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0|回覆: 2

[成語典故] 前車之鑑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20 21: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車之鑑】相關人物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

【前車之鑑】涵義

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前車之鑑】出處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

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

【前車之鑑】辨析

【前車之鑑】讀音:qián chē zhī jiàn

【前車之鑑】近義詞:前車可鑑

【前車之鑑】反義詞:重蹈覆轍

【前車之鑑】用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

【前車之鑑】造句

1、我們要把一次事故作為前車之鑑,避免再次發生。

2、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前車之鑑切記;醫貴廉,廉潔方受尊,先賢之德可循。

3、我們可把他的失敗作為前車之鑑,就距離成功近一步。

4、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恆為友,以前車之鑑為鏡,以小心謹慎為兄,以鴻鵠之志為哨!

5、有了這個前車之鑑,我下次出門一定會帶雨具。

6、既然有了我這樣的前車之鑑,那胡亥那樣的混小子自然也是難過的。

7、只是有前車之鑑,所以他們不敢表現出來。

8、這個時候衝上進去的話後果可是有前車之鑑的,當時那個衝進去的人悽慘的樣貌還曾經上過新聞頭條。

9、這種事已有前車之鑑,我們要小心。

【前車之鑑】成語典故:

賈誼是西漢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從小就有“神童”之譽,18歲起就名滿天下,受到了漢文帝的重用,擔任梁王太傅一職,在任期內,賈誼專心着書立說,將畢生才華傾注於文章中,流傳千古的政論文【治安策】便是他這一時期的傑作。在這篇文章中,賈誼分析了秦王朝奸臣當道、實施暴政、由盛而衰的慘痛教訓,總結說:“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秦朝的失敗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呀!否則,我們也會重犯秦朝的錯誤,那太危險了!”漢文帝看了【治安策】後,對賈誼十分讚賞,並且採納了文中的一些建議。

【前車之鑑】成語接龍:

前車之鑑→鑑往知來→來去分明→明揚仄陋→陋巷簞瓢→瓢潑大雨→雨約雲期→期期艾艾→艾發衰容→容光煥發→發憤忘食→食方於前→前功盡廢→廢私立公→公平無私→私情密語→語出月脅→脅不沾席→席履豐厚→厚此薄彼→彼竭我盈→盈科後進→進退失措→措心積慮→慮周藻密→密鑼緊鼓→鼓舞歡欣→欣欣向榮→榮宗耀祖→祖龍之虐→虐老獸心→心膽俱碎→碎骨粉屍→尸鳩之平→平分秋色→色衰愛弛→弛魂宕魄→魄散魂飄→飄泊無定→定於一尊→尊無二上→上篇上論→論長說短→短嘆長吁→吁地呼天→天道寧論→論議風生→生生死死→死聲活氣→氣貫長虹→虹銷雨霽→霽月光風→風吹馬耳→耳順之年→年深月久→久久不忘→忘象得意→意興盎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頭箕踞→踞虎盤龍→龍陽泣魚→魚死網破→破琴絕弦→弦外有音→音容如在→在谷滿谷→谷父蠶母→母慈子孝→孝悌忠信→信步而行→行不逾方→方員可施→施仁布德→德淺行薄→薄暮冥冥→冥漠之都→都頭異姓→姓甚名誰

 
濟世 發表於 2025-3-25 04:2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釋要】"前車之鑑"典出先秦,經賈誼【陳政事疏】闡發而彰明於世。此語以車駕為喻,揭示歷史經驗之要義:昔人覆轍,當為今世明鏡。荀子【成相】以"前車已覆"警示後人,劉向【說苑】更深化為"後車戒"的處世智慧。其精髓在於"鑑往知來",非徒記取教訓,更須主動規避。近世章太炎先生曾言:"讀史當如親歷其境",正與此理相通。今人運用此典,當如賈生論政,既察史實,復明其理,方得"殷鑑不遠"之真諦。(199字)
旭日東昇 發表於 2025-4-2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前車之鑑"的治世智慧與當代啟示】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這一典故,自西漢賈誼【治安策】闡發以來,已成為華夏文明中極具生命力的政治智慧。細究其義理,實包含三層要旨:其一為歷史觀照的自覺性,其二為經驗轉化的方法論,其三為危機預警的實踐性。賈生以秦亡教訓為鏡鑒,非徒作史論,實乃建構起"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的治國範式。

從語源學考察,【荀子·成相】"前車已覆"之喻,經劉向【說苑】"前車覆,後車戒"的提煉,至賈誼【治安策】完成理論升華,形成完整的認知鏈條。這種以史為鑑的思維模式,深刻體現了【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教化理念。賈誼將秦王朝"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教訓,轉化為"定經制、興禮樂"的治安良策,正是"前車之鑑"最典範的運用。

在實踐層面,此成語啟示我們:真正的歷史智慧不在於簡單規避前人錯誤,而在於建立"因革損益"的辯證思維。如同北宋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其價值不僅在於"敘興衰之跡",更在於"著得失之林"的深層思考。明代張居正改革時"法後王而鑒往轍"的施政方針,恰是這一智慧的生動體現。

當代社會面臨技術迭代加速、文明衝突加劇的新挑戰,"前車之鑑"的古老智慧更顯其現代價值。從經濟領域的周期規律認知,到國際關係中的修昔底德陷阱規避,都需要我們以"鑑往知來"的思維重構認知框架。但需警醒的是,機械照搬歷史教訓可能陷入"刻舟求劍"的誤區,必須把握"時異則事異"的辯證關係。

昔賈誼臨終前仍作【過秦論】三篇,其憂患意識至今令人感佩。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我們更當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將"前車之鑑"的傳統智慧轉化為創新發展的精神資源,方能在歷史的鏡鑒中照見未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