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71|回覆: 0

[成語典故] 百尺竿頭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4 09: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百尺竿】相關人物

景岑

百尺竿】涵義

桅杆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百尺竿】出處

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百尺竿】辨析

百尺竿】讀音:bǎi chǐ gān tóu

百尺竿】近義詞:百丈竿頭、再接再厲、精益求精、勇往直前、一往直前

百尺竿】反義詞:每況愈下、故步自封、日就衰敗、墨守成規

百尺竿】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百尺竿】造句

1、老師以百尺竿頭的話勉勵拿到獎學金的同學,希望他們升入中學後,更進一步。

2、雖然我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我對他一再求全責備,只也是希望他能百尺竿頭更進步。

4、我們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能達到目的。

5、勤勉而頑強地鑽研,永遠可以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百尺竿】成語典故:

宋朝時,長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號招賢大師。這位太師佛學造詣高深,時常到各地去傳道講經。一天,招賢大師應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講經。前來聽講的僧人很多,大師講得深入淺出,娓娓動聽,聽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內除了大師的聲音外,一片寂靜。招賢大師講經完畢後,一名僧人站立起來,問他行了一個禮,然後提了幾個問題,請求大師解答。大師還了禮,慢慢地作答起來。那僧人聽到不懂處,又向大師提問,於是兩人一問一答,氣氛親切自然。聽講的人發現,他倆談論的是有關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內容。

為了說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招賢大師當場出示了一份偈(ji)帖。所謂偈帖,就是佛教中記載唱詞的本子。但見大師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並不算高,尚需更進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成語接龍:

百尺竿頭→頭昏眼花→花堆錦簇→簇錦團花→花遮柳隱→隱名埋姓→姓甚名誰→誰是誰非→非異人任→任其自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璧聯輝→輝煌金碧→碧鬟紅袖→袖手充耳→耳軟心活→活靈活現→現身說法→法海無邊→邊塵不驚→驚才風逸→逸興橫飛→飛升騰實→實至名歸→歸正首丘→丘山之功→功成弗居→居下訕上→上援下推→推三阻四→四分五落→落英繽紛→紛亂如麻→麻痹不仁→仁心仁聞→聞風而動→動心駭目→目窕心與→與世沉浮→浮石沉木→木心石腹→腹熱腸荒→荒淫無恥→恥居王后→後手不接→接二連三→三十六行→行不貳過→過街老鼠→鼠竊狗盜→盜食致飽→飽經憂患→患難夫妻→妻離子散→散灰扃戶→戶曹參軍→軍法從事→事以密成→成家立業→業峻鴻績→績學之士→士農工商→商彝周鼎→鼎鐺有耳→耳目眾多→多文強記→記憶猶新→新婚宴爾→爾雅溫文→文從字順→順水行舟→舟水之喻→喻之以理→理不忘亂→亂七八糟→糟糠之妻→妻梅子鶴→鶴骨龍筋→筋疲力倦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4-29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百尺竿頭"的禪學意蘊與進取精神】

"百尺竿頭"一典,源出唐代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然其精神內核實由宋代景岑禪師之偈語而彰。考其本義,非止於世俗功名之喻,實蘊藏大乘佛教"十方世界"的超越性追求。景岑禪師所謂"百丈竿頭須進步"者,乃指修行者縱達禪定高峰,仍不可住着於境,此與【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旨深相契合。

細究此語源流,當辨明三重境界:其一為物質層面的高度象徵,如商人詩中桅杆意象;其二轉化為精神修持之喻,見於禪門公案;其三方演為勸學勵志之常談。三者遞嬗,恰映照中國文化"由器入道"的思維軌跡。北宋【景德傳燈錄】載景岑示偈事,特標"十方世界現全身"之句,揭示"更進一步"的真諦在於破除我法二執,非謂俗世功業之累積。

今人習用此語,多取其"精益求精"之引申義,然若止步於此,則失其禪門本色。觀招賢大師當日法堂機鋒,其要旨實在"向上一路"的超越精神。百尺竿頭之"進",非線性遞進,乃質變飛躍,此即臨濟宗所謂"隨處作主,立處皆真"的悟境。故【五燈會元】特錄此則,以彰"懸崖撒手"之宗門家風。

至若成語接龍之戲,雖屬文字遊戲,然"頭昏眼花"至"法海無邊"諸語,暗合修行途中迷悟相生之理,可謂"俗諦"中隱現"真諦"。今以學術視角觀之,"百尺竿頭"的現代轉化,當兼顧其禪學本懷與勵志功能,使超越精神落實於現實進取,方不失古人立言深意。學者用之,宜知其白而守其黑,方得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