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26|回覆: 1

[成語典故] 玉汝於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1 12: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玉汝於成】相關人物

張載(公元1020-1077年),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

【玉汝於成】涵義

汝:你。玉汝:像愛惜玉一樣愛護、幫助你。愛你如玉,幫助你,使你成功。多用於艱難困苦條件下。

【玉汝於成】出處

【詩經·大雅·民勞】:“王欲玉女,是用大諫。”

【玉汝於成】辨析

【玉汝於成】讀音:yù rǔ yú chéng

【玉汝於成】用法:作謂語,聯合式

【玉汝於成】造句

1、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也正是受益於錢先生這種樂天達觀的態度,使蕭耘春潛心做學問習章草,在人生的苦味中升華出哲學的寂境,淨然凝慮,不求聞達。

2、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柯父母執意不准女兒和結巴男孩的愛情[],柯月白和男友要雙雙同赴遠方。

3、方兒,艱難困苦是人生的財富,玉汝於成,我相信上天賦予你哥哥的使命是重大的。

4、嘿嘿,百折不撓,玉汝於成!天知道我還要再‘折’多少回,才能變成一塊玉!

5、接下來的一步便是‘玉汝於成’,這一步有一些風險,若是控制不好可能會毀了你的丹田,所以一定要用靈魂力控制好丹田的轉動。

【玉汝於成】成語典故:

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賞他的才學,勸他說:“讀書人有自己的事業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張載便專心致志做學問。後來張載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敢於直言,觸犯了執政大臣,49歲就辭官回家,在家讀書治學。

橫渠是個窮鄉僻壤,張載雖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夠維持生計,還必須省吃儉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掛在心上。每天起來,他一頭鑽進書房,關起門來,整日苦讀,時常思考問題而忘記吃飯和休息。深夜,妻兒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還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筆。遠近許多青年紛紛前來從師求學。有些學生家境貧寒,沒有學費,他反而補貼他們茶飯,和他們同甘共苦。

【玉汝於成】成語接龍:

玉汝於成→成雙作對→對床夜雨→雨歇雲收→收殘綴軼→軼聞遺事→事捷功倍→倍道兼行→行嶮僥倖→幸災樂禍→禍從口生→生生世世→世濟其美→美玉無瑕→瑕瑜互見→見事生風→風馳電卷→卷旗息鼓→鼓唇搖舌→舌敝耳聾→聾者之歌→歌功頌德→德言容功→功成名就→就地正法→法脈準繩→繩一戒百→百鍊成剛→剛直不阿→阿世盜名→名山事業→業峻鴻績→績學之士→士死知己→己飢己溺→溺心滅質→質疑辨惑→惑世盜名→名震一時→時和歲豐→豐年稔歲→歲暮天寒→寒灰更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歌翠舞→舞爪張牙→牙牙學語→語笑喧譁→嘩世動俗→俗不可醫→醫時救弊→弊帚自珍→珍禽異獸→獸窮則齧→齧血沁骨→骨鯁之臣→臣心如水→水潔冰清→清風勁節→節上生枝→枝附影從→從善如登→登高去梯→梯山棧谷→谷父蠶母→母難之日→日月其除→除邪懲惡→惡紫奪朱→朱雲折檻→檻花籠鶴→鶴子梅妻→妻離子散→散兵游勇→勇冠三軍→軍臨城下→下車作威→威風八面→面面相睹

 
大缶 發表於 2025-3-30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玉汝於成"的哲學意蘊與踐行之道】

"玉汝於成"一典,源出【詩經·大雅·民勞】"王欲玉女"之句,經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的哲學升華,遂成宋明理學重要命題。其核心要義有三:其一,天道磨礪說,謂艱難困苦實乃造化錘鍊之具;其二,人德修養論,強調主體在逆境中的自我完善;其三,成己成物觀,體現儒家"天將降大任"的擔當精神。

考張載【正蒙】體系,"玉汝於成"實為其氣本論在人生論中的投射。宇宙太虛之氣聚散成物,人之成長亦需經歷"聚則成形,散則歸太虛"的淬鍊過程。橫渠先生以"玉"喻人格之完美,以"汝"指主體修為,其"為天地立心"的宏願,正需經此磨礪方得實現。

今人用此語,當明三昧:一者,非謂苦難本身可貴,而在轉化苦難的智慧;二者,非被動承受,乃主動"變化氣質"的工夫;三者,須持"民胞物與"之胸懷,方不負"玉成"之真義。觀蕭耘春治學、柯月白擇偶諸例,皆得此中真諦——非困苦成就其人,乃其人善用困苦以自成也。
非中文名一 發表於 2025-4-25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玉汝於成"的理學意蘊與當代價值】

"玉汝於成"一詞語出【詩經·大雅·民勞】,經北宋大儒張載的躬行實踐而升華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精神品格。此四字雖簡,卻蘊含着理學工夫論的精髓與儒家成德之學的要義。

從訓詁角度考察,"玉"作動詞用,取【說文】"石之美者"之本義,引申為精心雕琢之意;"汝"即第二人稱代詞,指代修養主體;"於成"二字則出自【周易·繫辭】"成性存存"之說。張載在【西銘】中提出的"民胞物與"思想,實為"玉汝於成"的哲學註腳——將天地造化視作琢磨君子的過程,此即程顥所謂"天人本無二"的體認。

考張載生平,其治學經歷恰是"玉汝於成"的生動詮釋。少年時欲以武功報國,經范仲淹點化而轉向聖賢之學;中年宦海沉浮,終歸橫渠著述;晚年雖簞食瓢飲,仍講學不輟。這種"變化氣質"的修養歷程,正體現了【正蒙】所言"為學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的工夫路徑。其教學實踐中"貼補貧生茶飯"的細節,更彰顯了"成己成物"的儒家教化精神。

在當代語境中,"玉汝於成"具有三重現代價值:其一為逆境成長的勵志精神,其二為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其三為相互成就的倫理智慧。觀今日教育領域提倡的"成長型思維",企業管理中的"熔爐理論",皆可與此古訓相印證。然須警醒者,現代人往往追求"速成",而忽略"琢磨"過程的必要性與藝術性,此正與"玉汝"本意相悖。

成語接龍中"成雙作對"至"生生世世"的序列,恰構成一個完整的哲學隱喻:個體修養(成雙)需經風雨錘鍊(夜雨),終達生生不息之境。這種語言遊戲背後,暗合【易經】"生生之謂易"的宇宙觀。

要之,"玉汝於成"不僅是勵志格言,更是貫通儒家心性論與工夫論的實踐智慧。在物質豐裕的今天,我們更需要這種將困厄轉化為滋養的生命態度,使古老智慧在新的時代繼續綻放光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