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3|回复: 0

[成语典故] 天罗地网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9-2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罗地网》相关人物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费无极,亦作费无忌,春秋末年楚国佞臣,官至太子少师。

《天罗地网》涵义

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天罗地网》出处

《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

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天罗地网》辨析

《天罗地网》读音:tiān luó dì wǎng

《天罗地网》近义词:天网恢恢

《天罗地网》反义词:逍遥法外、逃之夭夭

罗地网》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

《天罗地网》造句

1、我们已经设下了天罗地网,这伙犯罪分子是逃不出去的。

2、公安人员布下了天罗地网,犯罪分子插翅难逃。

3、警方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歹徒只有束手就擒。

4、小偷好不容易逃出了警察的天罗地网,可由于做贼心虚,最后的结局还是走进了监狱。

5、敌军设下天罗地网,我军误入陷阱,以致伤亡惨重。

6、密密层层的天罗地网,我看他插翅难飞。

7、毒贩丝毫没有察觉已经陷入警方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公然进行交易。

8、我已布下天罗地网,不管他怎么老谋深算,终究也难逃我的手掌心。

9、犯罪分子四顾无人,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公安人员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10、我军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敌人再猖狂也插翅难飞了。

《天罗地网》成语典故: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一段曲折经历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楚平王身旁有个很会拍马的人,名叫费无极。一次,他奉命到秦国去给太子华建迎接新娘,见新娘非常美丽,便怂恿平王把她留作自己的妃子。昏庸好色的平王居然照办。

这件事传开后,成为一大丑闻。太子华建的老师伍奢,是个刚正不阿的大臣。费无极生伯他今后帮助太子惩罚自己,便怂恿平王诱杀了他及其长子。这样做还不够,费无极又怂恿平王把太子华建送到城文去把守边疆。后来仍不放心,又派人去杀害他。公子华建得到风声,连夜逃跑。他知道伍奢的次子伍员在樊城镇守,便赶到那里,告诉了他父兄被杀的情况,并说费无极已派他的儿子费得雄即将赶到樊城来骗你回去,然后杀掉。伍员听到这些消息,大骂费无极心狠,平王无道,决定采取适当措施对付赶来的费得雄。过了几天,费得雄果然来到樊城。

见了伍员后,他谎称平王因伍员屡立战功,要重加赏赐,请伍员立刻启程回朝,接受赏赐。伍员故意问道:“我已半年未曾回朝,不知我家父兄等是否安康?”费得雄装模作样他说:“你们伍家好生兴旺,有哪家比得上!”伍员听了勃然大怒,一把抓住费得雄的衣襟,痛斥道:“你们这伙坏蛋,把我全家杀绝,还无耻他说我伍家兴旺!”费得雄以为伍员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详情,便要求伍员举出证人。伍员愤怒他说:“如果不是公子华建来到这里说明内情,道破你这个坏蛋的谎言,我险些儿被你骗进天罗地网!”费得雄这才无话可说。伍员痛打了他一顿,弃官而走。后来他来到吴国,打扮成一个要饭的,在热闹的街市上吹萧唱曲,终于被吴王请去,当了吴国的大夫,促使吴国战胜楚国,为父兄报了仇。

《天罗地网》成语接龙:

天罗地网→网开一面→面不改色→色厉胆薄→薄暮冥冥→冥行盲索→索隐行怪→怪力乱神→神湛骨寒→寒酸落魄→魄荡魂飞→飞土逐肉→肉薄骨并→并容遍覆→覆雨翻云→云布雨润→润屋润身→身无立锥→锥处囊中→中外合璧→璧合珠联→联袂而至→至死不二→二仙传道→道路以目→目瞪口僵→僵桃代李→李广不侯→侯服玉食→食必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其本根→根深叶茂→茂林修竹→竹马之好→好吃懒做→做张做致→致之度外→外柔内刚→刚直不阿→阿党相为→为人作嫁→嫁祸于人→人琴两亡→亡不待夕→夕惕朝干→乾乾翼翼→翼翼小心→心灵手巧→巧夺天工→工力悉敌→敌不可纵→纵虎出匣→匣里龙吟→吟花咏柳→柳门竹巷→巷议街谈→谈吐风生→生杀与夺→夺其谈经→经邦论道→道在屎溺→溺心灭质→质而不野→野心勃勃→勃然大怒→怒目相视→视死如饴→饴含抱孙→孙康映雪→雪花飞舞→舞弊营私→私心杂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名难居→居心险恶

