以"溺其复燃"相讥,恰如《道德经》所言"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暴露世俗趋炎附势之态。而历史的反讽在于,韩安国终以"御史大夫"之尊印证其言,此即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史笔深意。

今人用此成语,多取贬义,警醒社会沉渣泛起之患。然需辨明:若用于个人奋斗,实为励志之喻;若指陈腐事物复苏,则成警世之言。观当下"封建迷信回潮""陋习复现"等现象,恰如《韩非子·五蠹》所云"世异则事异",新旧势力之博弈从未停歇。成语结构"主谓式"的语法特征,正暗示某种潜在能量的蓄势待发。

至若"木炭打烧饼"之歇后语,以饮食之道喻兴衰之理,体现民间语言"近取诸身"的智慧。然需警惕将此语简单等同于"东山再起"——后者侧重主观能动,前者更强调客观情势的反复性。故《论语》"温故而知新"的训导,于此成语的运用中尤显重要。

当代社会当以史为鉴:既要理解"灰烬复燃"的自然规律,给予失意者新机;更须建立"防微杜渐"的机制,杜绝腐朽事物借尸还魂。韩安国的故事启示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明辨何者当容其复燃,何者须彻底熄灭。此中分寸,正是传统文化"执两用中"的精髓所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