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93|回覆: 2

[成語典故] 喪家之犬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9-11 0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喪家之犬】相關人物

孔子(公元前 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喪家之犬】涵義

無家可歸的狗。比喻無處投奔,到處亂竄的人。

【喪家之犬】出處

明·無名氏【鳴鳳記】:“飛鳥依人,今做了喪家之犬。”

【喪家之犬】辨析

【喪家之犬】讀音:sàng jiā zhī quǎn

【喪家之犬】近義詞:漏網之魚、過街老鼠

【喪家之犬】反義詞:耀武揚威

【喪家之犬】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喪家之犬】造句

1、主犯被擒,小嘍羅們四散奔逃,惶惶如喪家之犬

2、為日本效勞的漢奸就如喪家之犬,日本一投降,連主子也沒了。

3、一聽到仇家正在搜捕他,他便急忙逃竄隱匿,有如喪家之犬漏網之魚。

4、請默默地帶着尊嚴地投降,像人一樣而不是像垂死的喪家之犬一樣要求被放下這樣他們能從悲慘中解脫。

5、方同這個時候也是嚇尿了,急急如喪家之犬,慌不擇路的逃跑。

6、站着的人自然是葉楓,而滿地打滾,做喪家之犬狀的則是李強了。

7、你說的是夜星穹?哼!這幾天你被我們追地就像喪家之犬一樣,狼奔鼠竄,連現在滿大街人都知道的事,反倒都不清楚了吧。

8、劉備雖然英雄,此刻畢竟仍是喪家之犬,疥癬之疾耳!現在花費氣力去圍剿他們,只會因小失大,耽誤了滅袁大事。

9、雪裡紅如喪家之犬,東躲西逃十來天,沿途只洗劫了一個小村落。

10、片刻之間,海匪土崩瓦解,如喪家之犬一般豕突狼奔,四處逃散。

【喪家之犬】成語典故:

一次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走散,孔子呆在東門旁發呆,子貢問鄭國人孔子在何處。鄭國人說東門邊有個老頭子像一隻“喪家之狗”在發呆。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說:“把我說成這副模樣也沒什麼。不過說我像條無家可歸的狗,倒是說得對呀!說得對呀!”

【喪家之犬文言文】: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sǎng)似堯,其項類皋陶(gāo yáo),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喪家之犬白話文】:

一次孔子到了鄭國與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牆東門旁發呆,鄭國有人對子貢說:“東門邊有個人,他的前額像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產,不過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勞累的樣子就像一條“喪家之狗”。子貢把這段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說:“把我的外表說成這樣,實在是誇過頭了。不過說我像條無家可歸的狗,確實是這樣!確實是這樣啊!”

【喪家之犬】成語接龍:

喪家之犬→犬牙相錯→錯落不齊→齊家治國→國計民生→生花妙語→語重情深→深計遠慮→慮周藻密→密鑼緊鼓→鼓樂齊鳴→鳴雁直木→木心石腹→腹中兵甲→甲冠天下→下阪走丸→丸泥封關→關情脈脈→脈脈含情→情深義重→重規迭矩→矩步方行→行雲流水→水碧山青→青蠅染白→白頭不終→終始如一→一路平安→安步當車→車在馬前→前合後仰→仰觀俯察→察見淵魚→魚書雁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誓旦旦→旦夕之危→危言聳聽→聽天由命→命在朝夕→夕惕朝干→乾乾翼翼→翼翼小心→心慕手追→追遠慎終→終南捷徑→徑情直遂→遂非文過→過街老鼠→鼠腹雞腸→腸肥腦滿→滿臉春風→風宿水餐→餐松啖柏→柏舟之節→節衣素食→食少事繁→繁榮富強→強嘴硬牙→牙牙學語→語短情長→長年累月→月落星沉→沉浮俯仰→仰拾俯取→取青妃白→白首一節→節用愛民→民窮財盡→盡忠竭力→力不能及→及笄年華→華不再揚→揚風扢雅→雅量高致→致之度外→外巧內嫉→嫉賢妒能→能伸能屈

盧朱伍 發表於 2025-5-2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喪家之犬"的哲學意蘊與孔子氣象】

"喪家之犬"一典,出自【史記·孔子世家】所載鄭人語,實為華夏文化中極具深意的精神意象。今人但知其貶義,卻未解其中蘊含的聖賢氣象與生命哲學。

考其本義,"喪家之犬"本指失去主家豢養的守門犬。鄭人此喻,表面譏孔子周遊列國而無定所,然細究之,卻暗合孔子"天下為家"的胸襟。【禮記·禮運】載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之志,此犬非喪家,實乃以天下為家。孔子聞喻而笑,正顯其"君子不器"的超越境界——形骸雖似喪家之犬,精神卻游於六合之外。

此典尤見孔子三重氣象:其一為"知命"之達觀。當陳蔡之厄,孔子弦歌不輟,今聞"喪狗"之喻反欣然稱善,正是【論語】"知者不惑,仁者不憂"的生動寫照。其二顯"弘道"之堅毅。犬之失家而不改其守,恰似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擔當。其三見"自嘲"之智慧。以犬自況,非自卑也,乃【周易】"卑以自牧"的修養功夫。

後世用此語多失古意。王陽明【傳習錄】云:"聖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孔子之"喪家",實為突破"家"之局限,成就"民胞物與"的天地境界。今人當從此典中領悟:真正的精神家園,不在屋檐之下,而在"仁以為己任"的擔當之中。觀孔子"累累若喪家之狗"而猶能"欣然笑",方知聖賢之氣象,正在能於困頓中見從容,於漂泊中守本心。
周老道 發表於 2025-5-5 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喪家之犬"的哲學意蘊與孔子氣象】

"喪家之犬"一典,雖出【史記·孔子世家】,然其深層意蘊實為理解儒家精神之鎖鑰。鄭人謂孔子"累累若喪家之狗",非徒狀其形貌,實暗合聖人之精神境界。孔子聞而欣然稱是,此中深意,值得吾輩細究。

考"喪家"二字,古義有三重:其一為祭祀斷絕之家,其二為失怙之人,其三為失位之君。孔子周遊列國,"干七十餘君而莫能用",其"喪家"之態,實為道統失傳之象徵。然聖人之"喪家",非犬儒之流離,乃"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擔當。孟子謂"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孔子之似喪家犬,恰反襯出春秋末世禮崩樂壞之象。

細味【論語】"鳥獸不可與同群"之語,可見孔子雖處"喪家"之境,卻始終持守"人能弘道"之志。鄭人眼中"累累"之態,實為"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外在顯現。司馬遷特載此軼事,正是要彰顯聖人"不怨天,不尤人"的坦蕩胸襟。

歷代注家對此典故詮釋各異:王肅謂"喪家狗喻聖人不得其所",朱熹解作"言其僕僕然無所歸",而王陽明則視為"聖人不滯於物"的證明。要之,此典故之價值,正在於展現儒家"無終食之間違仁"的精神——縱使形如喪犬,心仍系天下。

今人用此成語,多取貶義,實則未解其中三昧。觀孔子"然哉然哉"之嘆,可知聖人早已超越形骸之執,臻於"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境。此非阿Q精神,而是將外在困厄轉化為內在修養的功夫。程子所謂"仲尼元氣",於此可見一斑。

故"喪家之犬"非恥辱印記,實為精神自由的象徵。當世學者錢穆先生曾言:"孔子之偉大,正在能於流離中見其從容。"此語可謂得之。讀此典故,當思聖賢處逆境時的氣象,而非徒作字面解會。儒家真精神,正在這"欣然笑曰"的瞬間得以永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