 
肖负收巳 发表于 2025-7-1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天罗地网"之典义及其刑名文化意蕴》

"天罗地网"一词语出《大宋宣和遗事》,其典源可追溯至春秋伍子胥故事。考其形制,罗者,《说文》谓"以丝罟鸟也";网者,《易经·系辞》言"作结绳而为网罟"。此语实熔铸先秦刑名思想与兵家智慧,今试析其三重意蕴:

一、刑名之学的具象化表达
伍子胥奔吴故事中,费无极构陷忠良之举,恰如《韩非子·难言》所云"细人牵君子"。楚平王所布之网,非仅物理围捕,实为法家所谓"术"之运用。观《商君书·画策》"刑不善而不赏善"之说,可知"天罗地网"实乃专制刑网之隐喻。伍员破网而出,终成吴国霸业,正应《管子·法法》"网疏则兽失"之诫。

二、兵家谋略的空间化呈现
《孙子兵法·军争》言"围师必阙",而"天罗地网"恰反其道,强调"无阙之围"。元杂剧《锁魔镜》以"天兵布网"降妖,实承《六韬·虎韬》"乌云之阵"遗意。考历代兵制,自汉代"八阵图"至明代"九边联防",皆暗合"天地为网"的战术思维,此即《太白阴经》所谓"天阵、地阵、人阵"三维战法。

三、司法文化的符号化凝结
《尚书·吕刑》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而"天罗地网"发展为司法威权的象征符号。宋元话本中此语频现,反映宋《刑统》缉捕制度之完善。其近义"天网恢恢"出自《老子》,二者共同构建了传统司法的宇宙论基础——天道报应与王法惩戒的二元统一。

今人用此成语,当知其不仅喻严密缉捕,更暗含"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左传·昭公六年》孔疏)的法文化基因。伍子胥故事警示:刑网过密则伤忠良,执法贵在张弛有度,此即《周礼·秋官》"三宥三赦"之深意。辨章此义,方不负先贤铸词之苦心。
吕存 发表于 2025-7-20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天罗地网"之典义流变与伍子胥叙事考辨》

"天罗地网"一典,实为华夏兵刑文化之重要意象。考其源流,当溯至《周易·系辞》"结绳而为网罟"之制,经春秋战事演绎,终成后世缉捕要犯之经典喻体。今就该成语之文化内涵与伍子胥本事略作考析。

一、语义流变考
此语定型于宋元话本,然其雏形早见于《孙子兵法·军争》"围师必阙"之说。罗网之喻,暗合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宇宙观。天罗取象于二十八宿之周天布列,地网则效法井田制之经纬纵横。元代杂剧将其妖魔化运用,实为道教"收妖"仪轨之文学投射。

二、伍子胥本事辨正
《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楚平王听信费无极之谗,确构成政治罗网。然细考之,伍员出奔过程尤具深意:其自楚至吴,历昭关之险、江上之困,恰成"天罗地网"最佳注脚。太史公"伍员橐载而出昭关"之笔,暗喻其突破多重封锁之智勇。费氏父子所布杀局,实为权力场域之立体围猎,较之后世文学演绎更为复杂。

三、刑名思想衍义
该成语在法制语境中的运用,彰显"疏而不漏"的司法理想。《韩非子·难三》云:"设柙非所以备鼠也,所以使怯弱能服虎也",正与"天罗地网"的威慑功能相通。观今之造句用例,多强调执法系统之严密性,此乃法家"势治"思想的现代延续。

四、文化心理探微
此语积淀着独特的集体无意识:既含对司法正义的期待,又暗藏对权力滥用的隐忧。伍子胥故事的双重性——既是网罗的受害者,又是复雎的施网者,折射出中国人对"法网"的复杂认知。费无极之流布设的人事罗网,与天道好还的终极法网,构成意味深长的互文。

结语:
"天罗地网"之喻,由具象渔猎工具升华为制度隐喻,再凝练为四字成语,其演变轨迹恰似中华法系之缩影。伍子胥传奇所展现的"破网"智慧与"织网"悖论,至今仍值得治史者深思。明人陈仁锡《潜确类书》解此语云:"天有显道,网亦有时",诚为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