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07|回復: 1

[成语典故] 以逸待劳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6-9-20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逸待劳〗相关人物

冯异(?-公元34年),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东)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

〖以逸待劳〗涵义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逸待劳〗出处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以逸待劳〗辨析

〖以逸待劳〗读音:yǐ yì dài láo

〖以逸待劳〗近义词:养精蓄锐、用逸待劳

〖以逸待劳〗反义词:疲于奔命

〖以逸待劳〗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

〖以逸待劳〗造句

1、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以逸待劳避实就虚的战术。

2、我军应充分休息,然后以逸待劳,歼灭来犯之敌。

3、不过,让总统这样以逸待劳,坐等选举大战,那会更加危险。

4、这一场比赛的胜队将获得决赛权,和以逸待劳的我队争夺冠军。

5、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

6、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7、此法优点:以逸待劳,守株待兔,有成就感。

8、此计让敌军忙于奔波,好让我军以逸待劳,将他们一举歼灭。

9、打仗,如能有效地运用“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军事策略,就可以克敌制胜。

〖以逸待劳〗成语典故: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成语接龙:

以逸待劳→劳而无功→功德无量→量凿正枘→枘凿方圆→圆首方足→足高气强→强兵富国→国耳忘家→家殷人足→足茧手胝→胝肩茧足→足兵足食→食言而肥→肥肠满脑→脑满肠肥→肥遁鸣高→高自位置→置锥之地→地网天罗→罗掘一空→空穴来风→风激电飞→飞蛾赴火→火烛银花→花颜月貌→貌合形离→离经辨志→志高气扬→扬眉吐气→气克斗牛→牛之一毛→毛举缕析→析肝沥悃→悃愊无华→华不再扬→扬清激浊→浊质凡姿→姿意妄为→为富不仁→仁至义尽→尽忠竭力→力敌千钧→钧天广乐→乐山爱水→水明山秀→秀外慧中→中道而废→废然而返→返来复去→去泰去甚→甚嚣尘上→上根大器→器小易盈→盈满之咎→咎由自取→取长弃短→短褐不完→完好无缺→缺口镊子→子曰诗云→云窗霞户→户限为穿→穿凿傅会→会家不忙→忙里偷闲→闲言长语→语近指远→远虑深谋→谋听计行→行浊言清→清水衙门→门户之争→争强好胜→胜残去杀→杀鸡为黍→黍油麦秀→秀色堪餐→餐风露宿→宿水餐风

 
高里永 發表於 2025-4-4 0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以逸待劳"的军事智慧与当代价值》

"以逸待劳"作为《孙子兵法》"军争篇"的核心策略,其要义在于通过掌握战场主动权,创造"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的制胜条件。冯异在枸邑之战中的经典运用,充分展现了这一策略的三重军事智慧:

其一,时空转换的主动权。冯异急行军抢占枸邑,将地理劣势转化为以逸待劳的防御优势,印证了《孙子兵法》"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的时空观。这种通过控制战略要地迫使敌人改变行军节奏的战术,在古今中外战例中屡见不鲜。

其二,心理博弈的隐蔽性。史料记载冯异"偃旗息鼓"的部署,正合《三十六计》"能而示之不能"的诡道原则。这种战略欺骗使敌军误判形势,恰如现代战争中的信息遮蔽战术。

其三,力量转化的辩证性。该策略深刻体现了"静与动"的哲学关系:表面静态防守实则蕴含动态优势,正如《淮南子》所言"后发制人者,蓄其力也"。冯异部队的休整过程,实为力量蓄积的能量转换。

在当代竞争中,"以逸待劳"思想仍具启示价值。商业领域中的"第二 mover 优势"理论、体育竞技中的替补战术,乃至个人发展中的厚积薄发之道,均可视为这一古典智慧的现代演绎。但需注意,其成功实施必须建立在准确情报、充分准备和严格纪律三大支柱之上。

冯异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逸"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创造有利态势的智慧。这种强调主动权与准备性的战略思维,正是中华军事文化对世界兵学的不朽贡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