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30|回覆: 2

[成語典故] 空谷幽蘭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9-11 15: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空谷幽蘭】涵義

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形容十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

【空谷幽蘭】出處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五回:“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

【空谷幽蘭】辨析

【空谷幽蘭】讀音:kōng gǔ yōu lán

【空谷幽蘭】近義詞:閒雲野鶴、曠野煙樹

【空谷幽蘭】反義詞:山野村夫

【空谷幽蘭】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

【空谷幽蘭】造句

1、翻卷着的白浪,淙淙的流水聲,空谷幽蘭,孤芳自賞。

2、它的香氣,如空谷幽蘭,它的滋味十分濃郁,濃而不澀,郁而不膩,餘味回甘。

3、沖泡品飲,不僅滿口有一股清香,似空谷幽蘭,而且喉底回甘無窮餘韻繚繞,令人神清目爽心曠神怡。

4、鸞鳳仙姿玉色,靜如處女,他宛若一朵空谷幽蘭,儀靜體閒,楚楚動人。

5、園區的蘭花超過十萬株,其中卡特蘭就有近萬株,只有這一株開花了,形成了空谷幽蘭一枝獨秀的稀罕事。

6、她披着褧衣的身影緩緩走入夜色之中,寒風肅殺,衣袂婆娑,汲汲顧影,空谷幽蘭,顯得那麼的孤決。

7、在世園會植物館的溫帶植物展區,一條瀑布高懸在岩石之上,直落進空谷幽蘭區。

8、我們常常稱美麗的,隱逸的少女,或隱居山中,鄙視名利權勢的大學者為“空谷幽蘭”。

9、儀態萬千,顯得悠然自得,周圍的叫囂,瘋狂,似乎絲毫也未影響到她的興致,象極了一株遺世獨立,獨自綻放的空谷幽蘭

10、蘇媚望向李易,臉上浮現一個笑容,在這寂寞的碧水潭中,笑容就似那空谷幽蘭,悄然的綻放,順帶着這水光山色,都明亮起來。

【空谷幽蘭】成語接龍:

空谷幽蘭→蘭摧玉折→折而族之→之死靡二→二分明月→月旦春秋→秋月春花→花言巧語→語不驚人→人中之龍→龍翔鳳舞→舞弊營私→私心自用→用非所學→學而不厭→厭難折衝→衝口而出→出醜揚疾→疾言厲氣→氣血方剛→剛克消亡→亡國滅種→種學織文→文搜丁甲→甲第連天→天華亂墜→墜溷飄茵→茵席之臣→臣心如水→水浄鵝飛→飛蒼走黃→黃旗紫蓋→蓋棺事定→定於一尊→尊年尚齒→齒亡舌存→存亡絕續→續鳧截鶴→鶴骨松筋→筋疲力敝→敝衣糲食→食古不化→化為烏有→有目共睹→睹着知微→微言大義→義不取容→容頭過身→身名兩泰→泰山壓頂→頂天立地→地大物博→博古通今→今是昨非→非同尋常→常勝將軍→軍臨城下→下筆如神→神焦鬼爛→爛若披錦→錦繡心腸→腸肥腦滿→滿面紅光→光陰如箭→箭在弦上→上兵伐謀→謀臣武將→將機就計→計上心頭→頭昏眼暈→暈暈沉沉→沉毅寡言→言若懸河→河斜月落→落落大方→方頭不劣→劣跡昭著→著作等身→身不由主→主客顛倒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4-5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空谷幽蘭"的審美意蘊與文化品格】

"空谷幽蘭"作為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意象,其價值不僅在於辭藻的典雅,更在於其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此語出自劉鶚【老殘遊記】,然其意象淵源可追溯至【楚辭】"紉秋蘭以為佩"的香草傳統,歷經魏晉隱逸文化的淬鍊,至明清終成定格。

從審美維度觀之,"空谷"與"幽蘭"構成雙重意境疊加。"空谷"體現道家"虛靜"的宇宙觀,【莊子】所謂"虛室生白";"幽蘭"則蘊含儒家"比德"的倫理觀,【孔子家語】載"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這種虛實相生的意象組合,恰如謝赫【古畫品錄】所言"氣韻生動",在有限物象中開闢無限意境。

在文化品格層面,該成語折射出三重精神向度:其一為"幽獨"的守持,朱熹解【中庸】"慎獨"謂"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正合幽蘭處僻靜而自芳的特性;其二為"脫俗"的超越,類同陶潛"採菊東籬下"的隱逸情懷;其三為"含蓄"的修養,猶如【文心雕龍】強調的"隱秀"之美。觀其反義詞"山野村夫",更凸顯其雅俗之辨的精微。

當代語境中,"空谷幽蘭"的運用常見三重誤讀:或流於表面物象描摹,失其精神內核;或濫用為普通讚美,弱化其稀有性;或割裂"空谷"與"幽蘭"的有機聯繫。當引【周易】"觀物取象"之說,把握其"形神兼備"的特質。如品茶時喻"空谷幽蘭",須兼得環境之清幽與茶韻之高雅,方為的論。

此成語的生命力,正在於它將自然意象轉化為精神符號的編碼能力。猶如董其昌所言"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要真正理解"空谷幽蘭",既需文本細讀的功夫,更需文化體認的修為。在浮躁的現代社會中,這一意象恰似一劑文化良方,提醒我們重拾"君子慎獨"的精神傳統。
王立寧 發表於 2025-5-14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空谷幽蘭"的審美意蘊與文化品格】

"空谷幽蘭"作為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意象,其價值不僅在於辭藻的典雅,更在於其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此語出自劉鶚【老殘遊記】,然其意象淵源可追溯至【周易】"幽蘭生谷"之說,經六朝文人提煉,至清代終成固定語式。

一、意象源流考辨
"空谷"與"幽蘭"的組合暗合道家"虛靜"哲學。【莊子·知北游】云:"虛室生白",空谷之"空"正是道家推崇的至境。而蘭花作為"四君子"之一,自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為佩"始,便成為士人品格象徵。二者結合,形成"處幽獨而芳烈"的審美範式。

二、文化品格析微
此成語之妙在於三重境界:其一地理之幽,喻示超脫塵囂;其二物性之貞,比擬君子德操;其三氣象之清,象徵精神獨立。較之"閒雲野鶴",更見孤高之氣;相較於"山野村夫",尤顯文質彬彬。觀其用法,多作賓語定語,恰合【文心雕龍】"因內符外"之說。

三、當代語境新詮
今人用此語,當警惕三種流弊:一忌徒慕其形,不修其德;二忌濫用比擬,失其真味;三忌割裂語境,徒飾文辭。真正"空谷幽蘭"之境,當如王陽明所言"知行合一",既葆有蘭之清雅,又具谷之虛懷。

此語接龍"蘭摧玉折"以下二十四韻,暗合二十四番花信風,可見漢語意象系統的精密關聯。吾輩運用時,當以"修辭立其誠"為本,使古典意象真正成為滋養現代心靈的源頭活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