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93|回復: 1

[成语典故] 蛛丝马迹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9-2 15: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蛛丝马迹〗涵义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蛛丝马迹〗出处

唐·杨筠松〖龙经·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蛛丝马迹〗辨析

〖蛛丝马迹〗读音:zhū sī mǎ jì

〖蛛丝马迹〗近义词:一望可知

〖蛛丝马迹〗反义词:千丝万缕、千头万绪

〖蛛丝马迹〗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蛛丝马迹〗造句

1、公安人员正在寻找罪犯犯罪的蛛丝马迹

2、根据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公安人员抓住了凶犯。

3、刑警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按图索骥,迅速将罪犯抓获归案。

4、职业杀手,枪手杀人后,天衣无缝的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5、透过这些蛛丝马迹的线索,我们可以约略想像原始人的生活。

6、她和得加里失踪了,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7、从这些蛛丝马迹可以断定小偷是谁。

8、警方仔细地搜寻现场,希望能找到些有助破案的蛛丝马迹

9、机敏的公安人员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线索。

10、为了侦破案件,警方在刑案现场上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0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事无巨细 發表於 2025-7-2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蛛丝马迹"考释与刑名辨用》

【词源考辨】
"蛛丝马迹"典出唐杨筠松《龙经·武曲星》,其"抛梭马迹,蛛丝长"之句,实为堪舆家言。考"马迹"非谓兽蹄,乃指古代建筑中承尘木(俗称"马")的榫卯痕迹,与蛛网并称,喻指细微迹象。宋人沈括《梦溪笔谈》已辨此误,然明清话本渐混为"马蹄",遂成俗解。

【义理阐微】
此成语之妙,在于"显微阐幽"的认知智慧:
1. 观察维度:蛛丝悬垂示空间线索,马迹延展显时间轨迹,二者构成时空坐标
2. 认知逻辑:体现"格物致知"传统,由显推隐符合《易传》"见微知著"之理
3. 刑名应用:宋慈《洗冤录》载"凡狱事,推勘不过痕迹",正与此理相通

【用法匡谬】
今人常见三误:
误作褒义(实为中性偏贬)
混淆"一望可知"(此词重显象,"蛛丝"重隐迹)
错解"千丝万缕"为反义(实为近义,惟程度有别)

【经世致用】
1. 刑侦要诀:
《棠阴比事》载"破伪状"案例,即用此法。现场尘土分布、器物移位等"微迹",皆属"蛛丝";行动路线、时间衔接等"连贯证据",实为"马迹"。

2. 治学启示:
乾嘉学派考据"一字之证,博及万卷",恰如王念孙《读书杂志》通过古籍异文"蛛丝",还原文本流变之"马迹"。

3. 处世智慧:
《淮南子·说山训》云"以小明大",察人观其嗜好,察政观其琐务,皆属此道。

结语:此词浓缩华夏认知论精髓,用之得当,可通刑名、达义理、明人事,非徒成语而已。学者当溯其源、明其变、得其用,方不负先贤造词之智。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